【采莲令原文】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诗人名片】
柳永(987~1054),本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祖籍崇安(今属福建)。因排行之故,世称“柳七”。宋仁宗时中进士,官封屯田员外郎,所以又称“柳屯田”。他常年流连于青楼市井,深知底层人民的疾苦。又因为通晓音律,熟悉民间音乐,新创了很多慢词长调,拓宽了词的题材,堪称北宋专力作词的第一人。他的词清新直白,哀怨委婉,长于铺陈。著有《乐章集》,词有二百余首流传后世。
【采莲令注释】
翠娥:即翠蛾,美人之眉。此处借指美人。
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
方寸:指心绪,心情。
重城不见:唐代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采莲令译文1】
明月收敛了光华,淡淡霜天上曙光泛出,西行的游子此时心情最苦。美丽的姑娘拉着我的手,轧轧打开朱门送我上岔路。她亭亭伫立,千娇百媚的脸上,泪水横流,默默相看,这断肠场面我怎忍心回顾?
可叹这条小船,急匆匆摇桨乘风驰去,贪着赶路,怎知我们的离情别绪。我心中万般无奈,却只能暗暗饮恨,脉脉柔情可向谁诉?再回头看时,京城已经看不到,凄寒的江天外,只隐隐约约看到两三排烟树。
【采莲令译文2】
月亮已收起光华,云影淡淡,清霜遍地,眼看天色将明。那就要西去远行的人,此时正为离情所苦。美人紧紧拉着手,一直送到临别的路口,又亲手把朱红的大门轧轧推开。她那千娇百媚的脸上无言流泪,纤细柔弱的身子就这样默默伫立着。对此已是肝肠寸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乘坐的这一叶扁舟,就如此急忙随波远去了。临去之前行色匆匆,一心只顾着要走,那时哪想到这离别的愁绪,会这样万般千种袭上心来呢。此时也只得空自遗憾,这满腹深情还能对谁去说呢?再回头望去,只见那重重城郭与送别的人儿都已看不见了,凄凄秋江上,唯见天际之外,隐约伫立着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
【采莲令题解】
此词写情人相别。送别画卷徐徐展开,天色欲晓,云淡霜寒,执手送别。美人盈盈含泪,旅人不忍回顾,水上舟行匆匆,天际烟树迷蒙,一一映现于纸上。画中有声,城门轧轧拉开,水上桨声急急,在黎明清境里惊心动魄。有声与无声的强烈反差渲染了凄凉别情。
全词以景起兴,以景作结。末几句景中无人,却字字怀人,把前面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高潮。写景、抒情、叙事浑融,极富韵律之美。
【采莲令评点】
本篇仍抒写离情别恨。
上片描绘拂晓送别两情缱绻、依依难舍的情景。“月华收,云淡霜天曙”写景,渲染离别的气氛。游子在月落云收、霜天欲曙时离开,“西征客、此时情苦”,心上人依依不舍,“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她“盈盈伫立”,千娇百媚的脸上“无言有泪”,让人“断肠争忍回顾”,写尽远行人的内心痛苦。
下片写别后途中的离愁别绪和惆怅之情。小船急急向前,贪着赶路,内心的“离绪”“饮恨”又能同谁诉说?待回头,已看不见“重城”,只看见了“隐隐两三烟树”。寥寥数语便将西行之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以及对心上人与家乡的不尽的留恋表达出来。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分析道:“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三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
全词以景语起,又以景语结,景中寓情,凄迷景色和愁郁情怀紧相交融,含蓄感人。
文章标题:《采莲令·月华收》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柳永-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