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诗人名片】

宋之问(约650至656—712至713间)

字号: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

作品风格:清新朴易,感情真挚

诗人小传:

宋之问(约656年~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县)人,初唐著名诗人。他是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进士,武后朝官至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神龙元年(705年),因曾谄事张易之,与沈佺期同时被贬,左迁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参军。后逃归,又谄事武三思,选入修文馆直学士。此后宋之问又多次被贬,玄宗继位后命其自杀。

宋之问在诗歌方面的主要功绩与沈佺期相同,于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且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可以说是格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题大庾岭北驿》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宋之问-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注释】

大庾岭:在今天江西省大庾县南,广东省南雄县北,为五岭之一。

阳月:指农历十月,《尔雅》载:“十月为阳。”

殊未已:还未停止。

陇头梅:大庾岭上梅花很多,又称“梅岭”,因位于亚热带地区,十月梅便开花。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1】

十月间南飞的大雁啊,传说到了这大庾岭就转身回返了。而我这次南下还没有走到终点,不知道何日才能回归中原。江水如此平缓,潮水才刚落下,密林如此昏暗,瘴气总不消散。明朝在此地遥望故乡,应该就能看到岭上的梅花盛开吧。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2】

十月向南飞的鸿雁,听说飞到这里就要返回。

我的流放却还不到尽头,不知哪年哪月才能返回。

江面平静潮水刚刚退落,山林昏暗瘴气弥漫不散。

明早回首望故乡的地方,应该看得见庾岭的红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译文3】

阴历十月大雁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就折回。

我行程未止仍远涉岭南,不知何日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后江面泛着涟漪,深林昏暗瘴气浓重不散。

来日我向北遥望故乡地,应能看到山头初放红梅。

《题大庾岭北驿》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宋之问-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赏析1】

宋之问有两次被贬岭南,一在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因曾谄事张易之而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参军,二在景云元年(710年)六月,睿宗认为他“狯险盈恶,无悛悟之心”,而贬他去了钦州(今广东省钦县北)。对于此诗,一般认为是第一次被贬时所作,也有人认为既然作于十月间,以第二次被贬时所作为宜,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对于理解本诗都没有区别,因而暂且不论。大庾岭南北,气候、风貌大相径庭,宋之问来到大庾岭附近,悲感身世,先后作过三首诗,除这一首外,还有《早发大庾岭》和《度大庾岭》。这首诗题为“大庾岭北驿”,当是度岭前一日,在岭北驿站中所作。

开篇是将人雁作比,传说鸿雁南飞,却不度南岭,到了大庾岭便即返回中原,然而诗人自己却“我行殊未已”,被迫要继续南下。鸿雁得归,自己是否能再活着回到中原呢?“何日复归来”句看似平淡,内中却蕴含无穷血泪。

颈联描摹南岭附近的景物,用以映衬自己哀伤思归之心。江水如此安静,但自心却不能平静,江潮已经落下,自己内心的百般愁思却无法落下;山高林密,如此昏暗,正如自己内心般难见光明,瘴气凝结不散,又似自己内心百感纠结,难以排遣。这两句看似写景,实为写情,虽不着情语,但情景自然交融。结尾言及“陇头梅”,一是指岭上多梅,是眼前实景,二则是化用南朝陆凯之诗。《荆州记》载,陆凯曾作《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此诗不言“岭上梅”,却言“陇头梅”,正是寄梅于陇头人之意,希望能够折梅寄与亲人,聊解相思之痛。

全诗写愁、写思,却并不着此二字,可以说在意象的运用和词句的编排上,确实匠心独运,自成章法。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赏析2】

这是诗人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诗的前四句以雁和自己对比,说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自己不但不能北回,反而还要到更荒远的流放地去,不知何时再返回家园。人雁相比,人不如雁,这一比兴手法的运用,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三联写大庾岭黄昏的凄迷景色,一片迷蒙,更深地烘托了诗人悲苦的心情。最后一联,是以虚拟之景抒情。诗人希望明朝踏上岭头时,再望一望故乡,并相信可能见到陇头盛开的梅花。全诗情景交融,凄恻缠绵。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赏析3】

中宗时,宋之问因为攀附张易之而被贬为泷州参军,他在被贬途中经过大庾岭,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过岭,从此与中原隔绝,又看到大雁南飞,因而有感而发,在大庾岭北边驿站写成这首诗,以此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痛苦和孤寂感情。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意思是,在十月里大雁成群地飞向南方,我听说大雁飞到这里就不再向南飞了。接下来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而我的行程还没有停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啊。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我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大雁尚且按时可以飞回北方,诗人自己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表达了诗人留恋与不舍的悲戚心情。

接着诗人继续描写眼前的景物,“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江潮刚刚落下,水面一片寂静;黄昏的树林里瘴气萦绕。这样寂静、荒凉的环境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感情。最后诗人想到“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意思是待明天穿过大庾岭,我再回望家乡时,应该还能见得到岭上的梅花呢。五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遍是丛林浓密,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梅花,这对诗人也是一种慰藉。这时诗人内心的苦辣酸甜是一言难尽,无限凄凉油然而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饱含的被贬痛苦以及思念家乡的忧伤。诗人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赏析4】

这是诗人被流放时途经大庾岭,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全诗通过描写诗人途中所见景物,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对家乡的思念。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此就有了“北雁南归不过岭”的传说。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他却成了谪罪之人,被发配岭南。人生急转直下,他心中的痛苦哀伤自然可以想见。

诗人途经大庾岭时,眼望苍茫山色,雁飞长空,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与中原阻隔开来,倍感失意,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农历十月,大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却要继续翻山越岭,去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不知何时才能重过大庾岭,返还故乡。诗人用比兴手法,由雁及人,两两对照,将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复杂心情表现得深切感人。

后四句写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黄昏来临,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而诗人却心潮澎湃:山林四合,瘴气萦绕,故乡何在?望眼欲穿,前程何往?明晨踏上岭头时,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诗人的悲苦和乡思展露无遗。五六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苦的心情。这种写法使抒情又推进一层,使诗中情感更加深刻细腻、强烈具体。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写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使情韵愈加醇厚,使诗句饱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全诗写“愁”,虽未着一“愁”字,却写得愁绪满怀,凄恻缠绵,情真意切,动人心弦。这与诗人别具匠心地布景言情、以景衬情、情景融合、传情达意,是分不开的。

《题大庾岭北驿》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宋之问-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J后人点评】

清人孙洙:(前)四句一气旋折,神味无穷。(《唐诗三百首》卷五)

【扩展阅读】

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此诗当为度过大庾岭后作,与《题大庾岭北驿》相同,颈联似写景而实写情,虽无颔联般“魂随”、“泪尽”字样,但心中百般愁绪,自然随景物而生发出来。结句盼归,也与“何日复归来”句意韵相近。

文章标题:《题大庾岭北驿》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宋之问-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089.html

上一篇:《杂诗》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沈佺期-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湾-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