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原文】

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

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名片】

李白(701-762)

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籍贯: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

作品风格:豪迈纵逸

诗人小传: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说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朝最富盛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漫游各地,曾多次写诗干谒权贵,但未得回应。直至天宝元年(742年),他才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其文章风采名动天下,也深受唐玄宗的喜爱。但玄宗只是待其为文学弄臣,这使志向高远的李白深感痛苦,再加上权贵的谗言,他在京仅三年即弃官而去,继续漫游生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入永王李璘幕府,想要为国效力,但李璘旋因与唐肃宗争位而败死,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在今天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去世。

李白为人洒脱不羁,傲视权贵,他的诗歌也鲜明地反映了个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形式多变、种类浩繁,想象奇特、气概豪迈、情绪激昂,开创了唐诗一大高峰。从艺术成就来说,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模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意随性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表达无尽情思。贺之章初见即赞其为“谪仙人”,杜甫写诗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诗的高峰向来“李、杜(甫)、白(居易)”并称,李白占其魁首。

《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注释】

行路难:旧乐府题名,属《杂曲歌辞》,多描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金尊:黄金所制的酒杯,尊通“樽”。

斗十千:指一斗酒价值十千(一万)钱。

直:通“值”。

箸(zhù):筷子。

雪满山:别本作“雪暗天”。

会:应当。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译文1】

黄金杯中的清酒啊,一斗就价值万钱,白玉盘中的美味啊,其价值也是万钱。然而我却停下杯、抛下筷子,难以下咽啊,拔出宝剑望向四周,内心是如此地茫然。想要渡过黄河去,但冰凌堵塞了河道,想要登上太行山吧,大雪又堆满了山峰。无处可去啊,只能学吕望在溪边垂钓,忽然又似伊尹一般,梦见自己乘舟从红日旁经过。行路难啊行路难,到处都是歧途啊,都不知我自己如今身在何处。但请相信吧,总有一天我能够如宗悫所言般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船帆渡过那苍茫大海。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译文2】

金杯斟满美酒每斗价要十千,玉盘盛满珍贵菜肴值得万钱。

面对盛宴停杯放筷不能下咽,拔出宝剑四面环顾心中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塞住了河川,要攀登太行大雪落满了山峦。

吕尚闲置时坐在碧溪上垂钓,又有伊尹梦中乘船经过日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

岔道多啊,今后路何在?

总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风帆渡过苍茫大海!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译文3】

金杯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盘珍肴一桌需要万钱。

盛宴停杯放筷不能下咽,拔剑欲舞四顾心中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河川,要攀太行大雪铺满山峦。

吕尚磻溪垂钓待拜相,想伊尹梦中乘船过日边。

行路艰难啊!行路艰难!岔道多啊,今后怎么办?

总有一天乘长风破万浪,渡过苍茫大海高扬风帆!

《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赏析1】

所谓“行路难”,并非指真实意义上的道路难行,而是指世道艰难,自己的前程渺茫难测,或者志向难以伸展,以此为题的旧乐府大抵均言此意,李白三首《行路难》也不能外。

这是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猜测写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初仕不遇,被迫离开长安前后。本来此番应召进京,李白对自己的前程是充满了信心和憧憬的,以为既然接近了皇帝,必然能够施展抱负,为国效力,但是没有想到唐玄宗只以他为文学弄臣,并且逐渐地连弄臣都不可得,最终被赐金赶离。李白忧伤、悲愤之下,乃作是诗。

开篇“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或谓是指离京时友人所设的饯别宴,但也可以解作李白在京时的优裕生活,美酒、美食摆在面前,但政治理想却难以达成,所以他才“停杯投箸不能食”,继而“拔剑四顾”,是指剑虽出鞘,却无用武之地,所以才“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应“行路难”之题,也有权贵遮道,如川中冰凌、如山间积雪,使自己抱负难伸之意。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很巧妙地用了传说故典。“垂钓”是指周初功臣吕望(又名姜尚),传说他曾在磻溪垂钓,得遇周文王,就此一飞冲天;“梦日”是指商朝开国功臣伊尹,传说他在受商汤简拔之前,曾经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边。这两句所隐含的意思是,我因为前路艰难而起隐居之意,但内心却还盼望着能有施展抱负的一天,于是身虽垂钓,梦却过日。

其后诗人再反复咏叹“行路难”,然后笔锋突然一转,雄心再度振奋。全诗从开篇“停杯投箸”开始,情绪是先跌落谷底,再逐渐攀升的,“欲渡”、“将登”一联便是谷底,但“垂钓”、“梦日”一联以前朝名臣自况,便已有所恢复,到了结句更豪情万千,将此前的颓态一扫而空。“长风破浪会有时”是用了南朝宗悫的典故--《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因此才有了“乘风破浪”的成语,指排除艰难,奋勇向前,以达成自己宏伟的志愿。李白以此为结,正说明他内心仍有热血澎湃,虽遭一时挫折,甚至一度慨叹“行路难”,但终究还是从哀伤、愤懑中挣扎了出来,志向仍然高远,雄心终究不泯。

所以说,此诗结句是全篇文眼所在,正因如此,历来也产生过一些异论,比如明朝朱谏在《李诗选注》中便说:“世路难行如此,惟当乘长风,挂云帆以济沧海,将悠然而远去,永与世违,不蹈难行之路,庶无行路之忧耳。”认为结句有归隐之心,是化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私以为此解未通,倘若李白真有此意,一则不当用宗悫那般豪情天纵的典故,使转折生硬,二来当用“泛沧海”而非“济沧海”。孔丘句中的“浮”字,或者“泛”字,都是指船行入水,随水而去,并没有明确的目标,那才是归隐之意,“济”是指横渡,“济沧海”是有着明确的目标,所以今人白话此诗,有将结句译作“达到理想彼岸”的,这应该才是李白的真意。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赏析2】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全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作者通过反复回旋的写法,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此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深受鲍照《拟行路难》诗的影响,但此诗更胜一筹。

拟行路难

鲍照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明人朱谏:赋也。世路难行如此,惟当乘长风挂云帆以济沧海,将悠然而远去,永与世相违,不蹈难行之路,庶无行路之忧耳。(《李诗选注》卷二)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赏析3】

《行路难》大约是诗人在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所作。李白写《行路难》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抑郁愁苦和对政治昏暗、仕途不顺的愤怒感情。

诗文的前四句主要写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酒食,盛情款待诗人的宴会上的场景。“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极力描写了朋友不惜金钱,大摆宴席,表明了朋友对诗人的深厚情谊。但是诗人内心愁苦抑郁,无心饮食。“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为内心抑郁、激荡的心情。诗人拔剑四顾,却看到茫茫然一片,他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愁闷、痛苦啊。

接着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到“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直接抒发内心的苦闷,“冰塞川”、“雪满山”,形象地比喻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而诗人当时被赐金放还不就是如遇冰川和雪山一样吗?自己的满腔抱负无处施展,政治仕途坎坷不平。但是,诗人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他想到了姜太公和伊尹两人的故事,虽然他们也曾一度处于困境,但是最终还是登上仕途,成就了一番伟业,所以,这让诗人信心倍增。

虽然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给了李白很大的信心,但是当他想到现实的时候,又再次感慨,并茫然一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世事艰难,有多少崎岖之路啊,这表现了诗人当时矛盾的心情。但是,诗人总是乐观而自信的。最后他喊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路途坎坷不平,但仍会有乘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的时候,感情豪迈,慷慨激昂。

这首七言乐府真实地再现了诗人在宴会上从内心彷徨气馁,到最后重新回到自信的情感挣扎过程。感情激荡起伏,不断变化。在这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中,既显示了当时政治黑暗,诗人因此失落失望,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懑、抑郁和不平,最后突出了诗人自信、倔强和勇敢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李白·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赏析4】

这是李白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从内容判断,应该是在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离开长安时写的。“行路难”喻指世道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受挫的激愤之情。但是,身处逆境的诗人仍然保有乐观豁达的本性,洒脱豪迈的气概。同时,诗人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依然期盼能有机会大展宏图。

本诗的前四句写友人与诗人友谊深厚,为诗人的遭遇感到惋惜,设宴为诗人送行的情形。这里,诗人首先用“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来表现宴会现场的豪华和盛大,但是这并不能使诗人感到些许快慰。诗人巧妙地通过“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两个细节,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苦闷、茫然和激愤。

下面四句由上文的“心茫然”而来。诗人想到自己将要踏上征程,开始写“行路难”。“冰塞川”、“雪满山”用比兴的手法,暗示了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诗人心存“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高远之志,想如历史上的管仲、诸葛亮等英杰那样大展宏图,却得不到重用,反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不得不离开朝廷,离开长安,这不正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吗?接下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诗人正值茫然时,突然想到吕尚和伊尹这两位曾经在仕途上遇到困难最后又得到重用的人:吕尚九十岁的时候在磻溪钓鱼,遇到周文王;伊尹在受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的运用,正是诗人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

接下来,诗人通过“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个短句,对自己所走的坎坷的人生路进行感叹,抒发自己进退两难,左右为难的心情。虽然吕尚和伊尹的遭遇让诗人增添了信心,但反观现实,他还是觉得前路难走。所以,诗人遥想自己的茫茫前程,不禁感叹道:“多歧路,今安在”。前方的道路崎岖坎坷,究竟该怎么走呢?顺畅的道路究竟在哪里呢?诗人心中再次充满苦闷无助的情绪。

不过,诗人还是坚强而充满自信的。所以他在离别之时,是不会把自己对前途的担忧写在脸上的。所以,他最终还是摆脱了苦闷,凭借自身开朗、坚强的性格,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而且他深信:只要持之以恒,他的理想终会实现。这二句使全诗的境界豁然开朗。其中,“长风破浪”象征诗人的壮志、理想;“会有时”则显示出诗人坚信自己的理想终会实现。通过此句,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诗人坚定的信念。最后“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意境雄浑壮阔,写出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

全诗感情跌宕起伏,时而看似气馁,时而雄心满怀。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写法,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诉说了自己远大理想受阻的无奈,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强烈气愤、苦闷。同时,诗人也把自己坚强的性格、执著的信念、对未来的憧憬等等展示了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看,这首诗和鲍照的《拟行路难》颇为相似,都是抒发对黑暗的封建统治摧残人才、压迫人才的不满。但不同的是,这首诗还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执著和追求,表现出一种永不放弃理想的豪情,这一点是鲍诗所不能比的。所以,和鲍诗相比,李白的这首诗显然创造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扩展阅读】

行路难其三

唐·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的三首《行路难》作于不同时期,而随着经历过的坎坷之增多,他的情绪也逐渐低沉,诗意也逐渐消极,到了这第三首的时候,所引典故大抵为功臣殒身,离世归隐之意非常浓厚,相比之下,第一首《行路难》的基调则迥然不同。

文章标题:《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077.html

上一篇:《长相思二首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将进酒》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