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人名片】

白居易(772—846)

字号: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籍贯:下邽(今陕西渭南)

作品风格: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

诗人小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生于河南,后迁居下邽(在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东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他是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盩至(今陕西省周至县)尉,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因宰相武元衡被刺,他直言极谏,要求严缉凶手,结果被贬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又移忠州刺史。回朝后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至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杜甫以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为“元白”。他创作了很多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影响甚深。而且他的诗篇吸收民歌营养,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故而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作品和声名还远播西域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影响甚至超过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被并称为“刘白”。

《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白居易-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白居易·望月有感注释】

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浮梁大兄指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时任饶州浮梁(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北)主簿;于潜七兄指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于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尉,其名不详;乌江十五兄指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主簿。

符离及下邽弟妹:符离即今安徽省宿州市,白居易的父亲曾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为官多年,因此把家业安置在符离;下邽县治所在今天陕西省渭南县境内,白氏祖居在此。此处居于符离或下邽的,当指同族堂兄弟、姊妹。

世业:世传的、祖先传下的家业。

吊影:指对影自怜。

九秋:指秋天,西晋张协《七命》有“晞三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飙”句。

【白居易·望月有感译文1】

时世艰难,又逢荒年,祖宗家业已然荡尽,兄弟们各自踏上行程,东西分散。兵戈起后,田园荒芜凄凉,骨肉离散,奔波在道路之上。兄弟如同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对影自伤,又像那秋天的蓬草,离别了根脉,飘散四方。我们在看到明月的时候,想必会一起落泪吧,虽然分隔在五个地方,但今夜的思乡之情,应该全都一样。

【白居易·望月有感译文2】

家业在战乱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们漂泊他乡东分西散。

经过战乱之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颠沛流离在异乡道路中。

对影伤情像千里分飞的孤雁,漂泊无踪如秋天断根的蓬草。

一同仰望明月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个地方相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译文3】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白居易-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白居易·望月有感赏析1】

这首诗述兄弟离散之悲,家国之恨纠缠为一,情感十分凄怆、悲凉。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前一年的春季,宣武节度使董晋去世,以行军司马陆长源代之,但是军士发动叛乱,杀死陆长源,先后拥戴刘全谅、韩弘为主。不久后,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又发兵北上,攻打许州,朝廷遣山南东道、安黄、宣武、陈许等镇讨伐吴少诚,结果诸军无帅,阵前自溃。上述两场战乱,全都发生在河南地区,也即诗题中所写的“河南经乱”。经过安史之乱后,原本富庶的关中地区千里荒芜,生产力一落千丈,每年都要依靠江南的粮食经漕运北输,因途经河南,故河南战乱即导致运输断绝,从而产生了诗题中所言的“关内阻饥”。诗人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既感国家丧乱,又悲兄弟离散,因而对月咏作此诗。

白居易本居下邽,因乱世而避居江南,此时他的同族兄弟姐妹分在下邽、符离、浮梁、于潜、乌江五处,故此结句才云“一夜乡心五处同”。全诗除颈联外都平白如话,气韵一路贯通,再加上善用倒装,在艺术价值上是相当高的,而其情感就在白话中自然流露,也非常真挚感人。

倒装首在颔联,“田园寥落干戈后”,正常语序应为“干戈后田园寥落”,如此倒装,重点将“田园寥落”与“骨肉流离”作比,同时也托出了因果缘由。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正常语序应为“分为千里雁吊影”,特意突出“吊影”,并对句“辞根”,正出形单影只,又抛乡别业之悲。以雁行比拟兄弟,以蓬飞比拟飘零,此亦常见意象,但以“辞根”以喻离开故乡,却非常新颖而且恰当。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云:“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白居易)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就是说白居易能够达到以常语而出奇境的效果,正如此诗,语言浅白平实却反意蕴精深,堪称为“用常得奇”的佳作。

【白居易·望月有感赏析2】

此诗是作者早年作品,作于当年河南动乱之时,抒写动乱时代漂泊流离的忧伤。诗真切地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流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诗写得朴实无华,如叙家常,其中蕴含着深切的感情。

【白居易·望月有感赏析3】

本诗为当年河南动乱时诗人怀念亲人之作,真切地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写了兄弟姐妹间的骨肉之情。全诗浅而有致,淡而有味。河南经乱,指贞元十五年(799年)宣武军等叛乱。关内,唐道名,辖今陕西中、北部及甘肃一部。阻饥,艰险、饥荒。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大兄,诗人长兄,名幼文。于潜,今浙江临安县附近。乌江,今安徽和县。七兄、十五兄,均为诗人堂兄。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境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前两联是诗人自述由战争带来的苦难生活。在这灾难深重的年代,诗人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兄弟姐妹们也丢家弃业,沦落天涯;故乡的田园已被战乱破坏得一片荒芜;失散的骨肉同胞,都在异乡劳碌奔波。

颈联两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诗人把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千里孤雁、九秋断蓬。借此一比,诗人将骨肉分离的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吊影分飞、辞根离散,在这样传神的描写中,战乱带来的零落之苦被深刻地刻画了出来,给人孤苦凄凉之感。

尾联中,诗人以他真挚的情思,描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来:深夜,饱受离别之苦的诗人难以入眠,抬头遥望高悬夜空的明月,不由得想到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如果此时大家都和自己一样,远望这轮明月,应该也会黯然落泪吧!这一夜之中,散落于五个不同地方的思乡之情,也都是相同的。诗人用这样的画面收尾,使诗歌淳朴真切,引人共鸣。

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饱经战乱的人们所共有的,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诗人这样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来。全诗语言清丽,没有任何修饰,像话家常一般,但却紧紧扣住了主题,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白居易-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文章标题:《望月有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白居易-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201.html

上一篇:《遣悲怀三首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元稹-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锦瑟》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商隐-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