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人名片】

柳宗元(773—819)

字号:字子厚

籍贯: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作品风格:精绝工致

诗人小传: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古文运动领袖。他是贞元九年(793年)的进士,贞元十五年(799年)又举博学鸿词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即位后,用王叔文执政,锐意革新,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与,曾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返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即卒于任所。

柳宗元是倡导古文运动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故与其中另一位唐人韩愈并称“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苏轼评价其诗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他和陶渊明并论。现存柳诗大多为贬官至永州后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则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心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柳宗元-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注释】

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指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和连州刺史刘禹锡,与柳宗元同属王伾、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同谪南方为司马,俗称“八司马”,后虽起复,仍发远州为刺史。

惊风:急风。

飐(zhǎn):指风吹物而使其颤动。

百越:对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天浙、闽、粤、桂等地,因部族众多,故称百越,或作百粤,亦指百越居住的地方。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绘花纹的习俗,“文”通“纹”,故写作“文身”。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1】

城上高楼,连接着边远蛮荒,海天苍茫,正如我的愁绪一般无穷无尽。急风吹来,簸动了荷花盛开的水面,密雨斜落,拍打着薜荔丛生的围墙。岭上的树木啊,重重叠叠,遮蔽了我眺望千里的远目,江水曲折啊,就像是我的回肠九转。我们虽然一起来到这向有纹身习俗的越族聚居地啊,却仍然音信阻隔,难以联络。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2】

从城上高楼向旷野远望,心中愁思像海天般苍茫。

狂风袭来掀动荷花池水,暴雨飘过斜打薜荔围墙。

山树重重遮住千里远望,江流曲折犹如九曲愁肠。

共到这百粤文身的地方,还要音书阻隔各在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译文3】

从城上高楼向旷野远望,心中愁思像海天般苍茫。

猛烈的风掀动荷花池水,狂暴的雨斜打薜荔围墙。

山树重重遮住千里望眼,江流曲折犹如九曲愁肠。

我们同被贬来到这南方,虽在一地音讯也不通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柳宗元-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1】

这是失意人写的失意之作,结构谨严,语言精妙,情感真实浓厚,实可居中唐七律之魁首。

柳宗元曾经积极参与王伾、王叔文发起的永贞革新,想要打击宦官势力,恢复皇权,刷新政治,提升朝廷权威,可惜短短半年时间即告失败,王伾、王叔文均被贬谪(王伾不久后即病逝,王叔文旋被赐死),而柳宗元与同党共八人也都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及其失败是805年之事,十年以后,也即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重被起用,奉诏进京。本来以为或将大用,结果因权贵的阻梗,五人随即被外放为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刺史,虽然官位有所攀升,但所处更偏,距离中枢更远,可以说是正式宣告了这五人政治生命的终结。此诗即在此种背景下写成,柳宗元来到任所柳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思念老友和同志二韩、陈谏、刘禹锡,于是作诗相寄。

首联即奠定全诗基调,是满怀愁思,充盈于海天之间。唐代柳州还属于半荒蛮之地,人口稀少、物产贫瘠、交通不便,所以便有“接大荒”之谓,所见一片空旷,除海天外几乎全无它物,而海天之间却只萦绕着自己的愁思。颔联为好对,也是千古名句,述眼前之景,惊风密雨,亦正如愁思一般凝结不散。此对既见实景,又富理趣,因“惊风”故“密雨斜侵”,因“密雨”故“乱飐芙蓉水”,景色既美而凄。荷花盛开之水面,本足赏心悦目,却为惊风密雨所打,仿佛自己的理想遭遇残酷现实一般,顷刻间便四分五裂,再难复聚了。墙上薜荔丛生,既显荒凉,而此荒凉亦不得静,要被风雨所侵。景物因风雨而凄迷,诗人的愁思也因风雨而更显浓郁。

于是他眺望远方,既思念故乡河东,又思念都城长安,此生料是无法再返回中枢,影响朝局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返回故土呢?还是就此埋骨在这数千里之遥的蛮荒异乡呢?然而只见岭上的树木重重叠叠,目光均为其遮蔽,竟不能远见。于是再望楼下江水,曲折盘绕,却又似自己的愁肠百转,无可开解。颔联写景,归之于“乱”,颈联更以情寄景,归之于“愁”。最后尾联点明题意,是思念自己的好友和同志,我们一起来到这偏远荒芜之地啊,然而因为各有所居,又交通不便,竟然难通音信。

对于尾联更进一层的理解,柳宗元等五人在政治上的理想和遭际全都相同,同样被贬至远恶州郡,这已见一层悲怆,但他们之间却又音信难通,则孤独寂寞之感更显强烈,于是悲怆也就此更进一层。全诗一气贯通,表现自己理想难达之凄凉、悲愤,以及身处偏远的孤独、寂寞,完美而贴切地寄情于景,因景抒情,实为绝代之佳构。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2】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他和同遭贬谪的难友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同时被召进京。当时朝廷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留京起用,终因阻力太大,他们五人又被贬到边州。这首诗就是作者被贬柳州后寄给同时被贬的其他四位友人的抒怀之作。作者借描写登柳州城楼所见景色抒发了心中的巨大悲愤,表达了对同遭不幸的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借写大荒、海天、惊风、密雨、岭树、江流等一些壮景表现了自己的怨愁交集的内心感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3】

本诗是诗人被贬柳州后怀念友人之作。诗寓情于景,描写了诗人登柳州城楼所见的茫茫大荒、海天、惊风密雨等凄厉景色,抒发了诗人心中汹涌澎湃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同遭贬谪的友人的深切怀念。漳汀封连四州,指的是漳州(今福建龙溪县一带)、汀州(今福建长汀一带)、封州(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

首联描写的是诗人登上城楼后的所见之景,属破题之笔。“高”与“接大荒”极写城楼的高,这是诗人远眺的基础。城楼高,所以视野辽阔,诗人才能放眼于千里之外,看到水天相接之处。此刻,诗人由所见之物引发感慨,借物抒发了“愁思”之情。“愁思”二字奠定了诗歌凄惨、悲凉、怨叹的基调。

颔联由远及近,诗人特意选取带有象征意义的“芙蓉”和“薜荔”展开描写。这两句是说狂风吹打着池塘的荷花,大雨斜打着满墙的木莲。此联兼用了赋比兴三种写法。芙蓉和薜荔是象征之物,前者象征人格的美好,后者则象征着人性的高洁。芙蓉出水,本于风无碍,但“惊风”仍然要将之摧毁;薜荔满墙,“密雨”本难侵入,但“密雨”偏要对其斜侵。清代学者纪昀评这两句云:“赋中之比,不露痕迹。”

颈联写的是诗人于风雨中看到的远景:层层叠叠的密林遮住了诗人远眺的视线,楼下的江流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诗人眼随心动,转向了漳、汀、封、连四个地方,由景生情,引发无限愁绪。

尾联以诗人的感慨结篇。诗人和友人们被贬到偏远荒凉之地,已然万分孤寂,然而彼此之间却连音信都无法传达。这种处境又让诗人感到一丝悲凉。

全诗景中有情,境中有意,赋比兴兼用而又不着痕迹,表现出诗人与四位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蕴涵着天各一方、音书难通的痛苦之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柳宗元-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文章标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柳宗元-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196.html

上一篇:《晚次鄂州》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卢纶-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西塞山怀古》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刘禹锡-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