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诗人名片】
韦庄(约836—910)
字号:字端己
籍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
作品风格:体近雅正
诗人小传: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晚唐诗人、花间派词人。他少年孤贫,但才敏过人,早有文名。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入长安,韦庄时在长安应举,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后避乱而赴洛阳,并辗转去往江南。乾宁元年(894年)复归长安中进士,授校书郎,后任左补阙。唐亡时,他在王建幕中为掌书记,力劝王建称帝,建立前蜀政权,自身也得为宰相,前蜀之开国制度,多出韦庄之手。
韦庄诗、词并工,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是花间派最重要的词人之一,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其诗情致深婉,多感时伤世之作,清人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郑方坤在《五代诗话》中把他和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
【韦庄·章台夜思注释】
章台:即章华台,为春秋时楚灵王的行宫,故址在今天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左传·昭公七年》载:“楚子城章华之台。”
楚角:楚地的号角声。
云:语助词,无实义。
殊:还,犹。
【韦庄·章台夜思译文1】
我那清亮的瑟声啊,在漫长的夜色中弹响,似乎有凄风苦雨围绕着丝弦,发出哀鸣。面对孤灯,听闻远方传来楚地号角的声音,只见一轮残月逐渐落向章华古台。芳草繁茂的春天已经逝去了啊,故人却还没有来到。家信无从相寄啊,秋雁又从北方返回江南了。
【韦庄·章台夜思译文2】
凄清的瑟声在悲怨长夜,风雨绕弦更添凄楚悲哀。
孤灯之下闻听楚地角声,残月暗淡缓缓沉下章台。
茂盛的芳草已渐渐枯萎,远方朋友至今还未到来。
写好的家书却无从相寄,行行秋雁又都向南飞回。
【韦庄·章台夜思译文3】
清瑟在埋怨漫漫的长夜,风雨绕弦增添瑟声悲哀。
孤灯之下闻听楚地角声,残月暗淡缓缓下落章台。
芳草萋萋已到春衰季节。远方朋友至今还未到来。
写好的家书却无从相寄,秋雁又都由北向南飞回。
【韦庄·章台夜思赏析1】
关于诗题中的“章台”,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章台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故城西南,但诗人本籍便在长安之杜陵,距离章台不远,倘若身在章台,又为何要思乡呢?又有说章台是柳树的代称,因故章台畔多植柳树而得此意,南宋沈伯时在《乐府指迷》说“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然而此意可解诗中“残月下章台”句,却不可解题中之“章台”。从来题目总括文意,不应采用指代手法,所言章台,定为实指,所以私以为还是解“章台”为江南之章华台为是。
诗人旅居江南,思念故乡、故人,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运用了“清瑟”、“楚角”、“孤灯”、“秋雁”等意象,构造出孤清寂寞、凄凉伤怀的氛围来,以烘托其主旨。瑟音凄婉,向来咏叹别离时会出此意象,诗人开篇即言瑟,说漫长的夜晚,自己抚瑟而发悲声,哀怨之意就此毕显。“绕弦风雨哀”,更表现自己远离故乡后一路风雨坎坷,哀恸于心的凄凉,由此可见,此诗当为韦庄避战乱而徙江南时所作。
颔联言“楚角”,正诗人身处江南之确证。他面对孤灯,耳听悲怆的角声,眼见残月缓缓落下,可见是抚瑟而思,整整一夜,正照应首句之“遥夜”,结构非常严谨。颈联之“芳草”,既指芳草繁茂之春季,亦隐指自己的青春岁月,无论春天还是青春,都“已云暮”,到了尾声了,结束了,然而他所思念的故人却还没有到来。思乡而兼思人,可见此人当为同乡同里,或即指的是战乱中失散之弟妹,所以其下直接“家书不可寄”语。因为战乱,南北阻隔,故乡遥远,使得家信都无由得寄,诗人只能在江南的章华台上抚瑟哀思,但他对此也并不明言,却曲折地说道:因为秋之至矣,大雁又已南来,所以无法托它们向北方的故乡寄去书信啊。诗中自有真意,但真意之不言,并非虚情矫饰,而是不欲言,不忍言,则诗人个人去乡的遭际,便与国家丧乱相联系了起来,结句之余味,非常地绵长深邃。
【韦庄·章台夜思赏析2】
这是一首秋夜怀乡之作。诗中以长夜萧瑟,瑟声哀怨,孤灯残月,角声悲凄,草茂春归,故人不见,乡书难达,秋雁南飞这些有特色的景物组成一幅凄清晚春夜色图,从而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怀乡思亲情怀,情调幽怨感人。全诗抓住典型事物刻画,一气呵成,毫无雕饰痕迹;诗的意境清幽,语言清畅。
【韦庄·章台夜思赏析3】
这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全诗先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晚秋夜景图,然后写故人情,相思恨,寄寓感慨,感人至深。
诗以“夜思”为题,首联却不写思,而写秋夜之所闻、所见,借清瑟写怀。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多与悲相联系。这两句诗托伤情于瑟曲,凄婉动人。一个“怨”字,一个“哀”字,突出愁思怨恨,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颔联继续写秋夜之所闻、所见。诗人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意象加以渲染,突出“夜思”之苦。上句写诗人独坐孤灯下,又闻苍凉悲切的“楚角”声。下句未述闻之所感,径直以实景烘托,一钩残月即将西沉。诗人望月起相思,月却是残月,更添几许凄凉。“章台”是唐诗中通用的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章台柳”。这两句借景写情,写尽寄居他乡之孤独、悲凉。
颈联点题,揭示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未来。诗人用“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他的守候之苦。“云暮”,即“迟暮”之意。芳草绿了,又枯了;而故人依然久久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芳草”亦是唐诗常见意象,多指代春天,或象征美好的青春等。韦庄诗常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尾联承“故人”句递进一层,揭示诗人的思乡之苦。“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于是诗人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末句以景语作结,点明当时正值清秋时节,更令人愁思不断。一个“又”字,说明这样的日子,诗人已过了多年,可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这一联将悲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
文章标题:《章台夜思》原文翻译赏析视频-韦庄-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