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原文】
长亭怨慢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诗人名片】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祖籍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后迁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县),紧挨白石洞天,故号白石道人。他终生未仕,往来于鄂、赣、皖、苏、浙之间,常与当时的诗人词客交游。姜夔诗词俱佳,通音律。其词自成一家,注重格律和音节美。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续书谱》等传世。
【长亭怨慢注释】
桓大司马: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蚌埠)人。东晋政治家,东晋明帝的驸马,官至大司马。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韦郎”二句: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卷三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红萼:红花,女子自指。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唐代杜甫《戏题画水山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长亭怨慢译文1】
春风渐渐吹尽枝头柳絮,柳荫深处人家,正是伊人居处。远处水岸迂回曲折,黄昏时,水上帆船点点,也不知今夜它们要漂流到哪里去?要论谁见过的离别多,谁比得过这长亭边的柳树呢。树若有情,恐怕也早已苍老,不会年年春来还依旧如此青青!
天色渐晚,远处高城已隐入暮霭,只望见一片重峦叠嶂的远山。那时我如韦皋离别玉箫女,留下玉环和他年之约离你而去,怎能忘记临别时你的殷殷叮咛:最要紧的是早早归来,要记得担心这娇花无人呵护。念及此情此景,纵有锋利的并州刀,也难以剪断心上离愁啊。
【长亭怨慢译文2】
浩荡东风渐渐吹尽了,杨柳枝头的柳絮,此地的村上人家,家家都是门庭绿阴浓郁。远处江上水波萦回,暮色里云帆零乱,不知驰向何处?看人间离别太多太多,也比不上长亭边的柳树。柳树如果懂得人情,定不会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夕阳西下暮色将临,回望高耸城郭已隐没不见,只能见到无数乱山连绵起伏。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怎能忘你赠我玉环的叮嘱:第一要紧的是早早归来,怕红花没有主人呵护。就算是有并州锋利的剪刀,也难以剪断离愁千丝万缕。
【长亭怨慢题解】
此词为言情忆别之作,约作于绍熙二年作别合肥情人之后,日夜感念,因合肥街巷多柳,故以柳树起兴,以表达相思。题序中引“昔年种柳”六句,出自南北朝庾信《枯树赋》,非桓温之言,或为误记。全词写爱侣离别,清刚峭拔,却又深情绵邈,有无尽遗恨。清代陈廷焯《词则·大雅集》评其为:“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
【长亭怨慢鉴赏】
姜夔二十岁时在合肥邂逅歌女二姐妹,与之相恋,后来曾多次到合肥与二女相会,写下许多动人词篇。绍熙二年(1191),姜夔再去合肥,但很快离开,本词大约写于当时,抒发了对情人无限眷恋之情。
上片侧重写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与恋人分别的感伤之情。前四句写暮春景色:春天渐渐逝去,枝头柳絮吹尽,只见人家门前处处都是柳阴浓绿,郁郁葱葱。“远浦”三句写行人乘船离去,船帆零乱,不知要前往何处。“阅人多矣”以下几句,笔锋转而写阅尽人间离别的长亭柳树的薄情,因为柳树若是有情,绝不会如此郁郁青青。以柳树的冷漠无情反衬有情之人的离愁和深情,匠心独运。
下片写情人分别的情景。前三句写离开合肥的不舍之情。“望高城不见”一句化用唐朝欧阳詹的诗句“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是欧阳詹与太原情人分别时所写。“韦郎去也”两句用韦皋的典故,临别之际,词人向情人保证,绝不会向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自己一定会回来;“第一是早早归来”三句是情人对词人的叮嘱,她担心词人一去不返,叮嘱他一定要早早回来,因为“怕红萼、无人为主”。这也反映了当时歌女地位卑微,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末二句写难剪离愁,其情甚笃,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全词感情真挚,凄怆缠绵,感人肺腑。
文章标题:《长亭怨慢·渐吹尽》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