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原文】

扬州慢

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诗人名片】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祖籍江西鄱阳(今江西波阳),后迁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县),紧挨白石洞天,故号白石道人。他终生未仕,往来于鄂、赣、皖、苏、浙之间,常与当时的诗人词客交游。姜夔诗词俱佳,通音律。其词自成一家,注重格律和音节美。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续书谱》等传世。

【扬州慢注释】

千岩老人:萧德藻,生卒年不详。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南宋诗人。姜夔曾随其学诗。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过西周故都,见宗庙尽毁,遍地禾黍,因作此诗。

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时行政区划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为淮东首府。

胡马窥江:指金兵南侵,洗劫扬州。

杜郎:即杜牧

豆蔻词工:唐代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二十四桥: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扬州慢译文1】

淮河东部的繁华都会,竹西亭外的江南名胜,且在此解鞍下马稍作留停。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满地是荠菜野麦一片葱青。自从金人兵马渡江南下,城池废毁乔木凋零,人们至今还厌恶说起刀兵。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送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空城。

曾经最善赏赞扬州的杜牧,料想他重来此地,定会魄悸魂惊。纵然豆蔻词写得工丽,青楼词写得绝妙俊逸,面对荒城也定难再抒深情。二十四桥依然存在,水波摇荡,月影四周凄冷无声。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是为谁而生?

【扬州慢译文2】

过淮左名都扬州,于竹西亭风景如画处,下马稍作停歇。一路所经之处,遍地荠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之后,留下的废弃池苑、伤痕累累的乔木,至今都还烦厌提起兵戈之事。日色渐入黄昏,凄清号角吹送来声声寒意,回荡在空荡荡的扬州城。

料想就算有杜牧的才华,如今若重来此地,也一定睹物惊心。纵然能写出“豆蔻梢头二月初”“赢得青楼薄幸名”这般精妙工丽之词,恐怕对此情此境也难以为言。诗人笔下的二十四桥仍在,清冷的月色倒映在桥下粼粼微波中,寂静无声。可怜那桥边芍药,年年如期盛开却无人赏,花开花落知为谁?

【扬州慢译文3】

淮河东部的繁华都会,竹西亭外的江南名胜,且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满地是荠菜野麦,一片葱青。自从金人兵马渡江南下,城池废毁,乔木凋零,人们至今还厌恶说起刀兵。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送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空城。

曾经最善赏赞扬州的杜牧,料想他重来此地,定会魄悸魂惊。纵然豆蔻词写得工丽,青楼词写得绝妙俊逸,而面对荒城也定难再抒深情。二十四桥依然存在,水波摇荡,月影四周凄冷无声。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是为谁而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扬州慢题解】

此词以沉痛之笔写今昔之叹,也是其词作艺术风格的成熟与高峰之作。白石二十余岁路过扬州,感发而作。昔日扬州富丽繁华,对比今日之凋残破败,表达自己面对此情此景,才华已然无用,纵有千言万语亦难表达伤痛,不胜寂寞凄凉。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废池”句:“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扬州慢评点】

本篇为战乱后过扬州抒怀之作。

上片写战乱后扬州荒芜破败景色,以景寓情,抒写不堪回首的黍离之悲。扬州,位于淮河东部,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繁华“名都”,因此词人解鞍下马在此稍作停留。但此时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满目疮痍,只剩下荠菜野麦一片葱青。“胡马”蹂躏破坏的痕迹处处可见,满城都是“废池乔木”,此情此景让人“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景抒情,渲染了萧条的日气氛,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送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空城。荒凉的景象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悲哀。

下片设想杜牧重来面对扬州荒城也会魂惊难赋深情,突出表现昔胜今衰的感伤。“二十四桥”以下结尾四句,以景抒慨,抒写词人哀时伤乱的悲怆凄楚。

全词景情交融,虚实并用,使得全词波澜起伏,余味不尽。此外,词作还善于化用前人词句入词,将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可谓匠心独特,别具一格,是众多悯时伤乱的宋词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扬州慢鉴赏】

自从金兵南侵,扬州几经战争摧残,最终成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1176),姜夔第一次到扬州,看到眼前的景色,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历经战乱之后的扬州,借景抒情,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凉。词以叙事开篇,点出了创作背景。“淮左名都”是说扬州是历史上有名的繁华之都;“竹西佳处”一句化用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的诗意,写扬州曾有的优美风光;“过春风十里”以下五句写词人初到扬州城看到的现实景象:经过金兵的摧残,扬州已没有往日的风光,处处可见战乱留下的痕迹,满眼苍凉。词人以“青青”这种凄艳的色彩,表达了对青山故园的怀念。“废池”写出金兵对扬州的摧残之深,“乔木”寄托了词人对故国的依恋之情,仿佛它们也“犹厌言兵”;末三句转从听觉角度描写扬州这座空城,渲染了萧条的气氛,也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忧愁和悲凉。

下片设想杜牧再到扬州时的情景,表达了今不如昔的感伤。词人写杜牧“重到须惊”,设想扬州如今的衰败景色,定会让他无心勾栏寻梦,从而将唐宋两朝时空沟通开来,词意愈加深沉凝重。扬州在唐朝时有“二十四桥”,而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但词人仍说其在,实为以乐写哀。末四句以景寄情,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悲痛以及对伤乱的哀伤之情,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整首词有虚有实,有情有景,巧妙化用杜牧的诗句,不愧为宋词中感怀时事的佳作。

《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宋词地图】

二十四桥: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代诗人杜牧曾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后以“二十四桥”指代歌舞升平的地方。

文章标题:《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604.html

上一篇:《疏影·苔枝缀玉》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

下一篇:《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姜夔-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