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原文】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诗人名片】
晏殊(991~1055),字同叔,祖籍抚州临川(今南昌)。少有文名,被誉为神童,皇帝亲自召见,赐进士及第。曾任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死后谥号元献。晏殊不仅自己身居高位,同时也注重提携后人,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是他的弟子。晏殊在文坛上以词著称,小令写得最好,有词一百三十多首,集成《珠玉词》,大部分写闲逸生活,风格缠绵幽美,用语新奇,有不少名句。
【木兰花注释】
“楼头”句: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一寸:即寸心。
【木兰花译文1】
在绿杨逶迤芳草萋萋的长亭路边,情郎哥竟轻易地离开我远去。楼头的五更钟声敲醒我的残梦,离愁就像枝下落英暮春细雨。
无情之人不像我多情人这般愁苦,寸心纷乱如同柳条千丝万缕。天涯地角也有到头的时候,只有相思之情没有穷绝处。
【木兰花译文2】
犹记当年长亭送别,道旁绿杨蔽日,芳草离离。年少时是那样轻别离,抛下所爱转身就走。今夜的残梦里,听得楼头钟声已敲响五更,屋外正飘着三月的霏霏细雨,被雨淋湿的每一朵花下,仿佛都堆满了离愁。
如果能做到心底无情,就不必像如今这样为多情所苦吧。此刻的这一寸心啊,已经被离恨划伤成了千丝万缕。天之涯、地之角再遥远,总还能找到穷尽之处,只有心底这深重的相思啊,却好像长得永无尽头。
【木兰花译文3】
高高的绿杨,如茵的芳草,映衬着通往长亭的大路。在长亭之上,那位少年轻易地离我而去,是多么的薄情寡义。从此之后,我孤苦伶仃。深夜残梦时尚听到五更时敲响的钟声。在花前,暮春三月的阴雨,使我的离愁更浓更深。
无情人毕竟不像多情人这样苦痛,那一寸寸芳心,仿佛千丝万缕而难以理清。即便远至天涯地角,也会有到达的时候,然而只有我的连绵相思,却没有尽头。
【木兰花题解】
此词写无穷离恨,悔年少轻别,老来相思。题材寻常,因晏殊词直白却又隽永的特殊韵味,方能不落窠臼。此词写相思到极致,为后世多引用。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应从此词化出。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评论此词妙处:“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黄蓼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木兰花赏析】
此词写闺怨,表现思妇刻骨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春景春情,句句逼真。而后诉说多情之苦,意境凄然。最后以“只有相思无尽处”结束全词,令人无限深思。
【木兰花评点】
本篇为一首闺怨词,写女子的离愁别恨和相思深情。词具体描写和渲染女子被抛弃以后经常魂牵梦绕辗转不眠、像三月细雨那样绵绵不尽的离愁,又直抒心中永无穷尽的相思苦情。
上片“绿杨芳草长亭路”开篇写景,点出两人分别的时间是芳草萋萋的春天,地点是长亭路边;“年少抛人容易去”此句以思妇的口气说出:临行之际,情郎哥竟轻易地离开我远去。“年少”此处指的是女子所爱恋之人,词中虽未说出女子的反应,但从语气可以看出,女子定是泪眼相看,无语凝咽,故才会埋怨情郎的绝情。“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生动地描述出思妇的思念之意,反衬出“抛人去”者的薄情寡意。深夜中,女子辗转反侧,很久之后才入眠,却很快被五更钟声敲醒残梦,于是又开始思念;窗外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花瓣随之纷纷落下,正如她心中的离愁。“残梦”和“落花”相互对仗照应,婉转地抒发了女子思念情郎的心情,可谓“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下片将无情和多情,天地尽头与相思无边作对比,抒发了女子的多情以及难以言宣的相思之苦。“无情不似多情苦”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面意为无情不像多情人这般愁苦,实则是“多情自古伤离别”之意,褒扬多情的好处,正是因为多情才愁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写心绪纷乱如同千丝万缕的柳条。缕缕柳丝,飘绵拂水,最知离别之苦。“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是晏殊词中的名句,词人以深切的情感抒发了相思的无限与永恒。天地是有尽头的,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却绵绵无穷尽。此处词人运用对比,表现了“多情”者所受的精神折磨,但对那位薄情的年少,却没有一丝埋怨,足见其感情的真切与含蓄。
全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风格婉转缠绵,耐人寻味。词人运用了比喻、反语、夸张等表现手法,平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文章标题:《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晏殊-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