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原文】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诗人名片】

崔曙(约704年~739年),字号不详,宋州(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人,唐代诗人。他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崔曙以《试明堂火珠》诗得名,其作品多写景摹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词句对仗工整,辞气多悲。《全唐诗》存录其诗一卷,共十五首。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崔曙-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望仙台:此台在今天陕西省鄠县西,根据《神仙传》记载:“河上公授文帝《老子》而去,失所在,帝于西山筑台望之,名曰望仙台。”

刘明府:刘姓某官员,具体不详,明府即刺史,唐代也有以之称呼县令的。

三晋:战国初年,晋国分而为韩、赵、魏三国,即称“三晋”,指今天的山西省、河南省大部分,以及河北省的一部分。

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两座山,在今天河南省洛宁、陕县附近,传说南陵为后皋之墓,北陵为周文王避风雨处。

自东来:别本作“自西来”,按崤山在望仙台东,故应以“自东来”为是。

关门令尹:指传说中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老子西游,尹喜慰留,于是老子写下《道德经》(《老子》)一书相赠。按尹喜以尹为氏,是其官职,通称关尹,而令尹乃楚国执政之称,尹喜实不当被称为“令尹”。

河上仙翁:即河上公。

彭泽宰:指陶潜,曾为彭泽令,宰是主管者之称,为避前面“令尹”之令的重复,所以称为彭泽宰。

菊花杯:指杯中菊花酒。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重阳佳节,中国人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译文1】

这是汉文皇帝所建造的高台啊,今天我们前来登临玩赏,只见曙光乍现,远望三晋的浮云、山峦,全都朝向北面,南陵、北陵的风雨,又从东面席卷而来。想那关尹喜的真面目,谁能识得呢?河上公的踪迹,也都一去而不复返了。还是就近寻找陶潜那般的高洁之士,一起乐陶陶地共饮菊花酒而醉吧。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译文2】

汉文皇帝修建的望仙台,今日登临天边的曙色开。

三晋的云山全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方飘来。

关门令尹有谁不能相识,河上仙翁一去便不再回。

还是就近寻找到彭泽令,陶然共醉那重阳菊花酒。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译文3】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天边的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倒不如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崔曙-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赏析1】

诗人于重阳节邀友登高,饮酒作乐,觉人生之快意事莫不过此,这是此诗的主旨。历来有种种将诗中含义过于拔高的解释,其实细想来都未必解得通。

比如说,“三晋云山皆向北,二陵风雨自东来”,只是描摹眼前景致,当此盛景而凌风痛饮,不亦快哉。或有谓云山向北是说夏季,风雨自东是说季,其中蕴含有春变幻,千古一瞬之慨。然而,云向北则风为南风,固可说是代表夏季,但觉山势之向北,又与季节何干?此不过诗人正向北眺望,见重重山峦,由近而及远,似有生命之物逐渐远去,故云“向北”而已。崤山二陵都在望仙台东,不管任何季节,只要崤山得见风雨,再卷向望仙台,则自然从东而来,又与春季有何关联?难道只有春季的风雨,才会是由东而西的么?可见如此解释,纯出附会,此二联并无吊古意

再或云“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乃是鄙薄神仙方士语,甚至还有说是讽刺唐玄宗之好道者。从来帝王总慕长生,于是不是向道便是向佛,李唐自诩为老子李耳之后裔,因此前期帝王大多好道,非独玄宗为然,而此诗中“谁能识”、“去不回”字样,情感平和,似言平常语,也找不到鄙薄甚至是讽刺的痕迹。大抵诗人但云神仙不可求也,凡人自有其乐,而隐士之趣,不在神仙之下,如此而已。

所以全诗的旨趣,就在尾联中全盘托出,说神仙不可求,还不如去访陶潜一般的高洁隐士,趁着佳节一起共醉为好。《宋书·陶潜传》载:“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之,值江州刺史王弘送酒,即便就酌,醉而后归。”诗中言“共醉菊花杯”,固然是当时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或许也是自诩为陶潜,而恭维“刘明府”为友善隐士的王弘,赠酒与饮,因而可谋共醉。不过如此而已,此诗的格调无所谓低,却也无所谓高,就景而言事,就事而抒情,所抒者隐者之趣,佳节之乐而已,正不必去添加太多凭空想象之词。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赏析2】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邀请友人刘明府共饮的诗篇。首联从望仙台的由来写起,点明登临的具体时间。第二联写登临时所见景色,意境开阔,气象雄浑,是诗中的佳句。第三联写由眺望函谷关而联想到老子、尹喜出关西去为仙以及河上公羽化登仙之事,指明神仙已去不会再回来。尾联转到节日抒怀,既是重九登高,神仙早已远去,又何必欲求神仙,不如就近邀请好友刘明府来共同畅饮菊花酒。全诗自然质朴,一气呵成。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赏析3】

这是一首怀古投赠诗,描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登望仙台所见的壮美景色。全诗气象雄阔,诗人在诗的结尾慨叹神仙虚无缥缈,不如邀友人赏菊,陶然共醉,表现了诗人旷达洒脱的胸怀。九日:指重阳节。明府,唐时对县令的尊称。

首联从望仙台的由来写起,点出诗人登高的地点和具体的时间。望仙台,汉文帝为观仙人河上公而建的楼台。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临望仙台,适逢朝日初出、阳光四照。

颔联写的是诗人登临仙台所见之景:北面能望见三晋高耸入云,山岭蜿蜒;东面能看见淆山南北二陵,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此联为诗中的佳句。

颈联写诗人远眺函谷关,联想到官员尹喜追寻老子出关西去、羽化为仙以及河上公成仙的传说。这一句点出神仙已去不会再回来。

尾联承接上句,转到节日抒怀。这两句的意思是:找不到神仙,还不如就在附近寻个像陶潜般的人,与他一起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此处的“彭泽宰”指的是诗人的朋友刘明府。诗人以陶渊明为比,旨在说明既然重九登高,而神仙不再回来,又何必欲求神仙,不如就近邀请好友刘明府来一起畅饮菊花酒吧。“陶然共醉菊花杯”乃化引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诗意,语意真挚,浑然天成。

全诗既有时间地点,又有人物情节。诗人先是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之景,然后指出寻访神仙远不如就近邀友畅饮舒适畅快。全诗转承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本诗为“一气转合,就题有法。”这种说法非常妥帖。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崔曙-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扩展阅读】

苦昼短

唐·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白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李贺的很多诗,都大骂神仙道之粗鄙不可信,讽刺唐宪宗李纯之好神仙,观这首《苦昼短》就最为明显,直接质问“神君何在?太一安有?”还嘲笑最好神仙且求长生的汉武帝刘彻如今“茂陵多滞骨”、秦始皇嬴政则“梓棺费鲍鱼”,终究难逃一死。对照来看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同样不信神仙,但讽刺、鄙薄之意却并不可见。

文章标题:《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崔曙-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166.html

上一篇:《望蓟门》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祖咏-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送魏万之京》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颀-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