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翻译译文
翻译译文:
燕支的叶子枯黄而落下,女子独自登台远望。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注释:
燕之:草名,可做红色染料。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单于:外族首领。
沙塞:沙漠边塞。
玉关:即玉门关。
蕙草:一种香草。
征客:做客他乡的人。
秋思 古诗提要:
《秋思》是盛唐时期的一首词,作者是李白,该作品出自《全唐诗》。
与《春思》相比,《秋思》别具特色。前诗主要采用“兴”的手法,侧重表情的含蓄蕴藉,而此诗则主要使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通过白描累积整个情感;如果说,前诗的气氛虽低沉却还闪动着希望之光的话,那么此诗的气氛便沉重到了极点,仅有的一丝希望也已彻底断绝。
“燕支黄叶落,妾望白登台”,从春到秋,从草如碧丝到黄叶飘落,盼望中的亲人仍然没有归来。不难想知,在骋目远望之际,在海云相连、塞外秋来的茫茫景色刺激下,这位思妇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沉重、悲伤!更有甚者,秋高马肥之季,正是胡兵南下掳掠的大好时机,“沙塞合”,说明胡兵已群集,而汉使的返回,则说明议和无望。看来,一场大战已迫在眉睫。“征客无归日”,从一方面看,战士绝无在战前返家之理,而战事的结束又不知在何年何月;从另一方面看,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丈夫是死是活尚难料定,如果他阵亡了,那确实就永久地“无归日”了。面对这黯淡的前景,这位思妇能不感到绝望吗?“蕙草摧”,指身上所佩蕙草经春历秋已经枯萎,与首句“黄叶落”相照应,同时,这枯萎的蕙草不也象征着女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境吗?。
全诗突出了一个“望”字:景为望中所见,事是望中所想,情乃望中所发,而从所望之景,到所想之事,再到所发之情,每一场面之变化,都真切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变化,都与人物最后的绝望心境步步接近,这样,当人们读到最后两句时,便会自然生发“思妇之心,当如何其悲也”(萧士赟语)的感叹。。
秋思(燕支黄叶落),此诗作年不详。写少妇思念征夫,悲叹秋气凋零,青春虚度。中有插叙边境秋色。王夫之云:“神藻飞动,乃所谓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也。以此及‘塞虏乘秋下’相比拟,则知五言近体正闰之分。”
玉关:即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因古代西域经此输入玉石而名,与西南阳关同为当时通往西域之门户。李白《秋思》有“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白登台:台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白登山上。李白《秋思》有“燕支黄叶落,妾望白登台。”
《秋思(燕支黄叶落)》的人物与地名
李白-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秋思(燕支黄叶落)》由李白诗词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秋思(燕支黄叶落)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秋思(燕支黄叶落)》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秋思(燕支黄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