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

首页 > 李白古诗 > 七言绝句 > 时间:2022-06-02 10:23 作者:李白

望庐山瀑布 古诗全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参考资料:望庐山瀑布-百度百科 望庐山瀑布-百度汉语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二首【注释】

①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北临大江。

②香炉:即香炉峰。庐山西北有北香炉,南有南香炉,此诗之香炉峰当为南香炉。黄宗羲《匡庐游录》曰:“北山之香炉峰,在峰于庐山为东,登之亦无瀑布可见,(与白诗)不相涉也。”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题解】

开元十三年沿江东山登庐山时所作。《望庐山瀑布》其一为五古,有句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颇为人所赏识。当时人任华《杂言寄李白》云:“登庐山,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余爱此两句。”葛立方云:“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拟,不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韵语阳》)此为白诗之第一桩诗案。

“海风”一联,清空语也;飞流一联,豪壮语也,似不必扬此抑彼,强定甲乙。中唐诗人徐凝亦有《庐山瀑布》七绝一首,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白居易独赏下联,有“赛不得”之语。苏轼诋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此为白诗第二桩诗案。徐诗观察细致,比喻新奇精警,不必为“恶诗”;然白诗想落天外,多少飞动,艺术性远超出徐诗,殆亦可成为定论。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注释

翻译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赏析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望庐山瀑布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诗人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这四字是点题。。“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前川”,这是“”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望庐山瀑布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极写瀑布的动态,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而“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意境解读

全诗四句,诗意发展分两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高高的香炉峰,弥漫着淡淡的云烟,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真像一座顶天的大香炉,焚烧着,冒着冉冉上升的紫烟;远远看去,气势壮阔的瀑布好像一条大河竖挂在香炉峰的绝壁上。〕

第一层,紧扣题目,交代瀑布的位置,正面点出瀑布。

望庐山瀑布

香炉峰,为庐山七峰之一,高耸入云,孤峰独秀,状似香炉。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取“香炉峰”前二字入诗,格外精妙:一方面暗点了题目,交代了瀑布的所在处;一方面给香炉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座顶天立地的大香炉,冒着袅袅“紫烟”,简直要烧到天宫仙界里去了,令人遐想。“香炉”唤出“紫烟”,“香炉”的高大,“紫烟”的升腾,使香炉峰愈加神奇了。句中的“”字,使“紫烟”源源不断地上升,而整个的香炉峰也在时隐时现飘飘忽忽的“紫烟”中动起来。“”承“日照”,“日照”为“”之源,全句尽是动态的描写。作者是把香炉峰放进天地间的大景观中“”的,可见诗人胸怀的博大。诗的开篇就写出了香炉峰峭拔雄奇直入云端的高大形象,具有非凡的气势,这为后文写瀑布提供了自然条件。

遥看”扣题中的“”字,把题目明点了出来。“遥看”,远远地看,但“”不仅含远的意思,从“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诗句中,可以想见瀑布汹涌澎湃的气势,和撼山岳吞谷壑的气概,可知“”既写远景,又衬托出瀑布的壮阔气势。“瀑布”承“香炉”,“香炉”为“瀑布”提供了一个高远阔大的背景。“香炉”高耸云天,可见瀑布来势之大,远远看去宛若挂在香炉峰巅依壁而下的大河。“”字的意味更耐人咀嚼,“”即“”,让大河竖挂起来流,而且是竖挂在香炉峰的绝壁上。试想,其状态其气势满可惊天动地的。“”字,使全句呈现出一种宏伟的景象。“”为静态。但“”中藏动,而且动得很有气魄,使“瀑布挂前川”的视觉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首句“香炉”“紫烟”是静景,一个“”字,成了动态景观;次句的“瀑布”本是动景,一个“”字,则成了静态景观,可见诗人艺术技法的精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香炉峰上的瀑布,从三千多尺的高处直泻而下,简直令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人间来了。〕

第二层,写瀑布悬挂之高,水流之长。

望庐山瀑布

形容“”用“”,极言水流凌空而泻的壮观气势。形容“”用“”,极言山势的陡峭挺拔。“飞流直下”,是对上句“”的具体化形象化的描绘。“”是远看,“飞流直下”是近观。“”“”,极言“”“”的湍急迅猛。“”和“”字把香炉峰瀑布的形象写活,气势写绝。“三千尺”,极言“飞流”的高长。“三千尺”又紧扣上联的“”,加之“三千尺”和“前川”相映合,可见诗人在构思上,无不紧紧地围绕着“瀑布”这个主体展开。

诗的前三句,无论是从立意上看,还是从结构上推敲,都是句句相联,字字相通,层层相扣,步步深入的。首句虽未直写瀑布,也是准备写瀑布,否则“瀑布”便无处着落;二、三句:“遥看——挂——。飞——直——三千尺”,对瀑布的描写可谓气势贯通,一气呵成。诗人挥毫驰骋,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的语言,浓彩重抹,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使瀑布的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是诗眼,是对诗的意境深化的关键一字。“三千尺”,自然是诗人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由于香炉峰的高峻秀美,瀑布的磅礴壮观,诗人在惊叹“壮哉造化功”之际,自然想到宇宙中的茫茫银河了。“银河”,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由于星群密集而白光闪烁,宛若河流。诗人将香炉峰上的瀑布与天上的银河联系起来,实在是奇特而又大胆的想象,使人倍感亲切。“”字,极言流势急骤迅猛,似闪电横空,使境界更高远。“九天”,极言天之高,与首句照应。“紫烟”升天外,而瀑布却从天外来,收到了逆向反衬的艺术效果。这样,首尾呼应自然。通过以上分析,可从中概括出诗的思路脉络:自然景观——浪漫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典型化的再现,达到了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之绝唱。

【望庐山瀑布综述】

诗人热情赞美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诗人以“香炉生紫烟”的奇特想象,以“直下三千尺”的夸张,以“银河落九天”的兼有夸张的比喻,描绘出了瀑布从香炉峰巅倾泻而下的雄伟气势,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

首句不直写瀑布而先写香炉峰,采用映衬手法,借这形如香炉、经日光照射而云蒸霞蔚、紫烟缭绕的高大山峰,为壮美的瀑布制造阔大而神奇的背景。次句“遥看”,既关合诗题之“”,又补足首句文意,引出以下两句,使得诗句简洁凝炼,有力地突出了瀑布这一主要景观。瀑布自“前川”奔泻而下,近看自然极有动感;然而诗人却在“遥看”,着一“”字,便化动为静,使得整个瀑流如玉帘垂空,又如白练高悬。这种景象,正是“遥看”的结果,如果近在咫尺,翘首仰视,便断难获得这种感觉。

第三句由静转动,极写瀑布悬空飞注、势不可当的气势。“”而谓之“”,“飞流”而曰“直下”,“直下”竟达“三千尺”,则山之高、瀑之急、流之长、力之大,皆不须费词而已跃然纸上。然而,此句虽奇,尚属写实范围;到了末句,则纯属心理感受。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揉合在一起,使得景物描写带上了浓郁的神奇色彩,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何等雄奇壮美的景象!以天上的银河比拟飞悬的瀑布,以银河从九天的猛然泻落比拟瀑流从高山之巅的直下,真是想落天外!这样一来,不仅所写景象及其气势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贴切的比喻使得夸大之景在更高的程度上传达了原景的神韵,从而既给人以力的震撼,又给人以美的感染;既给人留下了独特、逼真的深刻印象,又给人造成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同时,一个“”字,更令人于景物欣赏之中见出诗人惊奇而又赞叹的神态,获得实、虚交融,景、情合一的艺术感受。无怪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对此诗击节称赏,作出了“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戏徐凝瀑布诗》)的高度评价。

《望庐山瀑布》古诗提要及诗中地名

古诗提要: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紧扣题目中的“”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宋苏轼以此为古今咏瀑布之最佳诗篇,有诗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戏徐凝瀑布诗》)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空中落笔,直撮瀑布之神,兼传“”字之理,惊心动魄,为传诵人口之名句。

诗中地名: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山、南障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李白《庐山谣寄卢竺御虚舟》有“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好为庐山谣,兴与庐山发”。《别东林寺僧》有“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望庐山五老峰》有“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为宋中丞自荐表》云:“避地庐山”。另有《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广陵立马赠别》、《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望庐山瀑布》、《庐山东林寺夜怀》、《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香炉:指香炉烽,庐山山峰名,因其形状象香炉,峰顶常烟雾缭绕,故名。庐山有四香炉峰:一在东林寺南,曰北香炉峰。一在秀峰寺后,曰南香炉峰。一在吴障岭东,曰小香炉峰。另还有在凌霄峰西南原太平寺后的一座山峰,也曰香炉峰。李白诗写香炉峰为秀峰寺后的南香炉峰。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一)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其二)有“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韦太守良宰》有“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有“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留别金陵诸公》有“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望庐山瀑布》由李白诗词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望庐山瀑布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望庐山瀑布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shiwen/568.html

上一篇: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下一篇:望天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