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诗人名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于北方沦陷区,年轻时曾参加抗金义军。南渡之后,曾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后来被排挤落职,但仍怀有恢复中原、以身报国的志向。在晚年时曾一度被起用,但没过多久就病亡了。在他的词作中,爱国主义是主要题材。辛弃疾的词慷慨悲壮、沉雄豪迈、笔力浑厚,且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常发议论,在作词技巧方面对后世贡献很大,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现有《稼轩词》存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注释】

遥岑远目:唐代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岑,远山。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海螺状的发髻,喻高矮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吴钩:吴地所制一种弯形宝刀。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阑干拍遍: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刘孟节少时:“怀想世事,吁嘘独语,或以手拍阑干,赏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休说”二句:用晋代张翰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起时,因念故乡莼菜羹和鲈鱼脍,即辞官回乡。后以莼鲈之思喻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指刘备。才气,指胸怀、气魄。

树犹如此:用晋代桓温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以抒发报国无门、光阴虚耗之感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1】

千里楚天一派凄清秋意,水随碧天流去秋色无边无际。放眼眺望远处的山峰,仿佛都在传送愁恨,有的像玉簪有的如螺髻。夕阳斜照楼头,孤雁声声哀啼,我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宝剑反复端详,把栏杆全都拍遍,没有人能够理会,我此时登临的心意。

不要说什么鲈鱼味美,秋风起也不会学季鹰弃官归。更不会学许汜买房置地,要是那样将羞于去见,雄才大气的英雄刘备。可惜大好岁月空流逝,徒然为风雨飘摇的国事忧愁,树都会愁老人又怎能不老垂?啊,有哪个人,能唤来红巾翠袖的美人,为我擦干英雄末路的悲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2】

楚地千里,一派清秋气象,江水连天,秋色无际。极目北望,远山逶迤,好似美人头上玉簪螺髻,都在向人传递幽愁暗恨。夕阳下的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江南游子悲恨难禁,千百回凝视吴钩,千万遍拍打栏杆,也无人懂得这登临之意。

不要问我故乡鲈鱼又已肥美,处处西风,为何不像季鹰归去?如果我如那只知求田问舍的许汜,恐怕也要羞于面对刘备之雄才大略。可叹流年似水,忧心国势飘摇,一如桓温北征“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叹。感念至此,已有泪如倾。能请谁去唤来那多情歌女,用那红巾翠袖的温柔,替我拭去这英雄末路的悲泪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3】

楚天千里,秋色无边无际,长江水随着碧天远去,秋色无边无际。极目眺望着遥远的山峰簇聚,传送着愁恨冤屈,有的高耸如碧玉发簪,有的层叠盘簇像螺形发髻。落日斜挂楼头,离群孤雁悲啼声里,我这江南游子悲愤压抑。看着吴钩宝剑把玩不已,拍遍了九曲栏杆走来走去,无人理会我登楼临眺的心意。

且不要提什么鲈鱼味美,尽管秋风又吹,我不会像张季鹰贪爱佳肴弃官而归。若像许汜只顾置地买房谋私利,恐怕见到才气雄大的刘备,应该会感到羞耻惭愧。可怕虚耗了大好时光如流水,令人忧愁呵国势如飘摇风雨,桓温北伐时感慨小柳树已长成十围,树犹如此,人如何不老迈、衰微?凭靠谁,唤来红巾翠袖的歌女,揩去英雄失志伤时的热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4】

千里楚天一派凄清秋意,水随碧天流去秋色无边无际。放眼眺望远处的山峰,仿佛都在传送愁恨,有的像玉簪有的如螺髻。夕阳斜照楼头,孤雁声声哀啼,我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宝剑反复端详,把栏杆全都拍遍,没有人能够理会,我此时登临的心意。

不要说什么鲈鱼味美,秋风起也不会学季鹰弃官归。更不会学许汜买房置地,要是那样将羞于去见,雄才大气的英雄刘备。可惜大好岁月空流逝,徒然为风雨飘摇的国事忧愁,树都会愁老人又怎能不垂老?啊,有哪个人,能唤来红巾翠袖的美人,为我擦干英雄末路的悲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题解】

此词写登临所见所感,借以抒发思乡北归之念、矢志报国之愿、壮志难酬之悲。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此词约作于孝宗乾道四年至六年建康通判任上,是其早期最负盛名的词作之一。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落落数语,不输王粲《登楼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这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约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南归后曾漫游吴楚,是年秋在金陵登赏心亭。由于南归后一直未被重用,辛弃疾深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心中郁积了无限悲愤,既登赏心亭,不禁借景抒情,一吐胸中块垒。上片侧重写景记事,下片以古喻今,连用历史典故,表现了英雄失意的悲哀。全词写得悲壮沉郁,动人心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忧时伤世的激愤之情,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评点】

词人一生自诩有报国济世之才略,并执著地追求人生理想,因此其词中时常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闷抑郁和悲愤。这首词便抒发了其苦闷的心情。

词的上片写登楼后见到的景致,先写水后写山,并借景抒情。这大好秋光在满腔愁苦的词人眼里,只是愁山恨水、孤雁哀鸣而已。最后“把吴钩看了”几句,词人通过“看”、“拍”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酣畅淋漓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原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吴钩”,现在却被闲置,词人以物比人,可见心境之苦。“阑干拍遍”是写借拍打栏杆来排遣心中的无限苦闷,展现了词人无处施展才略的急切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则是慨叹自己虽有恢复中原的壮志,但南宋朝中却没有知音可以理解。

词的下片直接言志,阐明了无人理解的“登临意”。词人接连用了三个典故,先说明自己不愿像季鹰那样因贪恋家乡美味而辞官返乡,又说明自己以许汜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只顾个人小家为耻辱,同时又不禁为国势不稳、自己报国无门而慨叹年华虚度。在此,全词的感情发展到最高点,并自然过渡至结尾,与上片末句相互呼应。

本词艺术手法圆熟,将丰富的内容与深厚的现实气息完美地结合起来,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耐人寻味,不愧为词作中的经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

词人一生自诩有报国济世之才略,并执著地追求人生理想,因此其词中时常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闷抑郁和悲愤。这首词便抒发了其苦闷的心情。

词的上片写登楼后见到的景致,先写水后写山,并借景抒情。这大好秋光在满腔愁苦的词人眼里,只是愁山恨水、孤雁哀鸣而已。最后“把吴钩看了”几句,词人通过“看”、“拍”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原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吴钩”,现在却被闲置,词人以物比人,可见心境之苦。“阑干拍遍”是写借拍打栏杆来排遣心中的无限苦闷,展现了词人无处施展才略的急切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则是慨叹自己虽有恢复中原的壮志,但南宋朝中却没有知音可以理解。

词的下片直接言志,阐明了无人理解的“登临意”。词人接连用了三个典故,先说明自己不愿像季鹰那样因贪恋家乡美味而辞官返乡,又说明自己以许汜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只顾个人小家为耻辱,同时又不禁为国势不稳、自己报国无门而慨叹年华虚度。在此,全词的感情发展到最高点,并自然过渡至结尾,与上片末句相互呼应。

本词艺术手法圆熟,将丰富的内容与深厚的现实气息完美地结合起来,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耐人寻味,不愧为词作中的经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宋词地图】

建康:故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是这六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名金陵,后更名为建康。

赏心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下临秦淮河,为宋代的金陵胜迹。明朝刘基《渔父词》有“白鹭洲边好月明,赏心亭下暮潮平”的句子。

文章标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583.html

上一篇:《祝英台近·晚春》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下一篇:《定风波·暮春漫兴》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