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
序: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诗人名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祖籍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熙宁五年(1072),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和,主动请求外调。元丰五年(1082),受“乌台诗案”之累,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哲宗即位,他奉召回朝,后来又被贬到惠州、琼州。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北上,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个全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主张以诗为词,冲破了“艳情”的藩篱,开创了雄浑豪迈的新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东坡乐府》传世。
【永遇乐注释】
燕子楼:在今江苏徐州。为唐代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为爱妾关盼盼所筑。张死后,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
紞(dǎn)如:击鼓声。
铿(kēng)然: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黄楼:在今江苏徐州,为宋代苏轼知徐州时所造。
【永遇乐译文1】
明亮的月光皎洁如霜,清凉的晚风温柔如水,秋天的景色清幽无限。弯弯的小河鱼儿在跳,圆圆的荷叶上露珠晶莹,景致虽美却寂寞无人看见。三更的鼓声轰响,屋外的落叶声铿锵,把我的好梦截然惊断。夜色茫茫,美梦再难寻找,醒来后把小园四处走遍。
浪迹天涯的游子早已疲倦,归隐山林的路在哪里?故乡千里让我望眼欲穿。看如今燕子楼空空如也,佳人盼盼不知何去?楼中空有呢喃双燕。从古至今人生如梦,世上何曾有梦醒之人,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浩叹。
【永遇乐译文2】
明月皎洁如霜,夜风清凉如水,这清和静谧的夜景真是万般怡人。曲曲折折的荷塘里,有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儿悄然滚落,可惜这样的美景却无人共赏。忽闻谯楼上三更鼓响,又听得一片树叶铿然坠地,竟将我自一场幽黯的春梦里惊醒。醒来后唯见夜色茫茫,梦中情致再也寻不得,纵然找遍了小园也是枉然。
这天涯漂泊的倦游人啊,多少回怅然遥望那山中的归乡路,痴心一片苦苦思念故园。看这燕子楼已是人去楼空,当初楼中佳人,如今又踪迹何在?只空留下那雕梁画栋上的一双燕子。古往今来多少事,皆如一场春梦,可惜啊,世人只知沉溺于旧欢新怨,有几人能自梦中醒觉呢?想我自己,他日再登上黄楼,遥忆此景此情,恐怕也只剩几声长长的叹息了。
【永遇乐译文3】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如水般清凉,清澄澄夜景美无限。环曲的港湾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露珠儿晶莹流转,天地寂寞无人见。三更鼓响砰然,飘零一叶铿然,黯沉沉梦里倩影突然惊散。夜色茫茫无处重寻梦里悲欢,醒来后我走遍小园心头怅然。
客游天涯已感到厌倦,欲寻山林路径找个归宿,费尽心思也望不见故园。燕子楼已空,佳人今何在?空锁了楼中梁上燕。古今万事如梦幻,有几人能从梦中醒转,徒有些旧欢新怨缠绵不断。他年后人面对着黄楼的清夜景观,也会像我面对着燕子楼感慨怅然,为我发出人事变迁的浩然长叹!
【永遇乐译文4】
明亮的月光皎洁如霜,清凉的晚风温柔如水,秋天的景色清幽无限。弯弯的小河鱼儿在跳,圆圆的荷叶上露珠晶莹,景致虽美却寂寞因为没有人注意它们。三更的鼓声深沉,屋外的落叶铿然有声,把我的好梦惊断了。夜色茫茫,美梦再难寻找,醒来后把小园四处走遍。
浪迹天涯的游子早已疲倦,归隐山林的路在哪里?千里之外的故乡让我望眼欲穿。看如今燕子楼空空如也,佳人盼盼不知去哪里了?楼中空有双燕呢喃。从古至今人生如梦,世上何曾有梦醒之人,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的人们,面对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浩叹。
【永遇乐题解】
此词记梦感怀,约作于元丰元年徐州知州任上。此时苏轼因对王安石新法不满被辗转外放,已先后历杭州、密州等地,深为政治失意与奔波劳顿之苦所困。此词虽名为记美人春梦不成,实借梦境抒发古今之叹,传达对人世间的欢爱、名利种种空幻不实的哲学思考,体现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是苏轼将哲学引入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赞曰:“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永遇乐赏析】
本篇于元丰之年(1078)作于徐州。上片描写明月清风,鱼翻露泻的清冷夜景。此时人从梦中醒来,独自徘徊小园,更显寂寞。下片联想佳人已去,眼前楼空,因而感叹人生如梦,转眼皆为虚无,反映了作者失意时思念故乡的伤感心情。全词写景景如图画,抒情情思缠绵;叙事得纲领,用典不泥涩;遣辞用字精练,意境清丽优美,很有艺术魅力。“燕子楼空”三句,尤为人称道。
【永遇乐评点】
本篇为词人夜宿燕子楼感梦抒怀之作。
上片以倒叙笔法写惊梦游园,描写了燕子楼小园的无限清幽的“清景”,词人以景生发,融情入景。“明月如霜”、“圆荷泻露”的清幽秋夜是梦断后游园所见,抒写了词人平和澄澈的心境。
下片抒写凭吊燕子楼,词人登高远眺,直抒感慨,一个“倦”字写出其内心无限的迷茫与苦闷。面对眼前的燕子楼,不由得发出感叹:“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人仅用十三字道尽燕子楼的悲欢离合,以及由这人亡楼空的情景生发起的古今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喟叹世人不曾梦觉,沉溺于旧欢新怨,还表现了词人希望摆脱俗情,追求清高境界的旷达超逸的情怀。
全词融情、景、理于一炉,虽为追怀名妓之作,但却不写红粉艳情,只用“梦云惊断”稍作点染,借燕子楼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磊落超旷又不失和婉雅丽。
【永遇乐鉴赏】
这首词是词人熙宁十年(1077)四月改知徐州后所写。当时词人因为对新法有异议,自请外任,前途黯淡,羁宦他乡,十分孤单落寞,此词即是词人抒遣情怀的产物。本词伤怀吊古,发“古今如梦”的喟叹,蕴涵着词人深深的思索,极富哲理。
上片写景,由夜景到惊梦,到游园,梦与景连,虚实相生,境界深邃幽谧。起首词人为我们勾勒出一片幽然静谧的景色:月光皎洁,秋风妩媚。“清景无限”写晚秋的夜景,同时也是词人内心的写照。然后视角转换,从大到小,由静而动,写曲港、圆荷的空灵宁谧之美,动静结合,意到笔随。“寂寞”句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景象之寂寞,另一方面写人的孤单。“如”三句,视角继续转换,从听觉切入,写夜的幽深静谧、梦的虚无缥缈。“三鼓”又点出时间,表明已是深夜。“如”和“铿然”以动写静,笔法高妙。结尾几句写梦醒之后的失落。
下片言情。“天涯倦客”直写自己对仕途的厌倦。紧接着下面两句写浓烈的思乡之情,深沉真挚。“燕子”三句,用古人的典故写今人的感慨,自然贴切。“古今”三句是对“古今如梦”的感悟,写词人梦想破灭、无路可走的悲伤和无奈。最后几句,词人思接古今天地,把自己的情感扩展到将来,把现在的怀古之情、悲愤之感和对将来的思考融在一处,使自己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
这首词意境悠远,含蓄深沉,充满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把我们引入一种玄秘、空灵的境界之中,让我们的身心受到涤荡。
【宋词地图】
燕子楼:指女子的居所,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据说当年是唐朝尚书张建封的爱妾关盼盼的住所。张建封死后,关盼盼寡居于此十多年。
文章标题:《永遇乐·明月如霜》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苏轼-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