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原文】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名片】

王昌龄(698-756)

字号:字少伯

籍贯:京兆(今陕西西安)

作品风格:雄健清朗,意深韵长

诗人小传:

王昌龄(约690年~约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贫贱,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词,授汜水尉,因事贬谪岭南等地。开元末返回长安,改授江宁丞,安史之乱起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诗人均有交往,诗作以七绝见长,能以极短的文字概括极丰富的社会内容,尤以登第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最受推崇。后人誉之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今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出塞》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昌龄-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王昌龄·出塞注释】

龙城飞将:别本作“卢城飞将”,无论“龙城”还是“卢城”,皆指卢龙城,故址在今天河北省卢龙县,汉代为右北平郡的治所。“飞将”指李广,李广曾为右北平太守,《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阴山:山名,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

【王昌龄·出塞译文1】

秦汉时的明月啊,秦汉时的关隘,万里远征啊,将士们没有回来。倘若那右北平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南侵了。

【王昌龄·出塞译文2】

秦汉明月依旧高照秦汉边关,万里长征的将士至今人未还。

如果龙城的飞将军今天还在,不会让胡人的军马度过阴山。

【王昌龄·出塞译文3】

秦时明月依旧高照汉时边关,万里长征的将士至今人未还。

只要有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军马度过阴山。

《出塞》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昌龄-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王昌龄·出塞赏析1】

明代李攀龙曾推奖此诗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为其意感苍凉,悲歌如泣,使人扼腕。诗歌表现了对古代名将的思慕,同时反衬当时将领之无能,不能抵御胡骑的侵扰。首句“秦”、“汉”为互文,实指明月、关隘自秦汉以来便似亘古不变,喻示北方边境的战争从未停止过,历史的沧桑感由此扑面而来。随即接续“万里长征”四字,便见路途之遥远、战况之惨烈,而“人未还”,当指覆军亡将,前线遭逢了惨败。

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不禁怀念起曾经镇守过右北平郡的汉代名将李广来了。想当年李广镇守边塞,胡人不敢南下牧马,避之唯恐不及,倘若今天还有这般名将,则前方战事必不会如此惨况。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李广屡次领兵出塞,也皆铩羽而归,导致不得封侯,但胡人依旧畏其声名,其守御之处,一如金池汤城。而唐代自李靖、李世勣之后,将领们多贪功冒进,遂致蹉跌,历史教训难道不应当汲取吗?悲剧为何又重现于今日?诗人做了严肃的思考,并因此而感慕李广,吟出这千古名篇来。

【王昌龄·出塞赏析2】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王昌龄·出塞赏析3】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王昌龄作两首,这是其一,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抒发了诗人对良将出现,早日平定边疆战事,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渴盼心情。

诗人起笔一句,描绘出了一幅苍凉辽远的边塞景色。“秦时明月汉时关”,指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从秦汉以来,这里就战火不断。以往,诗人们常常用“明月”、“关”等体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而王昌龄突破了这个主题,本诗中的明月、关山已经是战事频繁且长久的历史见证。第一句从时间角度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接着诗人从空间角度展现征人路途漫漫。“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诗人用“万里”这个概数,表明边塞和内地相隔遥远,意境开阔而辽远。“人未还”,使人不禁想到年年有远赴边塞戍守的征人一去不归,一个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连年的战争怎么才能结束呢?诗人回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像汉朝时卫青和李广那样的大将,一定不会让外族越过阴山。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名将的思慕,也表明了渴望朝廷能出现有才能的将领,讽刺了当世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的腐败无能,流露出诗人强烈的不满之情。弦外之音,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七言绝句以雄浑的气势写出了雄壮的主题,诗文流畅,一气呵成,所以,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出塞赏析4】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统治者起用良将,平定边塞战事,早日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出塞》本是乐府《横吹曲》的旧题,原诗二首,此为第一首。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茫景色。本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理解此句时,要把“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互相补充,简单来说就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自秦汉以来,边关一直战乱不断,体现了时间的久远。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关和内地的距离,此是虚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而“人未还”一语则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百姓承受的灾难,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愤慨之情。皎洁的月光和巍峨的边关,既引人感叹那自古以来就不曾停止的战争,又是古往今来的将士们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历史见证。

三四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见诗人将拯救苍生的希望寄托在良将身上。“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功勋昭著的飞将军李广,但在此处却并不仅仅指李广,而是代指汉朝众多的抗匈名将。“不教”,意思是说不允许;“胡马”,代指入侵的外敌;“度阴山”,即越过阴山。阴山是我国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汉代时为北方边地的天然屏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假设当年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尚在人间,绝不会允许外敌越过阴山”,诗意含蓄,表达巧妙。诗人将汉将抵御匈奴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就是希望边关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以结束“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世世代代的悲剧。其实,这不仅是诗人的愿望,更是受尽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共同愿望。

本诗声调高亢、气势雄浑、场面宏大,历史感沉重,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激昂的战斗精神,因此被誉为唐代七绝诗的压卷之作,千古流传。

《出塞》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昌龄-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J后人点评】

清朝沈德潜:“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无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说诗晬语》卷上)

文章标题:《出塞》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昌龄-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308.html

上一篇:《长信怨》原文翻译赏析视频-王昌龄-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

下一篇:《清平调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文翻译赏析视频-李白-七言乐府-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