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虏亭

首页 > 李白古诗 > 五言绝句 > 时间:2022-05-29 08:58 作者:李白

夜下征虏亭 古诗全文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参考资料:夜下征虏亭-百度百科 夜下征虏亭-百度汉语

夜下征虏亭

夜下征虏亭【注释】

①征虏亭:在金陵,为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名。

②广陵:战国时为楚广陵邑,汉为广陵郡,唐初为扬州,天宝时复为广陵郡。即今江苏扬州市。

夜下征虏亭

夜下征虏亭【题解】

开元十四年自金陵赴扬州时作。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为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当为开元十四年(726)离金陵赴广陵时所作。这首小诗写出了月夜江行所见的优美景色。山花句写征虏亭的近景,将山花喻为少女的红颊,已是比喻出奇;江火旬写出了江船的动景,将流动的江火喻为流萤,尤为生动传神。

《夜下征虏亭》翻译译文及注释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

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夜下征虏亭

《夜下征虏亭》赏析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夜下征虏亭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夜下征虏亭》创作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何庆善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6 .

《夜下征虏亭》的人物与地名

《夜下征虏亭》古诗提要:

《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

夜下征虏亭

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诗写征虏亭夜色秀美,以“绣颊”代称少女,喻山花之艳丽;以“流萤”比渔火之飘忽游移,突出描绘月下景物特有之神态。短小精练,鲜明如画,有清新之韵味。

此诗作于玄宗开元十四载(726)。时李白由征虏亭登舟往游广陵。途中即兴写之。征虏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晋时征虏将军谢安所建。广陵即今江苏扬州。

广陵:隋广陵郡,唐武德九年改为扬州。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治所在江都县,即今江苏扬州市。李白《别储邕之剡中》有“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有“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涛”。《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有“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夜下征虏亭》有“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云“且移军广陵”。另有《留别广陵诸公》、《广陵赠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序云“后于广陵相见”。《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序云“将之广陵谒高中丞”。

征虏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因为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名。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有“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夜下征虏亭》有“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夜下征虏亭》由李白诗词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夜下征虏亭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夜下征虏亭》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夜下征虏亭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shiwen/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