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首页 > 李白古诗 > 五言律诗 > 时间:2022-05-28 23:12 作者:李白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古诗全文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参考资料: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百度百科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百度汉语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注释】

①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县。唐时为宣州治所。谢脁:南朝齐诗人。谢脁北楼:即高斋,在宣城郡中,为谢脁任宣州太守时所建。胱有《郡内高斋闲坐》诸诗,即是。

②两水:指宣城郡内宛溪、句溪二水。双桥:指建于两溪上之凤凰、济川二桥。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登宣城谢脁北楼【题解】

天宝十二载秋作于宣州。李白寄从弟宣州长史昭》诗有云:“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本年至天宝末安史乱起,李白多在宣州一带游历。

此诗为天宝十二载(753)游宣城时所作。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市。谢胱北楼:又名谢公楼、谢胱楼。因在郡治之北,故名北楼。此诗是太白五律名作。写景如画,用笔苍秀,意境浑融。下笔看似平易,其实却极工丽。颈联“寒”字、“老”字,可谓诗眼,极见锤炼功夫。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翻译译文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时分我登上谢脁楼远眺晴空。

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脁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名篇赏析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为皖南名郡宣城,山环水抱,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宛溪萦绕回环,秀媚婉转,令人流连忘返。李白天宝末年盘桓于此,此诗即为天宝十三载(754)秋所作。

谢脁是李白一生最折服景仰的六朝诗人。谢脁北楼,一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在陵阳山上,是当年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登上北楼,宣城风光尽收眼底。李白在晴朗的秋天傍晚,独自登临谢公楼,凭高俯瞰,面对如画胜景,觉秋意苍远,感人事代谢,慨然有怀谢脁,抒己孤独寂寞之悲。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诗首联对景起句,“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碧空夕阳,江城如画,气象明丽壮阔,神韵高远逸兴,如作画于大处落墨,见泼洒之豪。颔、颈二联,从“”字生发,工笔刻画“江城如画”、“山晚晴空”两层图景,切贴秋晚特点。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以明镜喻秋水之澄澈辉映,以彩虹喻双桥之华艳奇妙。宣城在水阳江畔,故称“江城”。水阳江由宛、句两溪合成,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合绕城而过,在溪水之上有凤凰、济川二桥,凤凰桥又称上桥,在城东南泰和门外;济川桥又称下桥,在城东阳德门外,均为隋文帝开皇年间所造,在北楼上远眺,宛、句两水在夕阳秋晖的映照下明澄如镜。凤凰、济川双桥,倒映水中,光彩陆离,如天上彩虹飞落人间。诗句设色瑰丽,想象奇幻,一个“”字,传二溪合流绕城之态;一个“”字,状双桥映波飞动之势。可称“刻划鲜丽,千古常新”(《唐宋诗举要》引吴汝伦语)。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继写登楼所望,但诗景诗情暗中已转,景由“晴空”转入“山晚”,情由逸兴豪迈转入萧森悲凉,移情入景,其意境苍老峭远。放眼远望,傍晚的山野,炊烟袅袅,柚橘深碧,梧桐微黄,呈现一派荒寒深秋景色,使人感到秋意逼人。诗入抓住一刹那间的内心感受,通过对物情细致入微的体察,写出了人烟因橘柚而寒,秋色为梧桐而老的微妙心境,遂成千古佳句。后人多摹仿之,杜甫有“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陈无已有“寒心生蟋蟀,秋色上梧桐。”均脱胎于此联,但不及太白随意点染秋意之入神。而黄庭坚更“人烟寒橘柚”为“人家围橘柚”,则被人讥为“只改两字,丑态毕具”(郭浚《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可谓点“”成“”之典例。

结联“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与首联呼应,点明登临之楼乃“北楼”,引出谢公。“谁念”二字,翻入空境,又端一层。诗人佇立北楼,孤独苍茫,临风怀思,感知音无觅之寂寞,人不知而我独念谢脁,叹己壮志难酬之忧怀,反映了诗人晚年政治上受压抑,找不到出路,寄情山水,追怀先贤的复杂情怀,真是思绪万千,言有尽而意无穷。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与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其中一年的中秋节后。

首二句开门见山,总写宣城风光,并点明时间、事件和天气。中间四句紧扣“”字,具体展现“如画”之景。“两水”指环绕宣城而于城东北合流的宛溪、句溪,“双桥”指横跨溪水的凤凰桥、济川桥。“夹明镜”、“落彩虹”,极写秋水之澄沏明净和水中桥影的璀灿美丽。试想,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在天气晴朗的傍晚时分放眼望去,那宛转而又平静地流淌着的两条溪水和倒映在溪水中的两座拱形长桥,经夕阳余辉的映照,不正像光洁的明镜和落在明镜中的天上彩虹吗?这里,“”字从广度着眼,“”字从高度着眼;前者反映出水势曲折纵横、由分到合的宣城平面图,后者则由上到下,将天上虹与地下景一线贯通;二者因实生虚,亦虚亦实,可谓自然空灵,巧夺天工。更进一步,诗人逼真细腻地勾勒出了傍晚时分的深秋景象。你看,静寂的平原山野,升腾起缕缕炊烟,在烟雾的缭绕之中,一片片深碧的橘柚和衰黄的梧桐似隐似现,呈现出一派秋色。这里,“”从气候着眼,“”从时令着眼,一“”一“”,将诗人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表露殆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咀嚼品味的余地。看似平淡无奇,却淡而有味,平中见奇,其中妙处,又非精雕细刻、使狠斗力者所能到。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二句拈出“北楼”、“谢公”,以问句作结,既关合题面和所在地点,又增强了感慨的力量,大大深化了诗作的主题。看来,诗人并不单是为欣赏山水而登临此楼的,在他对自然的静观默赏之中,深隐着孤寂而感伤的情怀。他怀念谢脁,固然是因为两人精神上有着相通之处,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现实混浊、知音乏人,只好寄慨于古人、聊抒胸中的郁闷吧!。

全诗从登楼远望始,至临风怀人终,一路写来,气韵生动,自然流畅,境界极为高远。其中有叙事、有描写、有抒情、有比喻、有想象,篇幅虽短,却五者繁会,脉络贯通,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达到了五言律诗的极致。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古诗提要及诗中人物与地名

古诗提要: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乃李白天宝十三载(754)秋游宣城时作。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写登楼所见,总揽江城如画秋景。颔联以明镜喻秋水澄澈,以彩虹喻双桥美丽,“”、“”传神生动。

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通过对物情之体察,状深秋氛围,暗传伤意。

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临风抒怀谢脁,深沉含蓄。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律严整,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对偶工切,传飘然清逸之美。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历来令人叹服,亦为李白诗中少见之律对工切之句。

诗中人物地名:

宣城:郡名,即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州市。李白《宣城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见志》有“令弟佐宣城,赠以琴溪鹤”。《宣城见杜鹃花》有“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猛虎行》有“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寄从弟宣州长史昭》有“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另有《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赠宣城赵太守悦》、《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江上答崔宣城》、《宣城清溪》、《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哭宣城善酿纪叟》、《宣城哭蒋征君华》、《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宣城吴录事画赞》。

谢脁北楼:又名谢脁楼、谢公楼、北楼、叠嶂楼。为南齐宣城太守谢脁所建。其址在今宣城市内陵阳山麓。李白有《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双桥: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市内,横跨宛溪之上的凤凰、济川二桥,皆为隋代所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北楼:指谢脁北楼。南齐宣城太守谢脁所建,又称谢公楼,后又改名叠嶂楼。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市陵阳山麓。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有“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江城:①指襄阳城,即今湖北襄樊市。李白《襄阳曲四首》(其一)有“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②指今安徽宣城,因城在水阳江畔,故名。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有“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有“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③指江(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因位于长江,汉江之滨,故名。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指今浙江绍兴市。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有“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由李白诗词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shiwen/422.html

上一篇:千里思 下一篇:入清溪行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