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原文翻译赏析-卢挚-元曲三百首

【注释】

①三生: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

【译文】

骤雨转晴乌云散尽,满江上一片明洁的月光。风平浪静,一叶扁舟航行在浩渺的江上。夜深沉,心惆怅,梦中又回到离别万里的家乡。倚篷难入睡烦闷又忧伤。

【鉴赏1】

元成宗大德年间,卢挚外放湖南,出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心情很不愉快,曾在其他曲中以古代被放逐长沙的屈原、贾谊自比。

船入洞庭,曾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入夜,雨晴云散,风微浪息,明月流光,满湖一片澄澈,一望无垠的平静湖面,漂荡着诗人的一叶扁舟。

哀景常使人愁上加悲,倍添愁苦;乐景、美景又何尝能解人烦忧? 当洞庭湖“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时,自然会使诗人心头的烦闷更为浓郁,更为深重。虽然雨晴云散,风微浪息,明月流光,诗人心中的波澜却难以止息,心头的阴云却难以驱散,恰好与宁静的湖面、习习的清风、流辉的明月形成极大的反差。内情与外景相形,更使人感觉到诗人心情之沉重、愁闷之浓郁。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可谓百感交集。其中也许有政治上失意的愁苦,宦海沉浮的忧虑,可能更主要的当属与恋人离别的难堪。这种种扰人的情思一股脑儿涌上胸间心头,叫人如何承受得了,排解得开?

情思扰人。既承受不了,又排解不开,那就闷倚篷窗小睡片刻,什么也不去想它,也许能求得心境的片刻安宁。

是的,痛苦的灵魂总是需要有一个逃避之处、安顿之所,要不,悲苦太深,烦闷太重,会把人压扁、压垮的。但要安顿一个痛苦的灵魂,也许压根儿就没有一剂灵丹妙药。尽管如是说,由于生活中并不总是高兴的事,百忧劳其神的事会时常发生。如果不幸让您给遇上了,不妨学着点儿。这也算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鉴赏2】

这首小令,据题目看,是题在鹿角庙墙壁上的。岳阳县南50里,洞庭湖畔有一鹿角镇,鹿角庙当在此镇附近。

全曲开头四句: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是写骤雨初歇、风平浪静的明月之夜,一叶扁舟航行在滔滔的长江上。作者从北方到湖南,长江是必经之水路,从长江到湖南路治所所在地潭州(长沙),岳阳、鹿角又是必经之地。诗人行迹匆匆,夜半雨霁,仍在航行,这又不是悠然闲适地游行,更像赶路。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一连用了三个三字句加快节奏,一句比一句更急促,更有力。作者是涿郡人,“出持宪湖南”之前做京官,远赴湖南按捺不住的乡情使他难以入眠。因此,对着雨后溶溶的月色,听着汩汩的江涛,不由得思绪纷繁。三生,本为佛教语,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转生,白居易曾写“世说三世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生” (《赠张处士山人》)。作者这里由思念亲人想到处于官场、身不由己的远行,进而想到轮回果报的佛语,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从思想的顺序看,“三生梦”应在“万里别”之后,同为“半夜心”的具体内容,这里是由于用韵而调整了两句次序。这三个三字句与前四句在动静、色调、节奏、情绪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急管繁弦,奏出了作者此时汹涌澎湃的心声,达到了感情的高潮。而最后,却用“闷倚篷窗睡些”的动作收结全曲。一个“闷”,一个“睡”,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作者虽思绪万千,却无可奈何的境况,余味无穷。

【鉴赏3】

这支小令见于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卷五、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等书。作者于元成宗大德年间由集贤学士、大中大夫,外放为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一路乘舟南下,经洞庭,到长沙。这支小令就是路过岳阳南洞庭湖滨的鹿角镇时,题写在庙壁上的。作者到达任所长沙(潭州)曾写[双调·蟾宫曲]《长沙怀古》云:“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与招魂!……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他以曾流放此地的屈原、贾谊自况,并认为自己比他们更惨,惨到无人招魂的地步。读此有利于理解《题洞庭鹿角庙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作者由朝官外放,去国别乡,孤身南来,千里别愁,万端思绪,齐上心来。作者却把它压缩进了这短短小令。“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静,扁舟一叶。”四句实写湖庭晴明,虚写洞庭阴雨,这使人油然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阴晴悲喜的描写。卢挚作为“迁客骚人”,经历了洞庭阴雨,其悲可知。但在晴明之时,满江明月,他却没有“把酒临风”的兴致,只感到扁舟一叶的独孤。“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愁闷难遣,只有“闷倚篷窗睡些”。此曲委宛深致,文字极短而感情容量极大。

文章标题:《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原文翻译赏析-卢挚-元曲三百首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tsy/2768.html

上一篇:《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愿足》原文翻译赏析-胡祇遹-元曲三百首

下一篇:《金字经·宿邯郸驿》原文翻译赏析-卢挚-元曲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