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朗月行》了解李白的政治抱负

李白给我们大众的印象是浪漫不羁,恃才傲物,即便是做了官后,也是整日饮酒作诗而已,没有做过什么实权的官位,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政绩,觉得李白只是一个没有政治野心,只懂得饮酒作酒的酸腐文人罢了。但读了太白的《古朗月行》,再结合他的个性,结合他的人生,我们可能冤枉他了,他不是政治白痴,而是天性和野心不被那个朝廷所容罢了,他的政治眼光和才干,可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低下。从文化学的角度,结合大量有关的月文化史料,对诗意进行了新的解说,认为此诗描写的是诗人早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后来理想的破灭,它象征着诗人大半生的人生历程与精神历程。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完整的《古朗月行》。

品读《古朗月行》了解李白的政治抱负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诗的大意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这是一首乐府诗。南朝诗人鲍照有《朗月行》一诗,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借助民间神话传说,以及喷薄欲出的感情抒发,共同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似乎很简单,回忆小时候自己看到月亮的感觉和想象,最后再回到正在看月亮的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中间还穿插着关于月亮和太阳的神话故事。对于喜欢月亮的李白来说,这一篇写月亮的诗似乎很是平常,可若是结合李白写诗的时代背景,很多分析家都说这是李白在用景色来影射着政治,比普通人借古讽今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品读《古朗月行》了解李白的政治抱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让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情采俱佳,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之后,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四句化用古代神话,写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神话中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再看见一轮圆月,最后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接下来四句继续借助神话传说来表达,却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月亮升起后,时间不长,就发生了变化:“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借助后羿射日的传说,表达诗人的感慨和希望。

诗人在这里引出后羿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却令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诗人本想借赏月排遣心中忧愤,然而不仅没有消减,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虽然身在草泽,却心忧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样的李白,好像和我记忆中那个拿着酒杯,醉卧不醒的形象大为不同,但仔细琢磨,其实还是我自己太傻,太小看了我们的诗仙。连普通人都明白的简单做人做官的道理,踌躇多年,终于得到机会走到皇帝身边的李白怎么会不知道,但他依旧我行我素,导致自己被人误解,被人以为没有实干的能力,被人以为只是个有着浪漫情怀,会写诗的人而已。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诗的最后四句,则是李白对于乱局降临的感慨,月亮被吞噬,就此沉沦,没有什么好看得了,也就是在说这朝廷,这天下已经这样了,不值得我去留恋,但我却又不忍心离去,心中忧虑让我莫名的悲伤。这哪里是李白为月亮感到伤怀,这是李白为天下苍生感到悲哀,覆巢之下,何来完卵。李白对着沉沦迷惑的月影,轻声叹息,他不好明说,便只能将自己的情绪都写进了诗中。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品读《古朗月行》了解李白的政治抱负

李白写《古朗月行》的时候,正是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夕,而李白突然没缘由的写出一首《古郎月行》,大家第一时间有些懵,接着细细品读,就品出味道来了,日者,人主之象,比喻君王。月者,既是人臣之象,也寓意着阴象,及指安禄山,指杨贵妃。“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比喻阴阳之中的阴气已经出了问题,将会导致乱象,也就是暗讽唐明皇晚年宠信奸佞,宠信杨贵妃,结果导致阴阳失衡,乱局将至。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说法不一。多数观点认为这首诗不是一般的咏月之作,而是寄寓着政治局势、忧国忧民之作。诗的前半部分比喻开元盛世,这个时期就如诗人心目中如朗月在儿童心目中一样;后半部分比喻天宝后期,安禄山、杨国忠之流,昏蔽国君,紊乱朝政,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大明夜已残”就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文章标题:品读《古朗月行》了解李白的政治抱负

链接地址:http://www.yiduiyi.net.cn/libai/mingju/6484.html

上一篇:李白《关山月》的诗意解析及后世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

下一篇:《横江词》中的横江是今天的哪里?这首诗作于什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