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自己的情思;今:尽情。
《滕王阁序》
4.千里逢迎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师说》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1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阿房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游褒禅山记》
2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今:数词。
2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
2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7.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合用为连词。
《伶官传序》
28.岂非人事哉
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2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
《石钟山记》
30.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31.自以为得其实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3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
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项脊轩志》
3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
34.墙往往而是
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五人墓碑记》
3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
的活动。
3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
37.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痛恨;今:极端伤心。
3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
3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登泰山记》
40.石苍黑色,多平方
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谏太宗十思疏》
l.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2.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追求,要求)
3.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滕王阁序》
4.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
③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5.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6.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师说》
7.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8.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必退(军队)
9.从
①从惑而不从师(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阿房宫赋》
10.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11.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12.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13.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六国论》
14.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④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不,没有)
15.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
③诚不得已(能够,可以)
④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读dei,必须,应当)
16.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形势)
②其势弱于秦(势力,力量)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形状)
《游褒禅山记》
17.道
①有碑扑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18.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大概)
19.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 (掩饰)
《伶官传序》
20.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归依)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④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
21.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
③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22.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石钟山记》
23.鼓
①微风鼓浪(振动)
②噌吨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4,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②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大概)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25.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出,发生)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⑤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⑥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⑦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⑧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头发)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⑩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项脊轩志》
26,顾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
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27.稍
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②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逐渐,渐渐)
③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稍微,略微)
28,置
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
②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③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29.去
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
②比去,以手阖门(离开)
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除掉,去掉)
30.归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
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
③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
《五人墓碑记》
31.盛
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期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在器物中)
32.卒
①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
33.徒
①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②故予概念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34.私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了民(偏爱)
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地)
《登泰山记》
35.阴
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
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暗地里)
36.始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③余始循以入(开始)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37.望
①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名望)
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38.坐
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
③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39.视
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②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③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病梅馆记》
40.使
①又不可以使朋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这被逮所由使(主使)
③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
④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41.病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⑤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42.解
①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②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③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
④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43.本
①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②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
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
44.穷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常见虚词用法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指享受)
2.以
①盖在殷陇,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表目的)
②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而,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介词)
⑥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通“已”,已经,副词)
3.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呢,语气词)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吗,语气词)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呢,语气词)
4.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所施加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被,介词)
5.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6.故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④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7.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8.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了,表感叹)
②前人之述备矣(了,表陈述)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了,表疑问)
9.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可译为“啊”,或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用于句末,表示认定,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表反问,可译为“呢”)
10.则
①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却,表转折)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帮助表示判断)
11.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进比较对象)
②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③不拘于时(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④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12.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比,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呢,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
13.焉
①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③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疑问代词)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兼词)
14.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②不敢言而敢怒(却,连词,表转折)
③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且,连词,表递进)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并且,连词,表递进)
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代词)
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女堤而已(罢了,助词)
15.者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
④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
⑤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
16.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那,指示代词)
17.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有时,偶或)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18.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19.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①与尔三矢(给)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通“欤”)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
20:与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
⑤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
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①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岂”)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可译为“大概”)
④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代词,其中的)
⑤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傍晚)
21.莫②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人,没有谁)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23.何③水何澹澹(多么)
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l⑤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②目吴会于云间(看,遥看)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⑤辇来于秦(乘坐辇车)
⑥朝歌夜弦(奏乐)
⑦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⑧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⑨楚人一炬(放火)
⑩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11以地事秦(侍奉)
12义不赂秦(坚守大义)
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15名之曰“褒禅”(命名)
16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17莫能名(说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
19微风鼓浪(激起)
20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21噌吰如钟鼓不绝(敲钟击鼓)
22垣墙周庭(砌上墙)
23乳二世(喂养)
24以旌其所为(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
26其疾病而死(患病)
27为之声义(伸张)
28缇骑按剑而前(上前)
29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出任巡抚)
30然五人之当刑也(受斩刑)
31买五人之腹而函之(用匣子装)
32而为之记(写这篇记)
33道少半(走)
34明烛天南(照耀)
35以绳天下之梅(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像雾一样)
②俊采星驰(像流星一样)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④廊腰缦回(像人腰)
⑤檐牙高啄(像鸟嘴)
⑥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⑦有泉侧出(从旁边)
⑧一夫夜呼(在夜里)
⑨仓皇东出(向东边)
⑩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坐船)
11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
12雨泽下注(向下)
13使不上漏(从上)
14东犬西吠(对着西面)
1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
16人皆得以隶使之(像使唤仆人一样)
17汶水西流(向西)
18山巅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
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①简能而任人(有才能的人)
②人之愈深,其进愈难(前进的道路)
③而其见愈奇(见到的景象)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⑤谬其传(流传的文字)
⑥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重大的权力)
②居域中之大(重大的位置)
③惧谗邪(进谗言的邪恶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
⑤宾主尽东南之美(俊美的人,俊杰)
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
⑦是故圣益圣(圣人)
⑧愚益愚(愚人)
⑨问其深(深度)
⑩常在于险远(险远的地方)
⑧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
12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
13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大贡献)
15梅以曲为美(弯曲的)
16直则无姿(笔直的)
17以欹为美(倾斜的)
18正则尤景(端正的)
19以疏为美(稀疏的)
20⑩密则无态(稠密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智者尽其谋<充分献出)
②勇者竭其力(完全使出)
③物华天宝(有光华;有珍宝)
④人杰地灵(有俊杰;有灵气)
⑤响穷彭蠡之滨(穷尽,响遍)
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持完整)
⑦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
⑧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⑨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⑩:老于户牖之下(老死)
⑨亦以明死生之大(说明)
4.数词的活用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5,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李牧连却之(使……退却,击退)
②忧劳可以兴国(使……兴盛)
③逸豫可以亡身(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呜)
⑤扶而仆之(使……倒下,打倒)
⑥安触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⑦必复之全之(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③屈贾谊于长沙(使……受委屈)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使……迷乱)
⑤数十伶人困之(使……处于困境)
⑥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奇形异状)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变成病态)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则耻师焉(以……为耻)
③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襟三江(以……为衣襟)
②带五湖(以……为带)
③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④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⑧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⑩梁,吾仇也。
11此三者,吾遗恨也。
12燕王,吾所立。
13所在皆是也。
14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5此世所以不传也。
16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17妪,先大母婢也。
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9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20斯固百世之遇也。
21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2.疑问句
①谁得而族灭也?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⑤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⑧安得……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洎牧以谗诛。
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⑩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
②(其)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③(众)扶而仆之。
④于是(吴之民)乘其厉声以呵……
⑤(余)回视日观以西峰……
(2)省略谓语动词
①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
②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省略宾语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②举(之)以予人。
(4)省略介词
①磔磔(于)云霄间。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③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④与子颍坐(于)日观亭。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介词结构后置
①虽董之以威怒。
②赵尝五战于秦。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2、文言文词义解释的另类方法——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文教学手记
淄博十中王世雷邮编255129
一、有些文言词可组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同义复合词,可用用来组合的词解释词义。如:有鱼焉,其广(广,组成同义复合词“宽广”,解释为“宽”)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修,组成同义复合词“修长”,解释为“长”)者,其名为鲲。(《逍遥游》)
还有:中绘殿阁,类兰若。(绘,绘画,画)
假此科敛丁口。(假,假借,借)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并,并连,连)
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释,释放,放)
帘外设香几。(几,几案,案)
巫从旁望空代祝。(代,代替,替)
展玩不可晓。(晓,晓知,知)
而心目耳力俱穷。(穷,穷尽,尽)
近抚之,气息然。(抚,抚摸,摸)
方共展玩,一鸡瞥来。(方,方正,正)
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赉,赏)
抚军不忘所自。(自,自从,从)
自言身化促织。(化,变化,变)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意,心意,心)唇吻翕辟,不知何词。(辟,开辟,开)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径,直径,直)
径造庐访成,视其所蓄。(径,直径,直;蓄,蓄养,养)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念,想念,想)(以上句子出自《促织》)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视,看视,看)(《逍遥游》)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观,观看,看)(《虎丘记》)
二、有些文言词可组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复合词,可用用来组合的词的近义或引申义解释词义。如:探石发(发,组成复合词“发掘”,由“掘”的近义或引申义“掏挖”解释)穴,靡计不使。(《促织》)
还有:窥父不在,窃发盆。(发,开发,开—打开)
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陵,陵墓,墓—坟)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致,招致,招—招来)
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败,败坏,坏。坏堵—倒塌的墙)(以上句子出自《促织》)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境,境界,界—界限)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视,看视,看—看待)(《逍遥游》)
三、有些文言句子或成语可以根据其中一个更为常用、语意较为清楚的词语去推断另一个更为生疏的词义。这种方法适合并列结构且在词义上有义同、义近、义反的句子或成语。如:苏子愀然,正襟危(危,可用“正”的意思“端正”来解释)坐。(《赤壁赋》)
还有: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倾—阖,通“合”,全)
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重chóng—累,重叠)
比至深夜,月影横斜,荇藻凌乱。(荇藻—月影,喻“月下树影;横斜、凌乱,词义也一致,“疏落斑驳”)(以上句子出自《虎丘记》)
戮力同心——同,共同;戮,合、同。
茹毛饮血——饮,喝;茹,吃。
口诵心惟——诵,朗读;惟,记住。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
民殷国富——殷,富—富裕。
广见洽闻——广,洽—广博。
尔虞我诈——诈,虞—欺诈,欺骗。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
听天由命——听,由—听从。
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
伐功矜能——伐,矜—自夸,夸耀。
繁文缛节——繁,缛—繁琐,繁多。
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
好逸恶劳——劳,劳动;逸,安逸。
夙兴夜寐——夜,晚;夙,早。
否极泰来——泰,好运气;否,坏运气。(以上为常见成语)
作者邮箱:WSHL5811@sina.com
3、高中读本第四册文言文<与陈伯之书>原文注释解说译文
编写者:河南省内乡县职业中专普高语文 庞运鹏
迟顿首②:陈将军足下无恙③,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④,才为世出⑤,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⑥。昔因机⑦变化,遭遇明主⑧;立功立事,开国称孤⑨。朱轮华毂⑩,拥旌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已,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致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倏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文章注释:
①顿首:古代书信用语,表致敬,用于开头或结尾. ②无恙:没有忧愁病痛.古人常用的问候语. ③勇冠三军:勇敢为三军第一. ④才为世出:(是)当代杰出的人才. ⑤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语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于人俑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俑者笑而应曰:‘若为俑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⑦因机:顺着时机。因,顺。机,时机。 ⑧遭遇明主:指陈伯之当年背齐投梁的事情。明主,指梁武帝萧衍。 ⑨立功立事,开国称孤:陈伯之原为齐将领,梁武帝起兵讨齐,陈伯之投降,并帮助梁平齐,封丰城县开国公,邑二千户。孤,诸侯自称。 ⑩朱轮华毂:指装饰华丽的车子。汉制二千石以上乘朱轮.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拥旌万里:拿着梁朝颁发的旄节号令一方.拥旄,古代高级武官持节统制一方。拥,持。旄,即旄节,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帜。 奔亡之虏:逃跑投敌的俘虏.指陈伯之的投降北魏. 闻鸣镝而股战:听见箭响腿就发抖. 鸣镝,响箭 .《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股,大腿. 穹庐: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寻君去就之际:推究您背梁投北魏的时候.寻,推求.去救,指陈伯之去梁而就北魏. 直以不能内审诸已:只是自己内心不能反复思考.直,仅,只.审,反复考虑. 流言:挑拨离间的话. 沉迷猖獗:迷惑糊涂,狂妄作乱.猖獗,失败. 圣朝赦罪责功:指梁朝要求被赦者立功赎罪.责,强令,要求. 瑕:这里指过失. 赤心:真心,诚心. 安反侧于万物:使一切由于顾虑怀疑而有异心的人都能稳定下来.反侧,疑惧不安.此句与上句事见《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破铜马等军时不怀疑投降的人,曾轻骑入降军营中.降军说他”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在攻破邯郸城后,把吏人毁谤他,要求发兵攻击他的文书当众烧掉说:”使反侧子自安.” 不假仆一二谈也:不必由我一一细说了.假,待.仆,古人与人交际时对自己的谦称.一二谈,一样一样地叙述. 朱鲔喋血于友于:指朱鲔曾参与刘玄杀汉武帝之兄.喋血,流血.友于,兄弟. 张绣剚刃于爱子:指张绣曾杀了曹操的儿子.张绣,汉末的军阀,先投降了曹操,后又举兵攻操,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昂和侄子安民.两年后,张绣又投降了曹操,被封列候.刺,杀. 昔人:指朱鲔指朱鲔、张绣. 往哲是与:是先贤所赞许的.往哲,先贤.与,嘉许,赞许. 不远而复,先典倏高:意思是,在错误的道路走不远就回来,为古代典籍所推崇,复,返.先典.古书.倏,所.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舟之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漏掉了.吞舟,指吞舟的大鱼,比喻罪恶重大的人. 松柏不翦:指祖先的坟墓没有受到破坏 .古人常在坟墓上栽松柏,所以松柏代指坟墓. 高台未倾:指住宅也没有受到损坏.高台,指住宅. 悠悠尔心:意思是,你仔细思量一下.悠悠,反复思虑的样子.尔,你.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现在文武百官,按品级大小,排的整整齐齐,像雁群飞行时排成的行列一样. 佩紫怀黄:指享受高官厚禄. 赞帷幄之谋:参与制定军国大计.帷幄,军帐. 乘轺建节:坐着轻便的马车,竖起竹节.轺,轻便的小马车.建,竖起.节,缀有牦牛尾的竹棍,古代使者持作凭证. 疆埸:疆场. 刑马作誓:杀了战马,饮血宣誓.刑,杀. 靦颜借命:厚着脸皮,贪生怕死. 驱驰毡裘之长:为游牧部落的首领奔走效劳.毡裘之长,这里指北魏的皇帝. 宁:岂,难道. 慕容超 :鲜卑族的南燕君主. 东市:本指汉代长安处决犯人的地方,后泛指刑场. 姚泓:羌族建立的后秦君主. 面缚西都:在长安被缚.面缚,背缚.面,背.西都,长安.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这几句是对北方的少数民族的污蔑性说法,含有强烈的种族偏见.均,分布. 北虏僭盗中原:指北魏窃据中原地区. 多历年所:已有多年.历,经过. 理至燋烂:照理应该灭亡了. 伪孽:指北魏宣武帝. 自相夷戮:指北魏统治集团内部自相残杀. 部落携离:许多部落要脱离北魏的统治.携离,三心二意. 猜贰:因猜疑而有二心. 系颈蛮邸:在官邸被杀.系颈,丝带拴在脖颈上. 悬首藁街:这两句的意思是,北魏的君主很快就会被缚到京城,斩首示众. 藁街,汉代长安街名,蛮邸酒设在这里. 鼎:煮东西用的器具. 飞幕:飘动的帷幕. 不亦惑乎:不是太糊涂了吗?惑,糊涂. 故国:指梁朝. 畴日:过去的日子.畴,从前. 陴:城上的女墙. 怆悢:悲哀. 廉公之思赵将: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屡次立下战功,后受到同僚忌恨,不得已出亡到魏国,还时常回去为赵国出力. 吴子之泣西河: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本来任西河(现在陕西合阳一带)太守,魏武帝听信谗言,把他召回.吴起临行时,望着西河哭泣说:我走后,西河必定要被秦国夺去.后来果然如此. 想早励良规 :希望您早日作出妥善的打算.励,勉励. 白环西献:西部的部落来献白环。 楛矢东来:东部的部落来献楛矢。 夜郎滇池:古代的两个国家。解辫请职 :指放弃自己的风俗习惯,请求朝贡。解辫,表示改用汉人服饰,以示归诚。昌海:即吕蒲海。 蹶角受化:指低头表示降伏。 北狄:指北魏。 沙塞:指沙漠边塞。 岁月之命:一年半载之间的活命。意思是苟延残喘。 中军临川殿下:中军将领临川王萧宏。 明德茂亲:品德高尚,又和皇帝是至亲。茂亲,至亲。萧宏是汉武帝的弟弟。 总兹戎重 :主持北伐军国大事,戎,军事。吊民洛汭:去安慰中原一带受外族压迫的人民。吊,慰问。 秦中:指现在的陕西。 遂:一直。 布:陈说。 君其详之:请您仔细掂量吧。详,推究。
课文解说
陈伯之本为南齐将领,后归降梁武帝,任江州刺史,天监年间(502)投降北魏。天监四年(505),临川王萧宏率军北伐北魏,命记室丘迟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信。陈伯之见到信后,率兵归降。这封信中,作者晓以大义,陈说利害。既义正词严,又娓娓动听,为六朝骈文名篇。
课文中有几句把故国之思和乡关之情写的淋漓尽致,试找出来,并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课文译文 与陈伯之书
丘持叩拜陈将军足下:最近身体健康吧!很好恨好!将军您的勇敢为三军第一,是当代杰出的人才,放弃了燕雀的小志(而离开齐),仰慕鸿鹄的高翔(而归附梁),以往顺应时机的变化,遇到了明主(梁武帝),立下大功,受封称王。车舆富丽,拿着朝廷颁发的旄节,号令万里,是多么地雄壮啊!为什么一旦成了逃跑投敌的分子,听到响箭声就大腿发抖,面对毡帐就两膝下跪,又是多么地低贱啊!推究你离开梁而投奔北魏的时候,没有其他的特殊原因,只是自己内心不能反复思考,又听信流言,被狂妄之人迷惑,以致于到了这个地步啊!梁朝赦免罪人,(要求被赦者)立功赎罪,不计较(罪人的)缺点,(量才)使用,在天下人面前表达了真心,在所有的人前安抚那些疑惧不安的人,(这些)都是你知道的,不需要我一一在说了。朱鲔参与谋杀了(光武帝)的兄长,张绣刺杀了(曹操)的爱子,光武帝并不疑虑朱鲔,曹操也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对待张绣。何况将军您没有朱鲔 张绣 这些人的罪行,而且在当代功绩显赫。在迷途中知道返回,是先贤所推许的,走(弯路)不远就返回,是《易经》所赞美的。皇上法网很宽,对犯有大罪的人也可以宽容;将军你祖先的坟墓没有受到破坏,亲人父母安居乐业,住宅没有遭到损害,心爱的妾还在家中,只有你的心里仔细思量一下,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现在(梁朝)的功臣名将,尊卑有次序,佩戴着紫绶,怀着金印,在军帐中帮助谋划军事,乘着轻便的马车,拥有皇帝的符节,接受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杀马立誓,将这些功勋传给子孙后代。只有将军你在羞愧中苟活,为北魏君主奔走效命,难道不是很悲哀吗?
以慕容超的强大,也被斩杀于刑场;姚泓虽强盛,也被捉回西安。因此知道霜露所及的天地之间,不抚养异类,汉族的故国,不接受少数民族。北魏窃取中原假称帝,已经历了很久,罪大恶极,理应崩溃灭亡。何况北魏皇帝昏聩狡诈,自相诛杀,部落分离不团结,酋长相互猜忌有贰心。正应当在蛮邸缚住他们,在藁界杀头示众。然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沸水锅中游泳;像燕雀一样,在飞动摇荡的帐幕之上筑巢,难道不是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江南緑草遍野,树上各种花朵盛开,成群的黄莺到处飞翔。看见故国的旌旗,想起昔日的生活,抚摸着弓弦登上城墙,难道不感到悲恨吗?因此廉颇想复为赵将,吴起遥望西河而哭泣,是人之常情啊,难道将军你就没有这些感情吗?希望你早日做好归梁的打算,以自取幸福。当今皇帝圣明,天下人安居乐业,西边献来白环,东边进贡楛矢。夜郎和滇池,改易风俗(归附梁朝),请求封职;;朝鲜和昌海,叩头接受梁朝教化。只有北魏野心勃勃,崛起在沙漠边塞之间,想要拖延时日,苟全性命。中军将军临川王殿下,有英明的德行,(是皇帝)亲密的亲属,总领这次军事重任。在洛阳一带的中原地区慰问受迫害的人民,在秦中一带讨伐有罪的敌人。你如果仍旧不改变心思,再想想我的话。姑且陈述上述的情意,希望你详加考虑。丘迟再拜。
( 内乡职专高二语文 2005-03-16) 作者邮箱: pypxy2003@tom.com
4、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考点总结
第三单元:
《陈情表》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零丁孤苦 “零丁”同“伶仃”,孤独的样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同“又”,古代称数往往在两位数之间加“有”字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不行 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走路,文中形容柔弱。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秀才 举臣秀才 古义: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成立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上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告诉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辛苦 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悲苦。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奔驰 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奔走效劳,文中指赴京就职。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自己的私情。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志 舅夺母志 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 名词,愿望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 名词,做的标记
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动词,照应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动词,回答
婴 夙婴疾病 动词,缠绕
举婴,欲投之河 名词,婴孩
矜 犹蒙矜育 动词,怜悯
不矜名节 动词,看重、推崇
薄 门衰祚薄 形容词,浅薄
日薄西山 动词,迫近
厚古薄今 动词,轻视、看不起
除 除臣洗马 动词,授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名词,台阶
攘除奸凶 动词,除掉
4.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职 历职郎署 名词作动词,任职
远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闻 臣具以表闻 使动用法,使……知道
诚 愿陛下矜愍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意
日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终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使动用法,使……结束
微贱 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犬马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故老 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
5.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以 臣以险衅 介词,因为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凭着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拿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与“无”连用,意为“没有……的办法”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介词,在
则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连词,表转折,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连词,就
至则无用,放之山下 连词,却
6.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否定判断句
今臣亡国贱俘 无标志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否定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于星火”后置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于陛下”后置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意念被动句
《项脊轩志》
1.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方丈 室仅方丈 古义:一丈见方。
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
往往 往往而是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2.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挪置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动词,设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舍弃,丢弃
置若罔闻 动词,搁置
顾 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环顾四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拜访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动词,回望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动词,看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连词,表轻微转折,只,只不过
3.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垣墙 垣墙周庭 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宴 客逾庖而宴 名词作动词,吃饭
乳 乳二世 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
内外 内外多置小门墙 名词作状语,在内外
前 前辟四窗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西 东犬西吠 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
下 雨泽下注 名词作状语,向下
上 使不上漏 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名词作状语,亲手
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数词作名词,一个整体
4.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之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助词,的
先妣抚之甚厚 代词,她
儿之成,则可待乎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他日汝当用之 代词,代指象笏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音节助词,不译
以 娘以指叩门扉曰 介词,用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连词,相当于“来”
能以足音辨人 介词,根据,凭借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连词,因为
而 某所,而母立于兹 代词,你的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
呱呱而泣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地”
余扃牖而居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而刘夙婴疾病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再说,还有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判断句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妪,先大母婢也 “也”表判断
被动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无标志被动句。焚:被焚毁
状语后置句 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②鸡栖于厅
③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④室西连于中闺
⑤其制稍异于前 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译成现代汉语时,移到动词前面作状语
《兰亭集序》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同“晤”,面对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其次 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品类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种类。
怀抱 或取诸怀抱 古义:心怀。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
俯仰 俯仰一世 古义: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 动词,面对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动词,面对,引申为“迎”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动词,对着,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副词,将要
身临其境 动词,到
君临四方 动词,统治
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意态,情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动词,到达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动词,招致、招来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动词,得到
听妇前致词 动词,表达、表述
专心致志 动词,集中(力量、意志等)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动词,招致
次 列坐其次 名词,旁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 名词,次序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形容词,下一等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量词,回,表示动作的次数
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至、及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动词,周、满
帝乡不可期 动词,期求
君与家君期日中 动词,约定
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高的
修禊事也 动词,做,从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动词,修建
修守战之具 动词,整治,修理
余独好修以为常 动词,修身养性
4.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觞 一觞一咏 名词作动词,喝酒
游、骋 所以游目骋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放开,使……敞开
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贤 群贤毕至 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少、长 少长咸集 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
大 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齐 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判断句 其致一也 “也”表判断
死生亦大矣 “亦”相当于“是”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句中的两个“为”都表判断
状语后置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的状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 “欣”的状语“于所遇”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 “有感”的状语“于斯文”后置
定语后置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宇宙”的定语“大”后置,“品类”的定语“盛”后置
《归去来兮辞并序》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同“横”,横木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幼稚 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慷慨 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叹。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
人事 尝从人事 古义:做官。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亲戚、情话 悦亲戚①之情话② ①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②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窈窕 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就 三径就荒 动词,已经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动词,完成、达到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动词,端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疏导、引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动词,引用
引而不发 动词,拉弓
旁征博引 动词,引用、援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动词,吸引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动词,断绝
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
以小舟至绝壁下 形容词,陡峭的
可以横绝峨眉巅 动词,跨越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极,最,非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形容词,隔绝的
行 感吾生之行休 副词,将要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名词,行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动词,行走
为君翻作《琵琶行》 名词,古诗的一种体裁
蹑足行伍之间 名词,军队
余嘉其能行古道 动词,实行、做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名词,辈、辈分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品行
策 策扶老以流憩 动词,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竹制的马鞭
退而论书策 名词,书籍
4.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幼 携幼入室 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怡 眄庭柯以怡颜 使动用法,使……愉快
安 审容膝之易安 使动用法,使……安适
乐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之 求之靡途 代词,它
悟已往之不谏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动词,去、往、到
会有四方之事 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 疑问副词,何,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 疑问代词,什么
6.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被动句 遂见用于小邑 “见……于……”表示被动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为”表被动
宾语前置句 复驾言兮焉求 疑问代词“焉”作宾语,前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疑问代词“胡”“何”作宾语,前置
乐夫天命复奚疑 疑问代词“奚”作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以春及”作状语,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 “于西畴”作状语,后置
《种树郭橐驼传》
1.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故 故乡人号之“驼” 所以
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交情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仍旧
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地
病 病偻 生病、患病
故病且怠 困苦
2.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名 名我固当 名词作动词,称呼、命名
实 早实以蕃 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业 驼业种树 名词作动词,以……为业
拳 根拳而土易 名词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
爪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抠、掐
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旦、暮 旦视而暮抚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全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早、蕃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使动用法,使……早;使……多
硕茂 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3.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判断句 理,非吾业也 否定判断,标志词为“非”和“也”
宾语
前置句 故不我若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应为“故不若我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应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为哉 “何”是“为”的宾语,应为“吾又能为何哉”
《石钟山记》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空中 空中而多窍 古义:中间是空的。
今义:天空中;属性词,指通过无线电信号传播而形成的。
其实 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其,代词,那;实,名词,事情的真相。
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心动 余方心动欲还 古义:内心惊恐。
今义:内心有所触动。
风水 与风水相吞吐 古义:风和水。
今义: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鼓 微风鼓浪 动词,激荡,掀动
噌吰如钟鼓不绝 名词,一种打击乐器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动词,击鼓
殆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副词,大概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形容词,危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同“怠”,形容词,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副词,几乎,近于
4.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名 而此独以钟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
下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舟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名词作状语,坐船
目、耳 事不目见耳闻 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
夜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侧 大石侧立千尺 名词作状语,在旁边
鸣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
5.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判断句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者……也”表判断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者……也”表判断
此鹳鹤也 “也”表判断
此世所以不传也 “也”表判断
宾语前置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动词“欺”的宾语
余是以记之 “是”是介词“以”的宾语
状语后置句 得双石于潭上 “于潭上”是修饰“得”的状语
而大声发于水上 “于水上”是修饰“发”的状语
定语后置句 石之铿然有声者 “铿然有声”是修饰“石”的定语
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知识总结
一、《谏逐客书》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遂散六国之从:从,通假字,通“纵”,合纵。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假字,通“纳”。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说,通假字,通“悦”。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采,通假字,通“彩”,彩饰。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通假字,通“附”,缀着。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至今治强: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
②西取由余于戎。:名作状语,向西
③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
④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
⑤使之西面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⑥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
⑦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乐
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动,使……愉快
⑨故能明其德:使动,使德明
⑩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动,使……完成事业
9322;强公室:使动,使……强大
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
①窃以为过矣:私下
②窃以为过矣:过错
③移风易俗:改变
④举地千里:占领
⑤拔三川之地:攻取
⑥包九夷:吞并
⑦制鄢、郢:控制
⑧遂散六国之从:瓦解
⑨功施到今:延续
⑩杜私门:贵族豪门
932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从前假使
932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拒绝
9324;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获得
9325;服太阿之剑:佩带
9326;树灵鼍之鼓:陈设
9327;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取用
9328;退弹筝而取韶虞:摒弃,不要
9329;非秦者去:离开
9330;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方法
9331;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排斥
12881;故能成其大:形成,实现
1288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借给
1288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赠送,给予
12884;今逐客以资敌国:来,表目的
12885;不可得也:实现
4、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
②遂霸西戎:省略句,省略“于”
③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
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
⑦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
二、《与妻书》
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
②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
③称心快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象切瓜一样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形容词用作动词,写尽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⑧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词用作动词,追求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
932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9323;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动词作状语,小声哭着
9324;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9325;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9326;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名词作状语,用数字
9327;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9328;瓜分之日可以死:动词的使动用法,(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93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今异义,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
9330;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今异义,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9331;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今异义,古义:以后的日子。今义:后天
12881;汝泣告我:古今异义,古义:请求。今义:控告、告诉等。
12882;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今异义,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
12883;钟情如我辈者:古今异义,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今义:感情专注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动词,给,给予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同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连词,表选择,与其
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身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自己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名词,身孕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副词,以外,以后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
③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
⑤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副词,会,将会。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zú,终于,副词
②旦日飨士卒:读zú,兵,名词
③鲁肃闻刘表卒:读zú,死,动词
④五万兵难卒合:读cù,通“猝”,仓猝,副词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连词表顺承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词表顺承
③汝初闻言而怒:连词表顺承,就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连词表转折,可是
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连词表示转折,却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
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连词表修饰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介词,凭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介词,把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介词,把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介词,把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用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介词,从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介词,因为
932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介词,把
其
①汝其勿悲: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②汝其善抚之: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代词,自己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代腹中之物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代鬼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介词,对,与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作为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介词,替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判断词,是
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动词,作为
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介词,替
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动词,当作。
之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代词,这件事
②及今思之:代词,这件事
③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代词,这样
④汝可以模拟得之:代词,我的心情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结构助词,的
⑥吾充吾爱汝之心:结构助词,的
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结构助词,的
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结构助词,的
⑨回忆后街之屋:结构助词,的
⑩为吾与汝双栖之所:结构助词,的
9322;适冬之望日:结构助词,的
9323;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结构助词,的
9324;吾之逃家复归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325;使之肖我:代词,他
9326;汝其善抚之:代词,他
相
①而亦无词相答:代词,我
②当哭相和也:代词,你
至
①吾至爱汝:副词,最,极
②吾爱汝至:副词,极
盖
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副词,表示推断性判断,大概
4、文言句式
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判断句
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倒装句(定语后置)
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
④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倒装句(主谓倒装句)
⑥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判断句
⑧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⑨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省略句(省略谓语)
⑩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倒装句(定语后置)
9322;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9323;吾爱汝至:倒装句(状语后置)
9324;天灾可以死(人):省略句(省略宾语)
9325;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固定结构,表选择,与其……不如……
9326;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固定结构,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文学常识积累
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上《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秦王嬴政所采纳。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被任为丞相。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并完善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
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发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
书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的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文本鉴赏]
这篇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1.记字音
①缪公(mù) ②蹇叔(jiǎn)③殷盛(yīn) ④鄢(yān)
⑤郢(yǐnɡ)⑥成皋(ɡāo)⑦膏腴(yú) ⑧穰侯(rǎnɡ)
⑨阿缟(ē)⑩纤离(xiān)9322;灵鼍(tuó) 9323;外厩(jiù)
9324;傅玑(jī)9325;珥(ěr)9326;阿缟(ɡǎo) 9327;搏髀(bì)
9328;黔首(qián)9329;帝喾(kù)①称心快意(chèn) ②不能禁(jīn)③肖我(xiào) ④一恸(tòng)
识作者
为国舍爱的铁血丈夫——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9325;
[伴读]9325;两广总督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当时水师提督李准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二、知背景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信。9326;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伴读]林觉民的《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三、明文体
书信是一种常用的文体,以抒情、说理为主,抒情要情真意切,说理要令人信服。书信有固定的格式,开头要有称谓,中间是正文,结尾要有落款(包括祝福语、时间、写信人)。
“与妻书”,“与”的意思是“给”,“书”的意思是“信”,这是林觉民给妻子的一封遗书,表现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
6、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重点句梳理
离骚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学李太永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重点句梳理
离骚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直不阿,一身正气)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美)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把它作为准则。
鸿门宴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说:“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3.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有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活了他;如今有急难,幸亏他来告诉我。”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处理)。
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说明我是不会忘恩的。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却)默默地没有反应。
9.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10.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中没有什么娱乐的,让我来舞剑(为乐)吧!
1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此刻项庄拔剑起舞,总想在沛公身上打主意。”
1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
1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14.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伯也拔剑舞起来,时时用自己的身子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得手。
15.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揭开帷幕,面向西站定,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16.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马上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赤壁之战
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2.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
3.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
4.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
5.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
7.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
8.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如果是这样,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出现。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
9.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
10.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
1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略,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
13.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
14.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
殽之战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4.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5.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6.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
7.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8.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
9.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10.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11.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7、高中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梳理
南昌十九中
现代文
一、词语积累:
夙兴夜寐信誓旦旦袍泽伶俜葳蕤玳瑁踯躅
千里迢迢纤细
大抵长歌当哭菲薄桀骜租赁噩耗缘由攒射绯红干练殒身不恤
椽子落蕊落寞廿四桥
一溜(liù)圆寂坍弛朔风歆羡蹊跷不远万里
风餐露宿纯属多余辩驳偌大
颔首老泪纵横庐墓冥顽不灵花瓣分泌芸芸众生
虔诚
日见其好蒸蒸日上执迷勒令降格以求行市心悦诚服编纂数见不鲜朝三暮四万姓胪欢发祥绕弯子
直截了当了然于心国粹莫名(明)其妙
高风亮节德高望重遗世寂居姑置勿论怪癖传诵样板恬退蓬蒿天真罄露求援用世恬淡
名列前茅佼佼者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上溯琐碎粗鄙奔(bèn)向解剖(pōu)泰然自若游刃有余愤世嫉俗
熠熠发光有目共睹鼎鼎大名睿智
分野谈吐瑕疵际遇怏怏不乐大煞风景格格不入
吹毛求疵根深蒂固夸大其词体无完肤饱经世故畸形行迹郁郁寡欢自得其乐在可遏制飓风濒临俯瞰
流转
二.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
隧(隧洞)萧(萧条)惘(迷惘)猝(猝然)
燧(钻燧)萧(笙箫)罔(欺罔)淬(淬火)
邃(深邃)
遂(毛遂)
溶(溶解)嘶(嘶哑)缥(缥缈)廓(轮廓)
熔(熔炼)厮(厮杀)飘(飘渺)廊(长廊)
撕(撕毁)
澌(澌灭)
沌(混沌)悠(悠闲)折(折腾)
炖(炖肉)悠(悠忽)拆(拆卸)
钝(刀钝)攸(生死攸关)柝(击柝)
聘(聘请)溯(回溯)漫(漫谈)
骋(驰骋)搠(搠到)谩(谩骂)
俜(伶俜)朔(朔风)
筹(筹措)溢(溢美)
畴(平畴)谥(谥号)
缢(自缢)
祥(发祥)惶(惊惶)琐(琐屑)挚(恳挚)
祥(瑞祥)遑(遑论)锁(锁国)贽(贽见)
繁(繁杂)谛(真谛)靡(靡费)孽(罪孽)
烦(厌烦)缔(缔造)糜(糜烂)蘖(萌蘖)
麾(麾下)
磕(磕碰)纂(编纂)粹(国粹)裨(裨补)
溘(溘然)篡(篡夺)碎(粉碎)俾(俾使)
拥(蜂拥)姣(姣好)儒(儒学)
踊(踊跃)皎(皎洁)糯(糯米)
三.词语辨析
1.暴发•爆发
原句:略
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不能用前者。
2.混混沌沌•浑浑噩噩
原句: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夏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的过去。《故都的秋》
混混沌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浑浑噩噩:混沌无知的样子。
3.萧索•萧条
原句:足见有情趣的人,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怨,严厉,萧索的感触来。《故都的秋》
萧索:缺乏生气,不热闹。如“仓皇的天底下,横着几条萧索的乡村“。萧条;形容经济衰微,也形容景象的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4.刻不容缓•迫不及待
两个成语都形容十分紧迫,但有区别,”刻不容缓”是一分一秒也不允许拖延的意思,多形容情势紧迫。“迫不及待”是急迫的不能等待的意思,多形容心情急迫。
5.嗜好•癖好
原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殊的嗜好和爱情的任务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而且是国的。《灯下漫笔》
嗜好:指习惯性的偏爱,因为有偏爱,所以用贬义。
6.数见不鲜•数不胜数
原句: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灯下漫笔》
数见不鲜:指经常看见,不再新奇,偏重次数。数不胜数:形容很多,数不过来,偏重个数。
7遏制•遏止
原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一种感情。〈《我为什么而活者》〉
遏制,着重在控制;遏止,意在阻止。
8否则
“否则”等于“如果不这样,那么”,后面不能再出现假设的情况,直接跟结果。
9反而
“反而”是语气副词,它表示出现的情况或现象跟所预料的或按常青在某前提下应出现的情况或现象相反,“反而”可用在单句中,但更常用在复句中。例如:有些演员唱歌、演奏必伴之摇摆、扭*股的动作,以为可以赢得观众,谁知不但没有博得喝彩声,反而引起了多数观众的议论和指责。
10.不免•难免
两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两词常换用。“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做后一小句的状语。“老栓见了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可以跟否定词,意思不变,如“一个人难免不犯错误”,另外,“难免”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如“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占一点农田是难免的”。
另:“未免”与“难免”意义是不同。“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四.词语解释
1.寥落:稀少。
2.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亢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
3.桀骜:形容性情倔强。桀,不顺从。
4.喋血:流血满地。喋:流出来的样子。
5.浸泽:浸润,渗透。
6.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殒:死亡。恤:顾虑。
7.落寞:冷漠,寂寞。
8.秋士: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9.歆羡:羡慕。
10.蹊跷:奇怪可疑。
11.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
12.芸芸众生:拂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13.心悦诚服:诚心诚意的服从或佩服。
14.累赘:使人感到多余的麻烦。
15.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多奇。
16.万姓胪欢:万众欢呼。万姓,老百姓。胪欢,欢心鼓舞。
17.编纂:对有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
18.直截了当: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
19.厘定:整理规定。
20.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1.恬淡:淡泊不追求名利。
22.怪僻:古怪的,与众不同的癖好。
23.名列前茅:前茅,指古代军队前哨斥候为通报后军而举的前茅。
24.熠熠发光:形容闪闪发光。
25.泰然自若:形容镇定不在意的样子。
26.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27.触目皆是:视线接触到目光所及都是这样。
28.佼佼:胜过一般水平的。佼,美好。
29.睿智:英明有远见。
30.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解决事情轻松利落。
31.瑕疵:指玉的疵病:比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
32.大煞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
33.怜悯:对遭遇不辛的人表示同情。
34.吹毛求疵:有意抓住别人的小过失。
35.怏怏不乐:失望而很不快乐。
36.根深蒂固:已变成性格的中心,难于或不能改变,减少或消灭。
37.夸大其词:说或写过头的话。
38.怨天尤人:抱怨天埋怨人。指不如意的事一味的归咎于客观。
39.郁郁寡欢:指不愉快,心中憋气。
40.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文言文
五.通假字
1.《诗经》
于嗟鸠兮于,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2.《离骚》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通“导”
3.《孔雀东南飞》
箱帘六帘,通“奁”。
蒲七十苇纫如丝纫,通“韧”
4.《梦游天母吟留别》
列缺霹雳列,通“裂”
5.《诗七首》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6.《六国论》
暴霜露暴,通“曝”冒着。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7.《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斧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8.《石钟山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至莫夜月明莫,通“暮“
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9.《项脊轩志》
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你的。
10.《五人墓碑记》
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敛赀财以送其行 赀,通“资”,资财,钱。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通“又”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通“晋”,插。
11.《登泰山记》
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彩色。
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
六.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
古义:你。
今义:孩子
2.泣涕涟涟
古义:泪
今义:鼻涕。
3.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
今义:水大的样子。
4.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做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
5.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6.感君区区怀
古义:真情挚意。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7.渠会永无缘
古义:他
今义:水道。
8.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9.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水陆运输的总称。
10.老大徒伤悲
古义:年龄大了。
今义:排行第一。
11.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色彩。
12.又非蠢蠢求前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古义:智慧、力量,是偏意的复词,强调智。
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并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13.率赂秦耶
古义:一概,全部。
今义:①率领;②不慎重。
14至.于颠覆
古义:终究,到…结局。
今义:常用作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15.其实百倍
古义:那时间情况。
今义:实际上。
16.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父辈。
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17.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一次又一次。
18.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为一个词,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19.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古代分数的表示法为母数、子数连用,中间不用“分”和“之”。
今义:数词,基数词。
2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22.至于幽暗混或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
今义:①表示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起一事。
2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所以,古义:“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缘故”。
今义:常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4.于是余是叹焉
古义:“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义:合用为连词。
2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古义:推究。
今义:一般用于名词“原则”,副词“原来”等。
所以:
古义:由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原因”。
今义:一般用于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26.抑本其成败之迹
古义:或者。
今义:常用于动词“抑制”等。
27.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古义:到…去。
今义:时候,舒服
28空中而多窍
古义:中间是空的。
今义:指“天空中”。
29.与向之噌吰这相应
古义:先前。
今义:方向,相对。
30.先大母
古义:去世的。
今义:常指在前边,与“后”相对。
31.而母立于兹
故意:你。
今义:常作连词。
32过余:古义:我。
今义:常指多余的,剩下的。
33.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常指回来。
34.凡再变矣
古义:两次。
今义:常作“又”讲。
35.往往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36.比去
古义:及,等到。
今义:比较。
37.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品行。
今义:举动。
3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故义:心腹之人。
今义:个人和个人之间的或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
39.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痛恨。
今义:极端伤心。
40.断头置城上
古义:城墙。
今义:城市。
41.素不闻诗书之训
古义:《诗经》《书经》。
今义:泛指诗歌等书籍。
4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不一般的,此之篡夺帝位。
今义:十分,极。
43.令五人这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头颅与脖颈。
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44.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
今义:颜料或染料及其他。
45.至于泰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46.多平方,少圜
古义:平正方直。
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或平方米。
七、常见实词归类
1.《<诗经>三首》
士也罔极(无,没有。)
罔罔罪尔众(不要,不可。)
欺罔视听(欺骗,蒙蔽。
夙夜忧叹(日。)
夙夙兴夜寐(早。)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2.《孔雀东南飞《并序》》
大人故嫌迟(总是,老是。)
知是故人来(老朋友,此处指原配丈夫。)
故故作不良计(故意,有意地。)
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旧交情,老交情。)
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
始适还家门(出嫁)
适适得府君书(刚才。)
适彼乐土(往,到。)
多谢后世人(劝告,劝诫。)
谢谢家来贵门(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绝,拒绝。)
3.《梦游天姥吟留别》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拔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选取。)
项庄拔剑起舞(抽出。)
熊咆龙吟殷岩泉(yǐn,动词,震动。)
殷殷红的花朵(yān)
期望甚殷(yīn,深厚。)
民殷国富(yīn,富足,富裕。)
4.《琵琶行(并序)》
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
幽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暗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5.《词七首》
早生华发(huá,形容词,花白。)。)
春华秋实(huā,动词,开花。,)
华光华夺目(huá,光彩,光辉。)
朴实无华(huá,文采,外表的修饰。)
暮色渐起(jiàn,副词,慢慢地)
黄昏清角吹寒(jiàn动词,渐进逐步进人。
渐防微杜渐(jiàn名词,苗头,事物发展的开端。)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jiān,浸湿,溅湿。)
6.《六国论》
暴暴霜露(暴露,动词,读pù。)
暴秦之欲无厌(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bào。)
犹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像,好像,动词)
良将犹在(还,副词。)
终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始始速祸焉(才,副词。)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
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如果,连词。)
并力西向(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动词。)
欲则秦之所大欲(想,想要,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欲望,名词)
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
当与秦相较(互相。)
相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译为"我"或"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n宰相,辅佐君主的大臣。)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形状。)
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形势。)
势其势弱于秦(实力。)
7.《游褒禅山记》
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通"纹"。)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
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名词。)
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动词。)
谬盖音谬也(错误,形容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动词。)
常非常之观(平常,寻常,形容词。)
常在于险远(常常,副词。)
名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名词用作动词。)
得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能够,助动词。)
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此言得之(对,说得对,动词。)
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动词。)
8.《伶官传序》
归皆背晋以归梁(动词,归附、依附。)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动词,返回。)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动词,归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动词,返回。)
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形容词,容易。)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形容词,轻易。)
以乱易整,不武(动词,替代。)
天下事有难易乎(形容词,容易。)
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动词,祭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动词,告诉、告知。)
告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动词,上报、报告。)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祭告、祷告。)
自告奋勇(动词,表明。)
盛盛衰之理(形容词,兴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形容词,兴旺、昂扬。)
方其盛也(形容词,强盛、兴盛。)
盛以锦囊(动词,装。)
山寺桃花始盛开(形容词,繁盛。)
与尔三矢(动词,给。)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动词,给。)
与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与……交好、亲附、亲近。)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战胜而得者(跟,同,表示比较的对象,介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9.《石钟山记》
微风鼓浪(动词,振动。)
鼓噌眩如钟鼓不绝(名词,一种打击乐器。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动词,击鼓。)
莫至莫夜月明(名词,通"暮",晚。)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副词,不)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副词,不要。)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不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人。)
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形容词,危险。)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副词,大概,恐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副词,几乎,近于。)
10.《项脊轩志》
稍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稍微。)
制其制稍异于前(形式,规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
书借书满架(书,书籍,名词。)
或凭几学书(字,文字,名词。)
11.《五人墓碑记》
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而大声发于水上(发出、发生。)
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出发。)
发间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花。)
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里,偷偷地。)
堪众不能堪(忍受。)
不堪设想(可,能。)
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卒买五人之腽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促,短暂。)
旌以旌其所为(表彰。)
旌旗蔽日(名词,旗帜。)
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白白地。)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只不过。)
12.《登泰山记》
自京师乘风雪(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俱乘高台(登,升。)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shèng,量词。)
乘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shèng,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坐车,坐上战车。)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战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
阴其阴,济水东流(山北。)
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视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起。)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阳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山南。)
阳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温暖一
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表面上,假装。)
13.《病梅馆记》'
使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指使。)
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役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使",派。)
穷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穷根究底(追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解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懂得。)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厉甘受诟厉(辱骂。)
坚甲厉兵以备难(磨,通"砺"。)
以厉三军(鼓励,通"励"。)
声色甚厉(严肃,严厉。)
绳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动词。)
王道有绳(标准,法则。)
木直中绳(木工用l于取直的墨线。)
八.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鸷鸟之不群兮(合群)
事事四五通(每试穿一件衣服。)仕宦于台阁(任官职)
云青青兮欲雨(yù下雨)
虎鼓瑟兮鸾回车(弹奏)
个以赠之(作诗。)
谁令骑马客京华(做客)
辇来于秦(古代的一种人拉的车,名词。带宾语,做动词。)
以的事秦(名词带宾语,作动词,侍奉。)
以事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礼"带宾语"天下之奇才"用作动词;礼遇。)
义不赂秦(名词,活做动词,为"坚守正义。)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带补语"于其址",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以故其名之曰(代词"之"一般不用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用作:命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者"的前面一般不用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动词用:指名,指其本名。)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根源,活作动词,推究。)
微风鼓浪(名词:"鼓"带宾语,作动词。)
乳二世(喂奶。)
执此以朝(上朝)
又去北向(朝北)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建坟墓。)
其疾病而死(换病)
以旌其所为(表扬。)
买五人之?而函之(用匣子装)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
日上(上,升起来。)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之以天下之梅也(束缚)
而江浙之梅皆病(患病)
(2)名词作状语
旱削县割("日""月":分别作"削…'割"的状语,表时间、动作的持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仓皇东出(方位词"东"作"出"的状语,向前。)
负而前驱(方位词""作"驱"的状语,向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舟"作"行"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坐船。)
事不旱见耳闻(名词"目""耳"分别作"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眼睛用耳朵;亲眼,亲耳。)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词"夜"作"泊"的状语。)
前辟四窗(从前面。)
雨泽下注(向下。)
使不上漏(从上。)
内外多置小门(在内外。)
东犬西吠(向西。)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
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奴隶一样。)
汶水西流(向西。)
济水东流(向东。)
昼夜勤作息(白天黑夜。)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
左顾凌鲜卑(向左。)
古来万事东流水(向东)
訇然中开(从中间。)
中原北望气如山(向北。)
赢得仓皇北顾(向北。)
2.形容词活用
始速涡焉(形容词带宾语,活用作动词,招致。)
不能独完(完好,此处活用作动词: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尽头,此处活用作动词:干到底。)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受否定副词"不"与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走到头。)
火尚足以明也("明"受副词"尚"和"足"修饰,用作动词:照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带宾语"夫游之乐",用作动词:尽情享受。)
乱者四应(形容词"乱"作动词:作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兴:
亡,动词用作使动:使……亡。)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用作动词:弄错。)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形容词作"于"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细小的事情。智勇:形容词作主语,活用为名词:有谋有勇的人物。)
不能容于远近(远处,近处,形容词用作名词。)
亦以明死生之大(明:表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大:重大意义.形容词用作名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形容词用作名词。)
明烛天南(光明,光亮,形容词用作名词。)
山多石,少土(多:多有。少:少有。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斫其正(正的枝条,形容词用作名词。)
删其密(密的枝条,形容词用作名词。)
锄其直(直的枝条,形容词用作名词。)
必复之全之(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穷卜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尽,用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动词活用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而告以成功(作介词"以"的宾语,动词活用作名词。)
虽大风浪不能呜也("呜"后面省略宾语"之"--"钟磬"。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呜。)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动词使动用法)
扶而仆之(使……仆,使……倒下,动词使动用法。)
则其至又加少矣(活用作名词,译为"到的人"。)
既泣之三日(为动用法,为……哭泣。)
4.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惊动。)
艰难苦恨繁霜鬓.(使……增多。)
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九、特殊旬式
1.判断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也"表判断。)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也"表判断。)
④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也("……也"表判断。)
⑤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
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者…•••也"表判断。)
⑦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者,……也"表判断。)
⑧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⑩斯固百世之遇也。此东海也。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2.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②有碑仆(于)道
③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④还矢(于)先王
⑤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⑦(妪)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⑧断头置(于)城上
⑨谁为(之)哀者?
⑩激昂(于)大义
⑩待圣人之出而投缳(于)道路
3.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
①赵尝五战于秦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⑤得双石于潭上
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⑦然余居于此
⑧鸡栖于厅
⑨而母立于兹
⑩室西连于中闺
⑩其制稍异于前
⑩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⑩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⑩忠义暴于朝廷
⑩荣于身后
⑩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⑩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⑩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定语后置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是中心词"石"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②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③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3)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否定副词"不"后面的代词"余"作"欺"的宾语,前置。)
②余是以记之
4.被动旬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示被动。)
②洎牧以谗诛(主语"牧"是被动者,成为意念上的被动。)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④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
⑥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⑦不能容于远近
十、常见虚词用法
谨拜表以闻(用法同"而",表示承接关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是以,即"以是",因此。)
以臣俱以表闻(用,介词。)
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介词,由于)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没有用
来……的办法"。)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用。)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凭。)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介词,因为)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
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东流人于潇水(到。)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和。)
河汉清且浅(又。)
且父母且不顾(尚且。)
且年且九十(将近,将要。)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句首,表示换个角度议论。)
①移船相近邀相见②及时相遣归(副词,表示一方对另
一方的动作。)
相执手相看泪眼(副词,表示双方动作。)
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
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
飞鸟相与还(结伴。)
相与相与为一(相互接交,相互联合。)
相与目笑之(相互示意。)
疑义相与析(共同,一起)
十一、文学知识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中国屈原。"楚辞":一种诗歌样式,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书中主要收集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3.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乐府诗",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乐府的艺术特色:①叙事性强。②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样式多样。④不少作品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4.《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首句作题目。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干金"。
5.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代表作有《白马篇》等。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后人称之为"诗仙"。
7.自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钱塘湖春行》(七律)。
8.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人。名篇有《鸟呜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昧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9.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著有《杜工部诗集》。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世称他为"诗圣"。"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选人中学课本的作品有《陋室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锦瑟》。12.李煜:史称南唐后主,代表作《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
13.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名篇有《雨霖铃《八声甘州》。
1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15.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1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1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作《关山月》《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凰》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著有《剑南诗稿》。
18.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蜡。小说有《沉沦》《
8、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文言文注释商榷
陈林森
(1)《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课本注释为:“[阙(jué)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注音有误,应为qu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阙”条在quē的读音之下义项④释为“损害”,所举例句恰是该句。“阙”读jué,只有挖掘义(即通“掘”)。如《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勾践灭吴》:“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课本注释为:“[国子姓]国君的同姓。”从逻辑上说,当时勾践的处境是国灭身亡,他需要的是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而不大可能把战斗“团队”局限在“国君的同姓”;前文所说“我父兄昆弟”已经包含了国王的家族,此处再说“国君的同姓”未免重复,从语法上说也不必用“及”并列。“国子姓”当为“国/子姓”而不为“国子/姓”,“国”即诸侯国,此指越国;“子”当为臣民。《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子”第五义项即为“臣民、百姓”。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对该篇“国子姓”的解释是“犹子民,即百姓”,比课文的注释似乎更为合理。
(3)《勾践灭吴》:“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课本注释为:“将要率领你们夫妇们来繁殖生息。帅,同‘率’。”繁殖后代是私人行为,国君不大好“率领”他们做。“帅”同“率”,其义还有奖励、劝勉。按《小尔雅•广诂》有“率,劝也”,即劝勉、鼓励之意。从下文来看,勾践宣布了一系列的奖励生育的具体政策措施,可与之呼应。再看其他例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奖率”为同义复用,义为奖励、鼓励、劝勉。故“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当译为“将要奖励你们这些夫妇繁殖生育”。
(4)《勾践灭吴》:“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课本注释为:“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孰是君也”译作“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很别扭。按此句省谓语,按上下文意,其省略了的谓语当为“像”、“如”、“比得上”。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应译文为:“还有谁像我们的国君能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能不为他效死吗?”“能这样体恤百姓”是不言而喻的意思。也有人指出,“而”译作“难道”不妥,因为缺乏理据,上下句的语法关系为因果关系,可理解为“因而”,但可不必译出。
(5)《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课本注释为:“[美我]认为我美。”故而中学教材一向将其视为意动用法。其实这里的“美”是动词,赞美(即说他美)。《辞源》释“美”的义项㈣即“赞美”,其例就是这个句子:《战国策•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说“认为我美”不符合文意。邹忌在一天工夫先后问妻、妾、客“吾与徐公孰美”,答案都是邹忌比徐公漂亮。如果邹忌的妻子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确实认为邹忌比徐公美,倒是情有可原;妾和客人就没有充分理由从内心觉得邹忌比徐公更美。从文中三个人的答案可以看出,一个比一个勉强,尤其是客人说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完全是顾及主人的面子。总起来看,妻、妾、客人一致的地方就是都在邹忌面前称赞他的“美”,是不是认为他美是完全可以不必计较的。如果大家都在心里认为邹忌比徐公美,那只是审美观的问题,而不存在“蔽”王了。妻、妾、客人各有心计,他们赞美邹忌的美都不过是口是心非罢了。
(6)《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课本注释为:“[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地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此处释“趋”为“向前行走”不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趋”的义项①为“快走”。例句有《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避)之,不得与之言。”《史记•萧相国世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上第一例的“趋”为生活中的“快走”,目的是为了“避”。第二例的“趋”是朝仪必须的动作,即朝臣上朝见君王的固定礼节,这个我们在《宰相刘罗锅》一类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汉语大字典》译“趋”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符合该字在古代的含义,也符合课文的语境。《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说“入朝不趋”,是对萧何的一种特殊待遇(按常规他入朝应当“趋”)。从速度来说,古代的“步”才是今天的“走”(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趋”是快走,或小跑,是介于古语词“步”与“走”之间的行进方式。也就是说“步”“趋”“走”三者速度关系是:步<趋<走。成语“亦步亦趋”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原义是“人家慢走,跟着慢走;人家快走,跟着快走。”后来引申为处处模仿。(参看《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课文中写触龙年老,病足,想按礼节小步快跑而不能,只能“徐趋”(慢慢地快走)。正是这一动作,既表示了触龙对赵太后的尊敬,又显得滑稽可笑,才有利于缓解当时的紧张气氛,为下面进一步劝说赵太后起到铺垫作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相关译文写道:“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是很精当的。
(7)《触龙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课本对“乃自强步”的注释是:“自己只勉强走走。步,慢走。”在这句话中,“乃”是连词,于是,“自”是副词,意为自个儿,独自,自己一个人。“乃”灵活地译作“只好”是可以的,但应置于“自”之前,因为“自”作为副词和“强”一道是修饰动词“步”的。此句当译为:“只好自个儿勉强走走。”课本对“少益耆食”的注释是:“稍微渐渐喜欢吃东西。少,稍微。益,渐渐。耆,通‘嗜’,喜爱。”其实这里的“益”应是动词“增加”“增进”的意思。此句已有副词“少”(稍微),已经包含了“渐渐”的意思(程度比较小,逐渐地,一点一点地改变)。课文的译文是:“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造语比注释要通畅得多。“耆食”是喜欢吃东西,作名词也就是“食欲”了。《白话译注古文观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对这句话的译文是:“食欲稍微增强了。”能准确地表达句意。
(8)《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岸之间,不辩牛马。”课本注释为:“从两岸或者从河中沙洲到水边的高岸(隔水望去),分不清是牛是马(形容水涨后河面极宽)。两涘,两岸。涘,水边、岸。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辩,同‘辨’。”这样说,从文意来看明显不合理。在涨水季节,因为水面很宽,两岸之间,从这一岸望另一岸,不能分辨对面的牛和马,这是说得对的。但是河中沙洲位置却并不固定,有的靠此岸近,有的靠彼岸近,因此从河中沙洲望水边,不一定距离很远,也就不一定难辨牛马。问题出在“渚”字。“渚”常用义固然是指水中的小块陆地,但它还有一个意义。《辞源》在“渚”字条下,列了三个意义:①水中小块陆地;②海岛。③水边。对第三个意义引《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原注:“水边亦曰渚。”由水边的意义又可以泛指水。如《离骚•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汝)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杜甫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渚”的含义也不像课本注释所说的是指“水中小洲”,而是泛指水。《唐诗鉴赏辞典》对这后一句的翻译是:“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而“渚”泛指水的含义是由“水边”的意义引申出来的。应当认为句中“渚岸”二字是同义复用,都是指水边高地。
作者邮箱: xzcls48@163.com
9、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复习
高语第一册 文言基础知识
一.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皇岛
失其所与,不知 共其乏困
2.《勾践灭吴(节选)》
南至于句无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将免者以告 三月释其政
令壮者无取老妇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耆食 必勿使反
5.《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直不百步耳
涂有饿莩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劝学》
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二.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3.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 今义: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 今义: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8.丈夫二十不取。
古义: 今义:
9.今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10.河内凶
古义: 今义: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
古义: 今义:
1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今义: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14.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15.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
16.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三.常见实词归类
1.〈〈烛之武退秦师〉〉
微:则名微而众寡 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秦伯说,与郑人盟 停数日,辞去
不辞劳苦
2.〈〈勾践灭吴(节选)〉〉
知: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孰为汝多知乎
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劝:果行,国人皆劝
劝君更尽一杯酒
遂: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自杀未遂
遂使之行成于吴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方: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
善: 王曰:“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京中有善口技者
诚: 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济而夕设版焉
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触龙说赵太后〉
甚:不若长安君之甚 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目似瞑,意暇甚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好读书不求甚解 徐公何能及君也
少:少时,一狼径去 异: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太后之色少解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永州之野产异蛇
质:黑质而白章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5.〈寡人之于国也〉
兵: 非我也,兵也 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穷兵黩武 直不百步耳,是亦直也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理直气壮
草木皆兵 系向牛头充炭直
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喧宾夺主
6.〈劝学〉
用:用心一也 暴:暴殄(tiǎn)天物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虽有槁暴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性情暴躁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先达德隆望尊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适冬之望日前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备:圣心备焉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有备无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主强
关怀备至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与郑人盟
宦士三百人于吴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无不bù之 老臣病足
赵王之子孙侯者 质于齐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 王无罪岁
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 填然鼓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 必庙礼之
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能面刺寡人之过也 日饮食得无衰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⒉动词活用
今寡人不能。 其继有在者乎。
若不阙秦。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⒊形容词活用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以待乏也。 吊有忧,贺有喜。
虽无四方之忧。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然后卑事夫差。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洁其居。美其服。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谨庠序之教。
五、常见虚词用法
之——①辍耕之垄上 ②聚之咸阳 ③所之既卷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 ③极视听之娱
①臣之壮士,犹不如人 ②夫人之相与
赵奢之伦制其兵
赏君佐之
子犯请击之
以之兴怀
既—— 既而儿醒,大啼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将军既帝室之胄
为——①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霓为衣兮风为马
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②为击破沛公军
恐为操所先
为其来也
客何为者也
窃为大王不取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吾属今为之虏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而——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因—— 因遗策
因利乘便
因河为池
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斯天下之民至焉
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六、翻译句子并找出特殊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勾践灭吴》(《国语》)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2、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3、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1、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2、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多予之重器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劝学》(《荀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秋水 庄子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语第一册 文言基础知识答案
一. 通假字
1.《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 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
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 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
亿有三千 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 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 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
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 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6.《劝学》
虽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医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义:男子。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田地或疆域。
10.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今义:增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音cān,验,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4.假舆马者
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15.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腿,蟹脚。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16.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一种贵重金属
三.常见实词归类
1.〈〈烛之武退秦师〉〉
则名微而众寡(低微)
微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隐隐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疆,以…….为边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2.〈〈勾践灭吴(节选)〉〉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知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劝 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自杀未遂(实现,成功)
遂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就)
遂使之行成于吴(最终)
3.〈〈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圆)
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方)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刚、正)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善良,善事)
王曰:“善。”(好,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副词,确实,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夹杂)
4.〈触龙说赵太后〉
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甚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及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赶得上)
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
少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shòo)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异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质(质地)
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做抵押品,做人质)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询问)
5.〈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兵器,代指武力)
兵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部队)
草木皆兵(士兵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弯”相对)
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直也(只,不过)
理直气壮(公正的,正义的)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钱)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失去)
夺 喧宾夺主(压倒)
6.〈劝学〉
用心一也(因,由)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用途,用处)
用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物资财用)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采用)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任用)
虽有槁暴(pù,晒)
暴 暴殄(tiǎn)天物(bào,糟蹋)
性情暴躁(bào,急噪)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
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圣心备焉(具备)
备 有备无患(准备)
关怀备至(详备,完全到位)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qiáng,强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主强(qiáng,强壮,强大,健壮)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有余,有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强迫)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极,尽)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结盟)
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宦,帝王的仆隶)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
无不bù之(给….食物吃)
老臣病足(患病)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
王无罪岁(归罪,归咎)
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填然鼓之(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向东)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朝服衣冠(在早上)
暮寝而思之(在晚上)
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当面)
日饮食得无衰乎(每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向上;下,向下。均作状语。)
⒉动词活用
今寡人不能。(才能。)
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
若不阙秦。(使……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使……归顺。)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
⒊形容词活用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以待乏也。(物质匮乏的时候。)
吊有忧,贺有喜。(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
虽无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羞恶之心。)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削弱。)
然后卑事夫差。(降低身份)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羞辱,侮辱。)
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美,使…..美。)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胜过。)
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作动词。)
五特殊句式
⒈判断句
① 此寡人之罪也——这是我的过错。
② 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
③ 是社稷之臣也。
④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 非我也,岁也。
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rou使之然也。
⑦ 南冥者,天池也。
⑧ 《齐谐》者,志怪者也。
⒉省略句
① 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② 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③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省略介词“于”。)
④ 不得见(太后)久矣(省略宾语。)
⑤ (老臣)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省略主语与兼语。)
⑥ (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省略主语与兼语。)
⑦ 以(之)告(之)〔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
⑧ róu以(之)为轮。
⒊倒装句
⑴宾语前置
①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于(在)赵托自
(a.“以何”,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b.“自托”动宾短语宾语前置。)
② 何后之有?——有何后?
(在疑问句中,宾语靠“之”的帮助可以前置。)
③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于(对)晋无礼
② 且贰于楚-----于(对)楚贰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对)郑伯言
④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昔者夫差于(在)诸侯之国耻吾君
⑤ 乃号令三军曰-----乃于(向)三军号令曰
⑥ ……贤于长安君--------于(比)长安君贤(胜过)
⑦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以膏腴之地封之
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
⑨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从)蓝取之,而于 (比)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比)水寒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固定句式
日食饮得无衰乎?(表推测,译为:该不会``````吧。)
六.常见虚词用法
①辍耕之垄上 ②聚之咸阳 ③所之既卷(到,动词。)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 ③极视听之娱(的,结构动词)
之 ①臣之壮士,犹不如人 ②夫人之相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赏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子犯请击之(他们,代词。)
以之兴怀(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述”,代词。)
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既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①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霓为衣兮风为马(作为,读wéi)
②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②为击破沛公军(替,给,读wèi)
恐为操所先(介词,被)
为其来也(wèi,介词,在)
为 客何为者也(做,干,读wéi)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读wéi)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读wéi)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为,读wèi)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读wèi)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读wèi)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读wéi)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却,表示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
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军惊而坏都舍(好象,表示比喻)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之,到您这里来归顺)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10、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二册文言文翻译
谭值元
《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孔子说:“要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习却不自满,教诲人不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灰乐的人。”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朝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又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里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狼》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又急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汪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連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短文两篇》
《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
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有廉耻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更何况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来牟取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行呢?”乐羊子听后非常惭愧,就把拾到的金子扔到野外,并且到远方去寻师求学去了。
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子跪起身子问他回来的原因,羊子说:“出门久了心里想念,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妻子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这织物从养蚕纺丝开始,在织布机上织成。一根一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以至成寸,一寸一寸地不断积累,于是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剪断这织物,就将前功尽弃,荒废了时光。你做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以便成就你的美好的品德;如果中途回来,跟割断这织物有什么 不同呢?”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都没有回来。
《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没有的,)(你)去做了,那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很容易。不去做,再易的事情也会很难。人们人事学习不,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也是没有的,)(你)去学了,那么再难的学问也很容易;不去学习,再易的学问也会很难的。
我的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聪明);我的才能平凡,也赶不上别人(有才学)。(但是)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等到快成功了,(我也就)不知道我是真的昏昧还是(真的)平凡了。吾的天资聪明,超过别人几倍,我的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但是,假如)我摒弃不用,那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庸聪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蜀地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贫穷的对富有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有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者)回答说:“我只要一个瓶,一个碗就足够了。”富有的说:“我好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惭愧。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两个和尚,富有的不能到,而贫穷的却到了。人们要有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的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有才学,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那些)自认为聪明而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一定会)自己毁了自己。昏昧和平庸,有(一定的)限制但又没有一定的限制;(只有那些)自己不限于自己的昏 昧和平凡,并且用心学习而不懈怠的人,才会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卖油翁》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自己也以这一点自夸。他曾经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边,斜着眼睛看着,很久不离开。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翁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卖油翁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穿过去而钱不湿。卖油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只是 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宋定伯捉鬼》
南阳的宋定伯年轻时候,夜里走路遇见了鬼。问鬼,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定伯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想到什么地方去?”回答说:“想到宛县的市上。”鬼说:“我也想到宛市。”便上路。
走了几里路,鬼说:“歩行太缓慢,两人交替地背着,怎么样?”定伯说:“很好。”鬼便先背定伯走了几里地。鬼说:“您太重,也许不是鬼吧?”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定伯于是又背鬼,鬼几乎没有重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怕舒适以。”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路上遇到河水,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定伯说:“我是新死的,不熟悉渡水的缘故,切莫奇怪。”
快要走到宛市,定伯便把鬼扛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叫,声音嗬嗬的,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定伯不听他的。一直到宛市上才放他下来,鬼变成了一只羊。便翁他卖掉,恐怕鬼有变化,吐他唾沫。得到一千五百钱,于是离开宛市。
初中《语文》第二册
文言文翻译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是,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礼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前次做的记号,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附《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训节各,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口技》 林嗣环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那里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一些。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了!”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子哭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有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在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学、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 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过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接受后天的教育,相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表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量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 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提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
《黔之驴》 柳宗元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蹄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经过砍削后做成了一架琴,装上弦,弹奏了一下,它的发声和共鸣好极了,像镏金玉的声音一样清亮动听。工之侨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呈献给太常寺。(太常寺的主管人)让最优秀的乐师来看看,大家都说:“这不是古琴。”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带着琴回到了家,(先)装在匣子里埋起来。过了一年(才)把它挖了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恰好)有一个大官从集市路过,看见了这架琴,用一百金买了下来,并把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传递着看看了(以后),都说:“这可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了,慨叹地说:“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啊!”
第二册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家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走,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向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无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谭值元于2002年1月5日星期六完成
11、初三上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梳理作业题备课资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1.陈涉世家
一、相关常识:
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十二本纪(帝王、
皇后)、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奏章)三十世家(诸侯将相)七十列传(普通人)共
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中期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生字注音:
辍(chuò)耕鹄(hú)铚(zhì)酂(cuó)稷(jì)闾(lǚ)左 毋(wú)
间(jiàn)蕲(qí)谯(qiáo)当行(háng)以应(yìng)谪戍(zhéshù)
度已失期(duó)陈胜王(wàng)宁(nìng)有种乎以数谏(shuòjiàn)
忿恚(huì)尉尉果笞广(chī)为坛而盟(wéi)
三、词语解释1.少时年轻的时候2.尝与人佣耕曾经3.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4.怅恨失望5.苟富贵如果6.若为佣耕你是
7.太息长叹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小鸟,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喻有远大志向
的人;安,怎么9.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10.屯大泽乡停驻11.皆次当行编次;当在征发之列队伍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12.会天大雨适逢13.度已失期估计;误期14.乃谋曰于是、就;商量15.亡亦死逃走举大计亦死:发动
16.等死同样死国可乎:为国事而死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7.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小儿子18.数谏故屡次;缘故19.上使外将兵皇上;带领20.今或闻无罪有人21.楚人怜之爱戴22.今诚以吾众如果果真
23.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宜(yí)多应者应该响应24.以为然认为对25.乃行卜去、往26.卜者知其指意意图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28.威众威服众人29.丹书帛曰用朱砂;写30.陈胜王称王31.所罾鱼腹用网捕32.得鱼腹中书字条33.固以怪之矣通已:原来,本来,认为奇怪3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中命令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
的神庙中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35.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36.旦日第二天往往语,到处谈论;往往,到处。37.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38.素爱人向来39.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屡次40.令辱之使让
41.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42.陈胜佐之帮助43.并杀一齐44.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5.公等你们诸位4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能使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十分
之六七藉第令即使、假若4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生来的贵种吗?宁难道48.诈称假装49.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50.为坛而盟:筑;盟誓51.收而攻蕲:收集义军蕲下攻克52.徇蕲以东:攻占53.比至陈::等到
54.天下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
55.死即举大名耳:干出大名声
56行收兵:行军中
57号令召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58.数万人几59弗胜不60.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61.会计集会商议62.身被坚执锐亲自;通“披”;铁甲;紧握着;武器指亲自作战
63.伐无道诛暴秦攻打消灭64.社稷国家65.刑其长吏惩罚
四、文言现象: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发配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2.古今异义
或以为死,或古有的人今或者,也许
或以为亡:亡古逃跑今死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有声望地位的人今英雄
会计古聚会商议今职业
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到处今常常
楚人怜之: 古:爱戴今:怜惜,怜爱夜篝火: 古:用竹笼罩着火 今: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暗地今:中间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十六或十七
藉第令毋斩: 古: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逃亡 今:死
3.一词多义
之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去,往。
怅恨久之形容词词尾衬音
皆下之动尾
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代起义
鸿鹄之志助词,……的。
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暗地
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若听茶声然好像
王:功宜为王帝王,名词
大楚兴,陈胜王称王,动词
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
祭以尉首拿,用,介词
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乃行卜动词,做
行收兵动词,行军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顺序排列
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和住宿
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车六七百乘,卒数万人数词:几,几个
书:乃丹书帛日“陈胜王”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名词,书信
4.活用现象
会天大雨大雨名作动下大雨
法皆斩法名作状依法
上使外将兵外名作状在外将,名作动,统帅,带领
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在此用作动词,以秦为苦,被秦所苦。
此叫我先威众耳威使动使威服
狐鸣狐名作状像狐狸一样狐鸣作狐嚎叫的凄厉的声音。
陈胜王王名作动称王读作wàng
夜篝火夜名作状在夜里
篝火名作动用笼子罩着火,即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
丹书帛丹名作状用朱砂;
固以怪之矣怪意动以为怪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鱼网捕
卒皆夜惊恐夜名作状在夜里
往往语语名作动谈论
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尉果笞广笞名作动用竹板打
皆指目陈胜指目名作动用手指,用眼睛看
为坛而盟盟名作动结盟,盟誓
将兵徇蕲以东徇使动使人降服
功宜为王功名作状论功
号为张楚号名作动定国号
皆刑其长吏刑名作动惩罚
5.句式
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项燕为楚将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吾闻二世少子也
被动:
尝与人佣耕佣被动被雇佣
若为佣耕佣耕被动被雇佣耕动作名耕地的人
皆次当行次被动被编次
蕲下下被动被攻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wéi)用为被动被(吴广)多为(他)用的,
即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借第令毋斩斩被动被斩
天下苦秦久矣苦被动苦于秦(的统治)被秦所苦
苦秦吏者苦被动被……所苦
倒装句:
宾语前置:
苟富贵,无相忘
介词后置:屯(于)大泽乡在大泽乡停驻
卜之(于)鬼乎向鬼问问这件事
丹书(于)帛用朱砂在丝帛上写字
独守丞与战(于)谯门中
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省略:
守丞死,乃入据陈:“乃”前省“起义军”
广以为然:“以之为然”的省略
上使外将兵:“使”后省代词“之”,指扶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省略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修辞手法:借代:
将军身被坚执锐身,亲自作战坚,坚利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有远大抱负的人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闾左贫者人民
皆次当行行军队
社稷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五.翻译句子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翻译: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
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天下苦秦久矣。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被秦所苦)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
很多响应的人。
8.此教我先威众耳。
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9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0.固以怪之矣。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本来就已经很奇怪了。
1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翻译: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像
狐狸一样鸣叫,喊道1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用眼睛看着陈胜1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翻译: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14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即使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本来)也占十分之六七。1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16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翻译: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17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订盟约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18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翻译: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乡官和当地有声望地位的人一起都来集会
商议大事。19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翻译: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20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翻译: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的长官。
六.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导火线和直接原因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四字词语总结概括)
篝火狐鸣,丹书鱼腹。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亦(诸郡县)苦秦吏矣
七.成语名句:
比喻远大志向:鸿鹄之志
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篝火狐鸣 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4《出师表》
--诸葛亮
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隆中,留心世事,
被称为“卧龙”,谥号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又叫前出师表)、《后出师
表》《《隆中对》等。“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
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
诸葛亮名言: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体知识:
表,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请求、愿望或意见的
一种文学样式,也叫“奏章”或“奏疏”《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刘备,
“陛下”指的是刘禅,“今天下三分”指的是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生字注音:
崩殂(cú)以塞(sè)忠谏陟罚臧否(zhì)(zāng)(pǐ)攸(yōu)
费祎(yī)猥自枉屈(wěi)(wǎng)以遗陛下(wèi)优劣得所(liè)
倾颓(tuí)咨(zī)诹(zōu)二十有(yòu)一年桓(huán)危难(nàn)
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攘除(rǎng)涕零(tì)疲弊(bì)
裨(bì)补阙(quē)漏恢弘(hóng)庶(shù)竭驽钝(nú)(dùn)
以彰(zhāng)其咎(jiù)妄自菲薄(fěi)斟酌(zhēnzhuó)侍卫(shì)
词语解释1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先,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
2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刘备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但到
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
3中道中途,半路上。
4崩殂死亡。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疲弊:困苦衰弱。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是存或是亡;时候
7.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在外戍守征战的武将
8.盖追先帝殊遇原来是;追念,怀念;优待,厚遇,多指恩宠,信任9.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遗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志士之气扩展,发扬(光)扩大恢,广大,宽广。弘,大。作
动词,又写作“恢宏”。
11宫中府中皇宫中朝廷中
1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大官,判定他们受罚或是受赏。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为动词。
1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治理14.是以先帝简拔因此15.以遗陛下给予
16.悉以咨之都;询问
17.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
18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19躬耕亲自20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1由是感激感动,激动22二十有一年通“又”,表余数23夙夜忧叹早晚24恐托付不效(奏效)实现25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2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27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28咨诹善道询问29临表涕零--流下眼泪
30此皆良实贤良忠实
31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贞不贰
32简拔 选拔 优劣(liè)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3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4驱驰奔走效劳
35尔来那时以来
36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37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意见。开张,开放,
扩大。圣,对皇帝的尊称。
38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意思是自轻自贱,自暴自弃。妄,胡乱。
菲薄,轻视。
39引喻失义说话不合道理。引,称引,引证。喻,譬喻。义,合宜的道德、
行为或道理。
40陟罚臧否 陟:迁升,提升。本义是登山或登高,“提升”是其引申义。臧:
善。这里用作动词,褒扬。否(pǐ):恶。这里用作动词,责备。
41作奸犯科干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奸,邪恶不正。科,律条,法令。
42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弥补,补助。阙,缺点,过错。‘‘阙’’与‘‘缺”虽然都是“缺点、过错”的意义,但在古代习惯上写作“阙”,不写作“缺”。
43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性,性格,性情。行,品行。淑,好,善良。均,平。
44计日而待:算着日子就能等待其实现。意思是不要多久时间。
45猥自枉屈:降低自己的身份。这是敬词。猥,辱,降低身份,谦词。枉,屈就;用于对人,含有敬意。
46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夙夜,日夜,早晚。夙,早。形容为了国事日夜焦虑操劳。
47庶竭驽钝:希望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庶,副词,表可能或希望。竭,尽。驽钝,喻才能平庸,这是自谦之词。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8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斟酌,衡量考虑。损益,减少或增加。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9察纳雅言:识别并采纳正确的言论。察,明察。纳,采纳。雅,正。
文言现象:
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缺失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
一词多义:
1以:①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③受命以来:以,表时间。
④以塞忠谏之路、以伤先帝之名:连词,表结果,以致;
⑤以光先帝遗德、以告先帝之灵:连词,表目的,用来,来。
2于:①还于旧都:到;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在。
3秋:①危急存亡之秋:时,时候;
②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年;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
4遗:①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②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5行:①性行淑均:品行;
②行阵和睦:行列,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
③然后施行:实行。
6所以: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7效:①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大业;重任。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有攻效,实现。
8益:①有时广益:益处。
②至于斟酌损益:兴办,增加。
9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②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10感激:①由是感激:感动,激动;
②臣不胜受恩感激:感谢
11无: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古今异义:
①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
②引喻失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
③不宜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复词,只有“异”起表义作用,“同”
只起陪衬作用。今义:不同与相同。
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⑤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⑥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
⑦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⑧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义:用来;……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⑨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⑩不宜妄自菲薄古义:轻视,小看;今义:微薄,数量少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②深入不毛:不毛,不长庄稼;
2、形容词作动词
①恢弘志士之气:发扬;
②亲贤臣:和……亲近;远小人:和……疏远
③则责攸之、祎、允之慢:怠慢
3、形容词作名词
①此皆良实:善良、诚实善良的人;②攘除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
句式:
判断句:A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此皆良实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B“也”,判断句标志: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倒装句:状语后置:
苟全性命于乱世
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译文: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
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译文: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省略句
省略主语: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了主语“陛下”。
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了主语“臣”。
译文: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翻译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
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
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交有司论其刑赏。
翻译: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有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
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5.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
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
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
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
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理解性背诵
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
《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
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8)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
主教练,这就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无意于
功名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
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4)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1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8)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9)(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0)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
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
马援马革裹尸;
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