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的英雄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
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
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
和惋惜。
一、预习新知
我会做
1、给黑体字注音
哀悼()锲而不舍()勋章()锤炼()
阴霾()孜孜不倦()企求()凝聚()
战栗()拓荒()弥补()不朽()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词语
哀悼:
锲而不舍:
迫不及待:。
建树:
锤炼:
孜孜不倦:
梦寐以求:
弥补:
二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
2、感情归纳: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我从¬¬¬¬¬¬¬¬¬¬¬¬¬()这句,体会到()。
我真被()感动,因为他体现了英雄们()品质,
3、主题概括:多角度体会文章主题。
三、问题研究;学生质疑,合作解决,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四、拓展训练
1、“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
2、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一)教学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目标:
1、复习内容:《劝学》、《师说》
2、掌握积累“劝、绝、假、望、闻、师、传”等实词和“于、而、之、其、则、焉”等虚词
3、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4、背诵《劝学》、《师说》
5、建立作文素材库——课内外素材超级链接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劝、绝、假、望、闻、师、传”等实词和“于、而、之、其、则、焉”等虚词。
2、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背诵《劝学》、《师说》
教学方法:知识梳理、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字音
木直中()绳槁暴()参省()跬()步
句读()郯()子老聃()以贻()之
锲()而不舍李蟠()跂()而望矣
二、实词积累
1、通假字
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木直中绳,以为轮(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或师焉,或不焉
2、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句子中多义词的词义。
(1)劝
①劝学②果行,国人皆劝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以为妙绝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③先达德隆望尊④适冬之望日前后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博闻强志
③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④初闻涕泪满衣裳
⑤以勇气闻于诸侯⑥扫后更闻香
(6)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不耻相师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吾从而师之⑥齐师败绩
(7)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⑤朔气传金柝
3、词类活用
找出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名词作动词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吾师道也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
(4)意动用法
①吾从而师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③而耻学于师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4、古今异义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假舆马者(4)蚓无爪牙之利
(5)古之学者必有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8)吾从而师之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三、虚词归纳
解释下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耻学于师
⑤不拘于时⑥其皆出于此乎
(2)而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之
①择师而教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⑤句读之不知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⑦蚓无爪牙之利⑧君将哀而生之乎
(4)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④余嘉其能行古道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且焉置土石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四、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师不必贤于弟子(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不拘于时,学于余(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名句名篇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4)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5),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6)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终不解矣。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9),。,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六、超级链接
1、素材储备
名言名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素材挖掘
素材1:孔子韩愈
适合话题:借鉴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浪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臻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
素材2:荀子
适合话题:凭借
荀子也曾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也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已有,去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素材3:《劝学》
适合话题:持之以恒、用心专一
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成大事。《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句子,论证了做事情要学会持之以恒的道理。荀子在《劝学》中还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是古往今来一切成大事者的成功金律。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东山再起,复国雪仇,就是因为他心无旁骛。王安石曾经说过:“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3、必修(一)文言文单元(二)教学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目标:
1、复习内容:《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2、掌握积累“如、属、固、适、异、穷、引、若”等实词和“于、而、之、其、以、为”等虚词
3、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4、背诵《赤壁赋》
5、建立作文素材库——课内外素材超级链接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如、属、固、适、异、穷、引”等实词和“于、而、之、其、以、为”等虚词。
2、掌握常见的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背诵《赤壁赋》
教学方法:知识梳理、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字音
窈窕()冯()虚扣舷()嫠()妇愀()然
酾()酒横槊()枕藉()渔樵()僇()人
施施()而行岈()然若垤()若穴斫()榛莽
衽()席攒蹙()
二、实词积累
1.通假字
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举酒属客(2)冯虚御风
(3)举匏尊以相属(4)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5)击空明兮泝流光(6)自余为僇人
(7)梦亦同趣
2.一词多义
(1)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③熟视之,自以为不如④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⑤甚如饥寒⑥海内晏如
(2)属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名属教坊第一部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固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雍州之地,殽函之固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适
①始适还家门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③少无适俗韵④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5)异
①始指异之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6)穷
①入深林,穷回溪②馋人间之,可谓穷矣
③穷则独善其身④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⑤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7)引
①引壶觞以自酌②将军夜引弓
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3.古今异义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②于是饮酒乐甚
③凌万顷之茫然④攒蹙累积
⑤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⑥到则披草而坐
⑦是岁,元和四年也⑧游于是乎始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歌窈窕之章②顺流而东也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④卧而梦
(2)名词作状语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日与其徒上高山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4)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浅蛟,泣孤舟之嫠妇
(5)为动用法
①哀吾生之须臾
(6)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萦青绕白
(7)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正襟危坐②渺沧海之一粟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④始指异之
⑤穷回溪
三、虚词归纳
(1)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托遗响于悲风
(2)而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耳得之而为声④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⑤而莫得其涯⑥觉而起,起而归
(3)之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扣舷而歌之④倚歌而和之
⑤哀吾生之须臾⑥苟非吾之所有
(4)其
①而不知其所止②其声呜呜然
③何为其然也④方其破荆州
(5)以
①醉则更相枕以卧②故为之文以志
③举匏尊以相属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⑤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⑥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6)为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四、特殊句式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月出于东山之上
(5)何为其然也(6)客有吹洞箫者
(7)因坐法华西亭(8)则又何羡乎
(9)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五、名句名篇
(1)其声呜呜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未尝往也:,
。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六、超级链接
素材挖掘
素材1:《赤壁赋》
适合话题:自然与心灵、感悟自然
苏东坡在遭贬放逐、政治失意之时,寄情于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感悟大自然所包含的生命真谛,把独特的体验升华为独创性的审美意象,从而拥有了宁静旷达、超然物外的诗意人生,表现了作者高远的情志。
素材2:苏轼
适合话题:逆境
北宋苏东坡,一桩“乌台诗案”,令其仕途由盛而衰,贬走黄山,正是他在逆境中毫不气馁,夜游赤壁,放歌慨叹,吟咏出千古绝唱前后赤壁,终从黄山突围,走向文学巅峰。
素材3:柳宗元
适合话题:征服自己
遭受贬谪的柳宗元,心情郁闷、痛苦,但他强迫自己去游赏,去忘却。终于,他战胜了自己,心情解脱出来。假设柳宗元在政治的失败的一度消沉中,每天不思进取,如行尸走肉,不去思考,不去奋斗,他就不会为我们留下光辉的《永州八记》以及脍炙人口的诗篇。正是因为他要求、强迫自己,征服自己,让自己从一度消沉中解脱出来,去寻找希望,才终于找到了出路。可见,征服自己是成功的保证。
4、真正的英雄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
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
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
和惋惜。
一、预习新知
我会做
1、给黑体字注音
哀悼()锲而不舍()勋章()锤炼()
阴霾()孜孜不倦()企求()凝聚()
战栗()拓荒()弥补()不朽()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词语
哀悼:
锲而不舍:
迫不及待:。
建树:
锤炼:
孜孜不倦:
梦寐以求:
弥补:
二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
2、感情归纳: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我从¬¬¬¬¬¬¬¬¬¬¬¬¬()这句,体会到()。
我真被()感动,因为他体现了英雄们()品质,
3、主题概括:多角度体会文章主题。
三、问题研究;学生质疑,合作解决,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四、拓展训练
1、“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
5、《求知善读》教学设计(鄂教版语文九下册)(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求知善读>>教学设计(鄂教版语文九下册)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并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多层面进行论证的方法。
2、体会并学习运用名言和事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3、积累关于读书求知的名言,认识读书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1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培根说: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不足。书籍是知识的载体,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多才多艺的高占祥在《求知善读》一文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作者:高占祥,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他著的《人生宝典》被评为中国青年优秀读物。本文就是选自该合集之中的。
3.背景:高占祥同志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针对记者提出的“你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回答说:“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增加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其次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经验教训,编写一本简练的、生动的、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德育教材。我写过一本关于道德教育的书——《人生宝典》,就是因为当年抓德育建设时,发现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而当时的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都有。我写书时就想,写人类共同的真善美的东西,尽量避免和政治挂钩,不跟着风头跑。现在厚黑学、撒谎术,迎合青年心理的这谋那术,太多了,而正经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书很难找,我曾建议文明办的同志,要让我们的德育教材更具有可读性。”
二、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1.生字:
jièmèixiāoruìbìngdǔjiàoyě
慰藉愚昧骁勇睿智摒弃笃行 发酵陶冶
ài
狭隘
2.积累词语
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慰藉:安慰,抚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当另眼相看,极言进步之快。
三、点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路
1.学生齐读题目后回答:
从题目上,你们读出了什么信息?(是论述“求知”与“善读”的关系)
2.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并梳理文章的思路。提示:画出每个段的中心句,想想作者提出了哪些主张,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显示如下填空)
(1)根据文体直接地说: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
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问题)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
(2)根据课文通俗地说: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求知善读的作用)
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为什么要求知读书)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求知善读)
(3)根据课文准确地说: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善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
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读书是获取知识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的层面阐述中心论点。)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求知学习既需要苦读,
更需要善读的层面阐述中心论点。)
3.小结: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善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接着,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两个方面展开议论,阐述了求知读书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强调“要求知,不仅需要苦读,而且要善读”。
第二学时
一.合作探究,学习技巧
1.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2.第二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课文引用了“孙权劝学”.“凿壁借光”等故事讲述道理,它们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1.略。2.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可以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多方面的才华”,围绕这句话,作者先总说“书籍是和人类文明与社会历史一起成长起来的”再分说,再接着用一系列具体形象,阐述了为什么要求知的道理,得出中心句,最后引用培根的话和用比喻来强调读书求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该段中运用了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读书要有恒心和毅力,使用典型的例子进行举例论证,使论证极有说服力,更易让人信服。)
二.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1找美句,说美点:
(1)比喻句
a知识是一切美德之母,只有知识的江河才能载起事业和理想之舟。
b书籍是时代的镜子,历史的化石,人类文明的阶梯。
c好书如“圣水”,坏书似“魔鬼”。“圣水”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魔鬼”可以使人产生邪念。
(a形象的比喻总说知识对铸造人格.成就事业和实现理想的重要作用。B从三个方面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求知的原因。C通俗易懂,有力地说明了读书要善于选择的道理。)
(2)读(引用的)名句,品名句(略)
2.摘(读书方面)名句,记名句
3.仿名句,创“佳句”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明灯,能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书是航船,能帮助人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6、教学案一体化《人生寓言(两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禀告、皎洁、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4、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5、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1、诵读。
2、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3、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读与点拨结合法、延伸积累法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学导航】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2、寓言的含义、主题
3、作者简介
【师生探究】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注音。
根据学生阐释的寓言的含义予以补充: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自学导航】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以下问题思考: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师生探究】
教师走下讲台指导个别朗读水平不好的学生,鼓励其敢于自我展现。
对于以上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完善,并适时总结寓意,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给予他们以实际的生活意义。
【自学导航】
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师生探究】
对于学生找出的优美语言及喜欢的正确的理由,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
教师教授给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具体结合探讨研究的问题,力求学生掌握方法。
【自学导航】
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师生探究】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以不同的评价与鼓励。结合同学自身,深入理解生活中的得失之患,能从中得出有益的影响。
三、【即时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心旷()神怡风韵()险象迭()生金窖()泯()厄()运得失之患闲适
2、请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独具审美的慧心。
(2)__________________皎洁的月色。
(3)_____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的嬉戏。
(4)_______________心旷神怡地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_____的行家。
(6)__________________各具风韵。
(7)___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
(8)__________________一扫而光。
(9)__________________闲适的心情。
(10)__________________乌云蔽月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12)__________________险象迭生。
四、【课后作业】
1、记住生字词,会默写。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情景)链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自学导航】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大声朗读课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生探究】
结合分析《白兔与月亮》寓意的方法研究课文,力求让学生自行理解,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在程度上予以加深。
【自学导航】
学生再度课文,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师生探究】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意见。教师根据不同说法,用不同方法解释层次不一样的学生的想法。
【自学导航】
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师生探究】
对于以上问题,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让其结合自身深入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意。教师予以引导,以求对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能有指导意义。
【自学导航】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主题上、情节上、表达方式上进行比较:
【师生探究】
师生共同总结: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主要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两篇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以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自学导航】
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于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师生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答案及对课文的体会总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三、【即时训练】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体裁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
2、片段作文训练:《居安思危》要求字数100左右,时间7分钟左右。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剩下的“研讨与练习”
2、熟练朗读课文
3、作文《在逆境中成长》,字数不少于600字。
7、全命题作文(记叙文)审题技巧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耿家根
教学目的:了解审题目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审题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写作速度。
教学重点:审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归纳和运用。
教学难点:审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归纳。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下列短文并讨论。
家乡变了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可怜!
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稻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割稻子呢!
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问:读了上面的短文,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是否精彩,为什么?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主题。
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示了家乡的美丽,但与文章的题目《家乡变了》不一致,文不对题。即使妙笔生花却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真是可惜!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审题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审题的问题,明确审题的范围、要求及若干审题技巧。
三、审题审什么?有什么具体要求?
审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重点。
要求:准确,具体。
四、怎样去操作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三种既实用又快捷的方法。
(板书)一、字词推敲法。二、关键词语把握法。三、添加因素法。
五、根据《家乡变了》运用方法一进行审题。
(1)以词或词组为单位对题目中的词语进行划分。
这个题目可分成三个部分:家乡、变、了。
(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
对象:家乡内容:家乡的人、事或物。重点:已经发生的变化。
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凸现家乡的变化。
(3)一句话归纳: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家乡的人、事或物来展示家乡的变化,表达的自己的思想感情。
六、小练习:利用方法一来审题。
(一)、《童年趣事》
(1)、划分:童年、趣、事。
(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
对象:我内容:童年的事重点:有生活情趣、使人感到愉快的事
(3)、一句话归纳:通过一件童年时发生的有生活情趣、使人感到愉快的事情来展示童年的欢乐。
(二)、《一个心灵手巧的人》(1)、划分:一个、心灵手巧、人。
(2)、根据划分的内容引导审题。
对象:人。内容:一个人。重点:突出人物的心灵手巧。
(3)、一句话归纳:通过一件事来展示一个人的心灵手巧,以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
七、根据《家乡变了》引导运用方法二进行审题。
(1)、以《家乡变了》为例进行讲解。
关键词:变
(2)、小练习。
《童年趣事》关键词:趣。
《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关键词:心灵手巧。
(3)、总结:关键词往往是对写作对象进行表述的词(如:变),或者是对写作对象进行修饰的词(如:趣、心灵手巧。)
八、根据《家乡变了》引导运用方法三进行审题。
(1)、以《家乡变了》为例讲解。
(因素就是指构成文章标题的各个词或短语,《家乡变了》这个题目就包括了三个因素:家乡、变、了,然后通过观察在各因素前添加词语,使题目变得具体、准确。)
《家乡变了》可以通过添加生成许许多多的题目,如:《家乡的人变了》《家乡的景变了》《家乡的人变文明了》《家乡的景变美了》等。然后根据所生成的题目进行选择,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进行写作。
(2)、小练习,利用方法三来审题。
《心愿》(可生成的题目有《我的心愿》《奶奶的心愿》《老师的心愿》《我的心愿实现了》等。)
《尝试》(可生成的题目有《一次成功的尝试》《一次失败的尝试》《当老师的尝试》《尝试炒菜》《尝试打工》《尝试当老板》《尝试当教练》等。)
(3)、强调:添加因素可分为前加式、中加式、后加式,生成的题目仅为审题所用,写文章的时候不能改题目,只能用指定的题目。
九、总结:审题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来进行,同时要符合准确、具体的要求。审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运用它们,同时在平时的作文中要不断的去总结、积累,为己所用,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十、作业。
利用所学的方法为下列题目审题。
《在同学的影响下》《最难忘的一件事》《追求》
板书:
全命题作文(记叙文)审题技巧谈
审题:审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写作重点。
要求:准确,具体。
方法:一、字词推敲法。
二、关键词语把握法。
三、添加因素法(前加式、中加式、后加式)。
8、《离骚(节选)》学案(粤教版必修1)(粤教版必修)
【学习目标】
三维结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4、通过学习本诗,体会屈原坚定执著、洁身自爱的高尚品格和深沉诚挚、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并反观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人生追求,从屈原那里汲取精神营养。
【学习过程】
高效学习三步曲: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老师指导
一、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阅读《语文学习报》第39期《从秭归到汩罗》、《一个屈原已经足够》,参考《名师伴你行》第36页《走进作者》,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人格精神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2、参考课本第38页《关于楚辞》、《名师伴你行》第36页《了解文体》,了解“楚辞”这一古老的诗歌体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朗读全文,体会其节奏、韵律。
4、完成《名师伴你行》第35页《预习热身子》。
二、课堂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
(一)检查预习。
1、学生互查。
2、老师抽查。
(二)诵读、感悟。
1、参考课本第37页练习一,注意以下几点:
A、注意句式结构特点:主要是六字句,间有五、七、八字句;
B、注意处理好虚词:兮、之等;
C、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2、老师指导诵读。
3、学生自读自悟,同学交流诵读。
4、师生交流诵读。
(三)理解、感知。
1、解题。
(1)篇名的含义大致有三种说法:
A、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认为:离通“罹”,遭受、遭遇;骚,忧、忧愁、忧患;离骚,遭遇忧患。
B、东汉王逸:离,别也;骚,愁也;离骚,离别的忧愁。
C、现代游国恩:“离骚”即古曲名“牢商”,意为牢骚。
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读课文第34页注释①,了解《离骚》一诗,摘出知识点。
2、解诗。
(1)第1节四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从2—7节来看,诗人“虽好修姱以鞿羁”,却落得“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方面的原因?
(3)面对不公正的遭遇,诗人却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又说“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还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他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再三反复申说?
(4)诗人在第8节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他是不是真的有了“悔”、“反”之意呢?他又为什么这样说呢?
(5)从8—13节来看,诗人所追求的外部形象有何特点?我们常说:“外在美不叫美,内在美才是美。”屈原为什么如此在意自己的“外在美”呢?
(6)从全文看,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3、总结。
(1)结合课文和课外文史知识,谈谈你心中的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再次诵读课文,感受屈原的缠绵之情思、执著之意志、深挚之忠爱、圣洁之人格。
三、课后作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背诵全文。
2、参考《名师伴你行》第35页“自主学习”部分,理解重点词意、掌握重点句子翻译,打牢文言基本功。
3、屈原的哪些事迹打动了你的心?他的哪些特点对你自己的青春理想与人生追求有所启发?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感想。
四、自我检测:——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1、《名师伴你行》第38页的10道题。
2、屈原,名,字。战国时期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有《离骚》、、、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
3、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因其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后世因将之称为“”。又因以《离骚》一篇最为有名,故又称“”。
4、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以“”、“骚”并称,前者指,后者指。鲁迅先生认为,后者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乃甚或在三百篇上”。
5、写字,注音。
修kua()揽chai()ji()羁朝sui()謇()
ji()荷zhi()鸟杂rou()兰“皋”()
溘()死谣“诼”()偭()规矩忳()郁邑
6、默写:
(1),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2)屈心而抑志兮,。,。
(3),。不吾知其亦已兮,。
(4)民生各有所乐兮,。,。
7、解词。
兮()好修姱()朝“谇”()夕“替”()
申()所“善”()浩荡()偭()规矩
溘()死谣诼()周容()所“厚”()
忍“尤”()“攘”()诟延伫()朕()信“芳”()
离()尤陆离()弥章()惩()
8、说出下面各句是哪种特殊句式。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9、翻译。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五、拓展提升。——“痛饮酒,读《离骚》,方可为名士。”
1、《离骚(节选)》今绎。绎者:文怀沙。
长长地太息,
止不住我眼泪的流倾。
我虽然有高尚的德操,谨言慎行,
然而啊!早上献出的意见晚上又给否定。
纵使毁了我芳香的蕙带,
我还得用白芷来作为替代。
只要是我内心认为它正确;
纵使交付出生命,我也不能有丝毫悔改。
怨恨你:先王,这般糊涂!
老是不能了解人民的企图。
嫉妒我的美好的,是那群小气的女人;
她们制造卑鄙的谣言——说我生性好淫。
固然,当时这批庸俗的人们善於取巧,
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胡作乱为。
放弃是与非的标准,从俗浮沉,
比赛苟合取容的媚态成为他们的生活惯例。
沉重,忧郁,不安,我是这般地寂寞;
我孤独地被这个不幸的世纪所困厄。
宁可早些死掉,或者让灵魂去飘泊也好,
我实在是不忍心作那种丑态啊!
飞得太高的鹰隼是不能合群的,
这自古以来便是理所当然。
方与圆怎能配合呢?
哪有不同的想法能彼此相安?
且耐心地压制住我这颤动的心灵和理想,
忍受着谴责并且接受耻辱的流言。
我知道,满蕴着清白而死於正义,
那本是一切伟大灵魂所赞美的啊!
我悔恨压根儿走错了我的路,
停顿了脚步,我将要回去。
回转我的车乘走向归途,
趁错误的道路还没有走得太远的时候。
把马赶上蔓生着兰草的泽畔,
让它在长满椒花的小山上自由自在地休息。
进取不成反遭受到痛苦的毁谤,
我要退下来再尽力修整一下我旧时的衣裳。
于是,将碧绿的荷叶制成一件上衣,
把洁白的莲花作为裙裳。
没有人能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内在的戚情是真正的芬芳。
我戴上一顶高高的帽子,
系上一条长长的带子。
眼看到芬芳与污垢混杂在一起,
只有我清白的本质没有受到损伤。
急忙,我扭过头来将我的视野驰骋、开放,
我打算将要到四处游览观光。
你瞧我佩戴得多么华丽而且停当,
馥郁的香味在飘扬,向更远的地方……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各有不同的爱好,
爱好修饰,却成为我恼人的习尚。
我是不能改变的,纵使我的肢体四分五散,
难道我的心会由于受了威胁而动摇张皇?
创新实践:这是文怀沙先生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做的今绎,轰动一时,广为传诵。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句子显得拗口,有些地方绎的不太准确,参考课本注释,把你认为不妥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帮他修改修改!
2、《湘夫人》
本篇是《楚辞•九歌》中《湘君》的姊妹篇,以湘君的口气表达对湘夫人的那种望之不见、遇之无因的缠绵思恋之情,是整部《楚辞》中最美丽动人的一篇。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人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为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湘夫人》今绎。绎者:文怀沙。
高贵的公主——湘夫人啊,你降临在北岸的水旁,
用尽我的目力却看不清爽,使我无限忧伤。
这时,微微地起来一阵秋风,
洞庭湖上皱起波纹,树上的黄叶随风飘扬。
我爬到长着白薠的高处纵目张望,
很想在同你约会的时间,张设黄昏的罗帐。
真奇怪,为什么只见那山鸟聚在水蘋丛生的地方,
鱼网反而挂在树梢上?
沅水边有香茝茂盛,醴水上有幽兰芬芳,
我思念你哟!可我不敢倾吐衷肠。
远望是彷彷佛佛,渺渺茫茫,
只见那滔滔不绝的流水,一片汪洋。
更奇怪,那野地里的麋鹿为何在庭中吃东西?
蛟龙为何又在浅水的边上游戏?
拂晓,我在江畔驰骋车马,
到傍晚,我渡过西方的水涯。
我恍惚听说,夫人啊,你召唤着我!
我将刻不容缓地飞奔着我的车驾。
我愿盖一所住房在江水之中,
房上铺满了荷叶做帐篷。
用荪草装饰墙壁,用紫贝砌成高坛,
敷墙的白粉中散播芳椒,四壁芬芳。
以桂树为栋,木兰为橑,
用辛夷作门梁,白芷作卧房。
帷帐是薜荔之网,
屋梁是蕙草之香。
更有那白玉的镇席,
空气中石兰的香气荡漾。
荷屋上盖着香芷,
四周围束着杜衡。
满庭是百草之华,
芳馨结集在门厅上。
九嶷山上的诸神都要来欢迎我们,
诸神缤纷下降,如同天上的云一样。
把我的衣袖抛到江心,
把我的单裙放在醴水之津。
我采取水洲上的杜若,
将它赠给那遥远的人。
唉,时光是不可再得了,
姑且放宽心怀等待。
思考、欣赏
1、本诗仅仅是写神仙之间的思恋吗?你有没有从中发现屈原的心灵寄托?
2、本诗写“筑室”的部分与课文写“修吾初服”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这里反映出屈原怎样的内心世界?
3、就你喜欢的诗句与同学交流欣赏。
9、《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导学案)
八年级(上)语文《中国石拱桥》导学稿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执笔 潘红霞 审核 语文教研组 日期 11.3
课题 《中国石拱桥》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导学
目标 1、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继续了解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体味语言,总结全文。
重点
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
学
过
程 一、温故而知新
1.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二、预
习
导
学 1、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指名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3、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齐读第10段。思考: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三、合
作
研讨。
一、研讨文章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2)《中国石拱桥》?
(3)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4)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①由一般到个别:
②先整体,后局部:
③依照时间的先后:
二、文章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往往要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摹状貌作诠释引典籍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
四、课
内
精
读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五、写作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五、课
后
小
结 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七、布
置
作
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3、牛刀小试
(1)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4、继往开来
(1)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
提示:对未来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哪些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可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2)课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的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
教
学
反
思:
10、散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全文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轻松温暖的气氛,平常事现真情。注意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语气的把握)读后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明确:(散步时关于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伴儿子的时日还长——尊老母亲:走小路疼爱孙子——爱幼我:走大路委屈儿子顺从母亲
因为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4)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师小结:大家的的用词非常丰富,团结友爱、幸福美满、互敬互爱,最后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词“和谐”。(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到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跟着舒缓地音乐读起来,开始!)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同学们,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三、细读6、7、8三小节,研读有关句子,学生讨论解决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问题:把我解决在散步时遇到的分歧说成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作出选择,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明确:民族领袖在关键时候做出的决策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是家庭的中心人物,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分歧,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这样说决不是小题大做,这也是我感到责任重大的原因。
拓展:在发生分歧时,如果依从了儿子,结果会怎么样?
明确:母亲心中或多或少会有阴影,儿子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家庭将不再和睦
引申:同学们,平时在家中与爷爷奶奶也会发生这样的分歧吗?
如吃饭,老年人爱吃软饭,年轻人爱吃硬一点的
老年人爱吃清淡的,年轻人爱吃油腻的
看电视,老年人爱看戏曲,年轻人爱看偶像剧……
这时该怎么办,我们应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启示,凡事应以尊老为前提,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①问题:“不算重”、“轻”与“整个世界”矛盾吗?
②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不算重”、“轻”是指母亲和儿子的体重,“整个世界”是说母亲和儿子在我和妻子心目中的分量,因而并不矛盾。
我背上的是母亲,代表过去;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代表未来,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我和妻子背的可不就是整个世界吗?所以我和妻子稳稳地、慢慢地、仔细地,可见我和妻子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3、集体朗读6、7、8,体会文中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四、这篇文章不光情美,景也美,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金色的菜花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也是作者庆幸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的心情的写照。作者从春景联想到生命,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希望母亲健康长寿。
五、韵律美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从文中找出对称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过渡语:
七、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板书设计
散母亲承前
分歧“我”、妻子使命感
步儿子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