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案
幼儿园托班美术:点点花朵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练习用食指蘸色点画。
2.知道手指点画后要将小手擦洗干净,不乱抹颜色。
活动准备:
1.6个装有红色水分颜料的盘子,6块小湿布。
2.6张画有树干、树枝的图画纸。
3.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上午好,首先我来做下自我介绍,我姓朱,所以小朋友们都叫我朱老师,很高兴今天见到了这么多可爱漂亮的小朋友,小朋友们跟朱老师打个招呼吧。跟朱老师一起说:“老师好”。
(二)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
刚刚啊朱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小手都长得可漂亮了,所以朱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你漂亮的小手跟朱老师一起做一个好玩的手指游戏,赶快伸出你漂亮的小手跟朱老师一起玩玩吧。
(手指游戏:大拇指头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嘀嘀嘀……小小指头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咚咚,咚咚咚。)
(三)教师出示范画
小朋友们刚刚做的真是太好了,今天朱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请小朋友欣赏一下。
提问:1.小朋友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呀?(花)
2.拿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这幅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幼儿回答)
(四)示范讲解手指点画的方法。
“嗯,刚刚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师将准备好的图画纸拿出来,用手指蘸颜料点花瓣
(伸出小食指,用手蘸一蘸,重重按下去,轻轻拿起来)示范两次
“小朋友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呀?(手指),对啦,是用我们漂亮的小食指电画的,请小朋友也伸出你的小食指跟老师一起点一点吧”
(五)幼儿自己进行手指点画,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接下来请小朋友用你漂亮的小手自己也来画一幅画吧,点画的时候要注意蘸颜料的小手不能到处乱抹,不能抹在衣服,桌子上,更不能放进嘴巴里。点完画后要用湿布将小手擦干净。
活动结束:
哇,小朋友们点的桃花开的课真漂亮啊,今天正好是父亲节,小朋友们赶快把你的作品当做礼物送给爸爸吧。
第2篇教案
设计思路:
在前面的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画圆形的实物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利用《白天和黑夜》这个主题来帮助幼儿巩固圆形的画法。所以,我设计了借助圆形物体来帮助孩子们学会圆形的画法。
在以往的绘画作品中,常常能在孩子们的画中找到太阳。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们的太阳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因此,本节活动,我激发孩子们用勾线笔、油画棒等不同材料,让孩子们在涂涂、画画中画出不一样的太阳,从而体验色彩的美、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借助圆形的物体(圆形的碟子等)来画太阳,知道圆形是头尾相连。
2、喜欢画画,体验活动的快乐,知道太阳会给大家带来温暖。
活动准备:炫彩棒、勾线笔、圆形物体(碟子、双面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课题。
1、师:早上,我们一起去晒太阳,太阳公公晒在身上觉得怎么样?(暖暖的)
浦老师可喜欢太阳了,你们呢?你们说还有谁也喜欢太阳?
2、师:可是太阳公公今天不开心,不想出来了,到底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讨论)噢,原来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我们帮它穿衣服吧!
二、引导讨论,画太阳:
1、太阳公公的身体--我们用圆圆的东西来画出太阳公公的身体吧!(借助圆形物体)
2、穿新衣--太阳公公出来了,穿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呢?(红色)
3、太阳公公的光芒--还缺什么呢?太阳公公的头发可多了、可长了,有的弯来弯去。用什么来画呢?
4、太阳公公的宝宝也来了(出示太阳宝宝)我们小朋友那里也有太阳宝宝,帮太阳宝宝穿件新衣服吧!
三、激发创造,幼儿作画:
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借助圆形物体来画圆形,并掌握勾线笔的使用。
2、注意个别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添画,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
3、提醒幼儿注意作画的常规和卫生习惯。
四、展示评价,引导欣赏: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太阳。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给太阳宝宝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喜欢哪个太阳宝宝,为什么呢?
2、游戏:与太阳宝宝捉迷藏。(师幼同乐)
师:太阳宝宝穿上了新衣服很开心,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第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拓画别具一格的美,用纸团拓印出动物身上的花纹,体验纸团拓印的乐趣。(重点)
2、学习纸团拓印的方法,训练小手灵活性。(难点)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趣味艺术活动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报纸球、颜料(红、黄、蓝)每组3块海绵、抹布、小筐、围裙、套袖、卡纸。
2、教学材料:课件、范画。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有斑点的各种动物图片)
师:今天动物王国要开联欢会了,咱们一起跟着冯老师去看看吧。
二、先出示没装饰的孔雀动物范画
师:这只孔雀哭了,为什么哭呢?咱们一起给它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三、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装饰好的孔雀范画,引起幼儿兴趣。示范讲解用纸团印画的方法
A、设谜:师:下面老师就要用最快的速度,让小孔雀穿上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要来变魔术了。(老师纸团印画)
好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B、揭谜。刚才老师就是用这个报纸团蘸了颜料印在它身上的。
四、尝试第一次操作老师示范纸团印画的方法
1、“报纸变成了小纸求,要玩游戏了。跟谁做游戏呢?”(出示颜料,让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
2、“看老师现来玩这个游戏:捏住小纸团,亲亲颜料水印一下、印两下、印三下……再亲亲颜料、印一下、印两下、印三下……”轻轻压一压,换个地方再压压,换个颜色,要把纸团送回家。
(注意哦,家可不能送错,我们要把它送回另一个家。)
3、老师示范几下后,请两位幼儿来完成。
4、简单评价:穿的衣服很干净,引导没有印到黑线外面,小动物们最喜欢干净、漂亮的衣服。
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掌握印画,在讲解时。
重点讲解:
(1)蘸好颜料,要在颜料盆的边缘轻轻地刮一下,把多余的颜料刮掉一点,可以保持画面、桌面的整洁。
(2)保持衣服清洁,如果弄到手上及时用抹布擦擦手。
(3)学换颜色纸团,把纸团送回家。
四、幼儿印画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五、集体参观、评价
1、“自卖自夸”:请小朋友自己介绍。(先让孩子赞美自己印画的“动物的新衣”培养自信心,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感想。
2、“大家评赏”:看看谁的动物穿的衣服最美丽?
结束语:咱们小朋友都帮小动物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它们为了感谢我们邀请我们去参加联欢会,走一起去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拓印,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在拓印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工具和颜色,甚至该怎么用都不太清楚,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印。但是我的讲解还不够清晰,幼儿在操作时不太明确,加入一些个别幼儿的示范会更好。
第4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大胆发挥想象,画出外形新颖、特别的果树以及树上的水果。
2、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乐趣。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
2、绘画纸、水彩笔,每人1份。
【活动过程】
1、从神奇的箱子里,依次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观察水果的特征。
2、讲故事引入绘画主题。
师:在神秘的果园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树上结了许许多多的果子。秋天到了,这些果子都成熟了。它们很特别,不光样子好看,而且还有特殊的香味,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猜猜看,这棵果树为什么很奇特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激发幼儿的思维。
幼儿自由发言。
师:你们想不想画一画这神奇的果树和水果呢?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构思外形奇特的水果和果树。
师:你们想象中的奇特的水果是什么形状的?有哪些颜色?味道怎样?引导幼儿想象神奇的水果的形象;这棵果树除了果实奇特以外,树干、树枝、树叶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引导幼儿进一步发挥想象,丰富表现内容。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后进行想象再画。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果树上画满各种神奇的水果。
在给水果涂色时,提醒幼儿注意选用适当的颜色让水果从绿色的树叶突显出来。
5、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作品的神奇之处。
【活动反思】
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奇思妙想的创造活动让孩子其乐无穷.孩子们喜欢水果,熟悉水果,也爱画水果,利用孩子的童年特性和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爱想,敢想的特点,通过想想,玩玩,画画一系列学习活动,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来说说水果对我们人体的益处,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让他们知道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欣赏书中作品,找找他们的优点,你能想出更好的主意设计出更神奇的果树吗 让大家相互介绍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想法.动手作画之前提示色彩的运用和搭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学生的作业亮点也要及时展示大力鼓励.在这样的氛围下增强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欲望,用色也大胆了.
第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泥塑、粘贴、彩绘等手段在石头上装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培养幼儿的美感。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合作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各种各样的石头。
2、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
3、广告颜料、油画棒、棉签、剪刀、线、色纸、自粘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石头娃娃今天晚上要举行生日宴会,小朋友来当小小化妆师,把石头娃娃打扮打扮好吗?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像。
师:小朋友想怎么打扮石头娃娃?
你想用什么来装扮石头娃娃?想把他装扮成什么?
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象。
三、认识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2、要求:
(1)等会儿小朋友先想好,到哪个组?和哪些小朋友一起打扮石头娃娃?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妆扮。
(3)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观察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同伴,并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合作。
重点指导石子连环画组的幼儿,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五、集中交流,体验成功。
师:你刚才做了什么?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你把石头娃娃装扮成了什么?
在装扮石头娃娃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相互评价,夸夸他好在哪?
3、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六、介绍作品,分享快乐。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装饰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运用已有经验,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用装饰的手法画出各种各样的树。
3、通过颜色的使用及搭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特征。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美丽的树林》
活动准备:
1、纸、勾线笔、油画棒。
2、教师相关的经验准备。(如能很快地画出一些不同的树)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果树,引出秋天的树。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果树,引起幼儿的兴趣。
2、这是什么?(苹果树)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瞧,满树都是红苹果。
3、你们看苹果树有一个大大的树冠,把许多苹果都围了起来。这个树冠是什么形状的呢?(椭圆形)
4、秋天到了,除了苹果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果树?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幼儿说出后,教师将果子画在黑板上,便于观察了解绘画的方法。
5、你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了解其装饰手法。
1、画面上的树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2、叶子和树干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哪些图形?使幼儿知道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装饰树的不同地方。
三、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今天我们来画"秋天的树林",要画出三种以上的树木。
2、前面的树是完整的,后面的树,有时只能画出一部分。
3、秋天的树林是什么颜色的?(五彩缤纷,红、黄、绿等色彩都有)我们要多选择红、黄、橙以及绿色进行装饰。
四、幼儿绘画,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绘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展览幼儿作品,将幼儿的作品拼成一大幅《秋天的树林》。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林,欣赏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大量的收集了关于秋天树林的资料,还通过校信通让家长带孩子去观察秋天的景色,不但丰富了幼儿这方面的知识面,更是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指导幼儿能根据提供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的绘画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操作中寻找自己的绘画方式,教育幼儿不盲目的跟从教师所画的流程方式,有了初步的独立见解与创造性。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关注秋天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为幼儿对秋天已有准备,兴趣较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活动前充分得知识准备也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语言去表达和讨论。
绘画时幼儿能大胆勾画树林形态,用不同的方式,线条表现树木,作业情况很好。很多幼儿画得栩栩如生,我们把幼儿的作品张贴到作品角,让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尝试。当然,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较少,对新材料的介绍与操作要点讲解不够,流程图的指向也较明确,限制个别幼儿发展个性化的创造,对不同画法的评价应更全面些,鼓励幼儿共同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方法。
第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老鼠偷油吃的不同姿态。
2、大胆想象、乐意讲述自己画面的情景,体验画编故事的乐趣。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课件、轻音乐、记号笔、铅画纸、黑板、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绘画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请一个朋友出来,请你们仔细看,老师请的是谁?
2、教师用记号笔在黑板的铅画纸上绘画老鼠。是谁呀?
3、小结:原来这是我们看过的皮影戏里的一只想偷油吃的小老鼠可可,你看,它踮起脚两只手搭在缸上头伸长着在看缸里的油呢!老师是怎么把它请出来的?谁来说一说,请个别幼儿说说。
4、出示PPT完整的1--6张老鼠绘画示意图。带领幼儿阅读完整的绘画示意图:第一步先画什么?先画老鼠的头,第二步--添上两只耳朵,然后--添上圆圆小小的眼睛和鼻子,加上几笔胡须,接着添上--细细长长的身体、之后--伸出两只手、身体下面伸出两条腿和脚,最后--加上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这样小老鼠可可就变出来了。
二、回忆故事《小老鼠偷油吃》,观察小老鼠的各种姿态。
1、观察三只老鼠叠加的姿态:
师:老鼠可可一开始想跳上油缸,有没有成功?(没有成功,)结果怎样?(摔了个四脚朝天)可可没有跳上去,它想了一个什么妙计爬上了油缸?(它叫来了老二老三用叠罗汉的方法爬上了缸)我们来看看,它们叠罗汉的动作又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老二搭好油缸、老三推着老二,可可从他们身上爬了上去)你们看老三的头,为什么它的头朝着后面呀?它在想什么呢?"可能它在看看有没有猫过来吧,或者是可能想叫其他伙伴来帮忙呢。"
2、倒挂着的姿态:
这下可可吃到油了吗?(吃到了)它们怎么配合着吃到油的呢?(老二站在缸上,拉着可可的尾巴放它下去,可可就吃到油啦),我来把它画下来,出示图片,老二站在缸上,那下面的可可的头和身体在什么位置,(头在下面,嘴巴是朝下的,)谁来画一画可可倒挂着的样子?请幼儿尝试画。
三、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述小老鼠偷油吃的情景。
1、师:它们两只老鼠终于吃到了油,还有很多其他的老鼠也想吃到缸里的油呢,它们会想到什么办法吃到油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互相讨论。
2、谁来说一说小老鼠还可能用了哪些方法吃到油的?请个别幼儿讲讲。
3、小朋友帮小老鼠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吃到了油,那请你把小老鼠偷油吃的不一样的动作画下来,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先画好的小朋友搬好椅子坐到前面先讲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讲给旁边的好朋友听一听。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绘画内容。
师: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画的老鼠偷油吃的故事?(请两三个幼儿讲讲)讲得真好!刚才我们看到小老鼠都跳进了油缸吃到了油,可是小老鼠吃饱以后又会怎样想办法出来呢?我们下次再来编一遍、画一画这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虽然说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绘本的解读都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在带着孩子走进绘本时,一定要清楚,要从哪一个点带儿童去走?以怎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或体会怎样一种情感?这就需要执教者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从外表看看这两只动物,似乎不可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故事中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但这对看上去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我们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积木弄倒,和好朋友绝交后,会做一些好的`事情让之感动原谅。这些情节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贴近。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讲小老鼠和大老虎它们俩是怎样的两种动物,并让孩子们来猜想它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在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环节是分段讲述,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样从一对好朋友,慢慢出现问题,小老鼠和大老虎绝交的事情,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来赢得小老鼠的原谅。
在我讲述完大老虎为小老鼠做的事情后,幼儿根据听到的来回忆事件,加上之前的讲述,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都基本能讲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这环节中,孩子们的倾听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让孩子来观察图片上的两个小动物。在让孩子理解故事发展情节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学学它们说的话,说话时的语气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并要从多个角度去设想应对策略,为活动中的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善于赏识和鼓励孩子。因为老师的认可能唤醒孩子们潜在的自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8篇教案
设计背景
在语言课《美丽的花》后,幼儿对花有了一个广泛的认识,知道了常见花的名字、颜色、特征等,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幼儿加深对花的认识及对颜色的感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颜色“五颜六色”有初步认识。
2、通过各种绘画方式来展现花。
3、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与表现出“五颜六色” 难点在与各种绘画方式的表现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颜料、废旧报纸、蜡光纸、剪刀、美术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用回忆的方式引导幼儿回想我们在语言课上所描述的花的种类、颜色、形状,并出示各种花的图片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讲述部分
1、总结幼儿对花的描述,概况出“五颜六色”
2、出示作图工具,让幼儿了解我们今天所要用到的绘画形式及操作方法。
3、为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不同的绘画方式,"出自:屈;老.师"要求花一定要“五颜六色”的,比一比看谁的花是最美的。
三、幼儿操作
在幼儿操作中老师要指导幼儿不当的地方
四、评比张贴
看一看谁的花颜色最美最多,并张贴在美术角中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上,幼儿对“五颜六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有些幼儿理解不是很好,在操作中出现了只用红、黄、蓝的现象,在以后我将把颜色的认识作为美术活动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加深幼儿对颜色的感知。
第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白描的方法画出自己明显的五官特征。
2、通过活动,产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白纸、记号笔、镜子。
活动过程:
(一)照照说说我自己。
1、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和同伴说说自己的五官特征,什么地方像爸爸?什么地方像妈妈?
2、请1-2位幼儿在黑板上画画自己的五官。
(二)教师讲解演示。
1、教师在黑板上归纳人的五官的基本特点,并简单演示其中的一部分(长脸、圆脸;大眼睛、小眼睛;微笑、哈哈大笑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线条的变化来反映。
2、幼儿作画,教师观察幼儿,提示幼儿要边画边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三)布置照相馆的橱窗。
将幼儿的自画像布置在照相馆的橱窗上,供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1.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第10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习蒙古族舞蹈提、压腕动作,尝试创编、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
2.感受蒙古族风情,增进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跳一跳,草原小骏马。
1.谈话:旅游过的地方。
师:你们去旅游过吗?去过哪里?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2.律动:草原小骏马。
(1)播放PPT。提问:这是哪里?怎么去?你们会骑马吗?怎么骑?
(2)播放音乐。
(3)师:这一次音乐有变化了,马儿有时跑得快,有时会跑得慢,仔细听音乐!
二、学一学,快乐挤奶舞。
1.欣赏蒙古风光片。
师:我们来到了草原的深处,一起看看草原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2.学习提、压腕动作。
(1)尝试自己做动作。
(2)老师示范挤奶动作。
(3)再次示范。
(4)动作讲解、练习。
3.创编挤奶舞动作。
(1)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奶牛心情好一点?
(2)跟着音乐,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奶牛好心情好一点。
4.组合动作快乐舞蹈。
(1)组合表演。师:奶牛心情好了,方法也会了,再来试试看,能不能挤出更多的牛奶。
(2)完整表演。
(3)不同姿势再次完整表演。
三、看一看,优美蒙古舞。
播放视频。师:我们带着满桶的牛奶回到蒙古包,喝牛奶、看表演。
活动反思:
这首歌词共分三小节,歌词中描写了草原的无限美丽风光,赞美了牧民们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件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体现草原的美的语句,联系生活实际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学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处都是花,彩蝶纷飞想到各种颜色的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百鸟唱想到很多鸟在草原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课件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运用课件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搜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亲耳聆听这首歌,并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有的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抓朗读走进文本
读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强。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给学生创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气氛。我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喜欢读的同学起立来读、评价读等等读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走进课文,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朗读中的无限乐趣,使语文教学变的生气勃勃,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读进去了,那么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再熟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叶老一句“教是为了达到不教”道破了阅读教学的天机。“教”怎样达到“不教”呢?它的关键在“教”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自能阅读,教师才可能“不教”。在学完歌词的第一小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此段的方法,学生在相互启发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找句子,抓词来理解,感情来诵读,熟读背下来。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学生再去学习第二、三小节歌词,也就轻松自在了。同时我又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并且让学生感悟背诵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总结,逐渐形成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创编歌词
学文后,我还让学生以《美丽的长春我的家》进行仿写训练,效果较好,我发现他们写完后还在互相欣赏呢。我想语文教学就是要既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第1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秋叶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尝试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落叶的感知。
2、通过仔细观察秋叶和树叶贴画,提高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树叶的情景,并捡回一些落叶。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课件。
3、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一些不常见的秋叶。
4、录音机、音乐磁带及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探究秋天树叶变化的兴趣。
1、师:听,谁在哭呀?(出示树叶宝宝)为什麽它会哭呢?(幼儿猜想)
师:原来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可怎麽办呢? (让幼儿想办法送树叶宝宝回家,引出森林妈妈,并学说“森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2、师:让我们一起送树叶宝宝回“森林”里去吧?
二、利用课件,让幼儿感受秋叶飘落的自然美 我们一起来到大森林:
1、师: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什麽,是什麽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风来了,树叶会落下来。(背景音乐:大风吹)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尽情地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背景音乐:小树叶)
师:学一学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幼儿学树叶飘的动作,教师给予鼓励、表扬。)看,这片树叶真像一只美丽的蝴蝶!
3、幼儿想象,并大胆的用动作和语言来展示自己。
师:大家看一看,这片小树叶像什麽?
4、让小朋友对照大屏幕给这些树叶宝宝找一找妈妈。
配画外音:我是柳树叶,大柳树是我的妈妈;我是梧桐叶,梧桐树是我的妈妈……
5、学习诗歌并仿编:
师:小朋友,想一想,地上这麽多树叶可以用来干什麽呢?小动物用它来干什麽呢?
利用动画:
小蚂蚁捡起一片:当作渡船
小老鼠捡起一片:当作雨伞
小刺猬捡起一片:当作葵扇
梅花鹿捡起一片:当作饼干
仿编:
小白兔捡起一片:当作什麽(帽子)
小鸟捡起一片:当作很麽(被褥)
我们小朋友捡起一片:当作什麽(书签、标本)
三、通过观察,了解树叶的形状及颜色
1、组织幼儿讨论,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
师:树叶宝宝被秋风一吹,飘呀飘呀,飘到了我们面前。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桌上的叶子,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麽叶子?是什麽颜色?什麽形状?
幼儿: 我的树叶是杨树叶,是黄色的,是圆形的。
我的树叶是枫树叶,是红色的,象金鱼尾巴 ……
2、展示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的资料
师:除了飘落在我们桌子上的树叶宝宝外,还有哪些你认识的树叶宝宝呢?银杏树叶、柏树叶等。
四、引导幼儿欣赏树叶画并激发幼儿创作树叶粘贴画的愿望。
师:小朋友,我们面前有这麽多好看的树叶,我们用它干什麽呢?(出示几幅树叶粘贴画,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制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呢? 指导幼儿进行树叶粘贴(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创意)。
活动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我观察到幼儿对树叶飘落非常感兴趣,所以结合教材及年龄特点准备了这节课,音乐与文学作品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能整合,可以提升审美的情趣。幼儿在玩中学,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幼儿是主体只能让他们有兴趣快乐的去参与才能有效,如果只是将一首歌教会唱,这种教学毫无意义,音乐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提神,所以幼儿通过活动在愉悦的情景游戏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第12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将拓墨色块添画成小动物的形象。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合理搭配色彩并进行大胆装饰。
3.结合自己的作品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创意,体验创作的乐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水粉笔、水粉颜料、8K正方形作业纸、PPT等。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拓墨借形想象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示范讲解——在互动中学习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将拓墨色块添画成小动物。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
1.正确定位
2.合理搭配色彩进行装饰
3.大胆想象添画情节
4.欣赏讲评——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作品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创意,在点评中指导孩子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合理搭配色彩并进行装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让孩子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让幼儿用废旧报纸 蘸水粉进行拓印,在幼儿操作之前,我进行了示范:捏住纸团,用力在颜料盘里按一下,再亲亲纸宝宝,轻轻拿起来。并告诉幼儿拓印时不要排队,不同的颜色宝宝还可以抱一抱,不要怕纸面脏,大胆的进行拓印,纸上不要留空白的地方。孩子一听,这次的美术活动,不像以前的活动那样严谨,个个都活跃了起来,加上我提供的颜色种类又多,孩子忙的不亦说乎,在玩的过程中,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出现了色彩绚丽的画面。
在第二个环节:玩水,我选用的喷水工具是:喷壶。因为喷壶喷出的水是雾状的,幼儿易把握喷水的量和速度。但是还是有个别幼儿的喷水量过多,整幅画变成了晕染画,每种颜色的轮廓不再明显。
在第三个环节借形想象时,我让幼儿用棉签蘸黑色的水粉进行勾边,这样出现的轮廓比较明显,易于幼儿进行想象添加。但是由于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少,而且还不能很好的迁移自己仅有的经验。大部分幼儿在绘画时,只是把一种颜色沿轮廓进行了勾勒,添加了嘴巴和眼睛,问他是什么时,他就说是怪兽。只有几位幼儿把相邻的色块合在一起进行了想象添加。因为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少,在平时生活中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一些动物或植物,引领幼儿欣赏一些名画,丰富幼儿的经验。
第13篇教案
活动目的:
1.能画出人物的几种动态,会大胆勾画人物外形。
2.乐意用图画方式记录自己一周内的进步情况。
3.逐步体验成长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挑选2位幼儿的成长照片。
2.个别谈话,了解并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3.绘画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成长影集",感受成长的快乐。
2.讨论如何在最后一学期为当好小学生做准备。
说说自己已经取得哪些进步?打算怎样努力做好一名小学生?
3.引导幼儿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进步。
(1)教师归纳:先把自己要做的事画下来,以后每周将自己已经做的事记录下来,就是成长周记。
(2)幼儿动手绘画,教师辅导。对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提示。
第14篇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名片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体验与众不同的创新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审美和创造能力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设计装饰自己的名片,初步设计制作不同风格的名片,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的多种名片。(包括风景、信纸、花边、仿真等名片)
2、彩笔或油画棒。
3、歌曲《找朋友》、电子琴、视频仪、彩色电视机。
4、各色毛线、海绵纸、胶水、碎彩纸、小米粒、树叶等。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对名片很感兴趣,还经常拿在手中玩,甚至还问我名片是怎样做的,但是我班幼儿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我想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借这个机会我组织了这个活动,在开展这个活动之前,我班幼儿已理解《乐乐的名片》这个故事,知道故事的内容。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随着《找朋友》歌曲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活动评析:幼儿随欢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节奏感,还能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参加活动。
(2)教师出示已讲过的故事中乐乐的头饰和名片(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师幼一起回忆故事内容。
师:乐乐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
幼:名片师:乐乐用它自己设计制作的名片,去发给小动物们。她首先遇到了谁?
幼:它遇到了小鹿,掏出一张名片说:"小鹿,你好!这是我的名片,我很愿意和你做朋友。"师:然后又遇到谁?
幼:碰到了小兔,又拿出一张名片又送给小兔师:就这样,乐乐通过名片认识了许多朋友,乐乐可高兴了。
(3)教师小结:有了名片真好,可以交到许多的新朋友,还可以用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那咱们自己也要设计一张名片,来送给我们的新朋友。
活动评析:师生共同回忆故事内容,不仅加强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幼儿对名片产生了好奇,从而使幼儿有了做名片的欲望。
二、欣赏名片
(1)欣赏师幼共同搜集来的各种名片(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起来,有的还相互比较起来)蒙蒙:看我的多漂亮,有好多花!
越越:那我的还有大汽车呢!
浩浩:我的这个上边还有好多字呢,看,前边后边都有。
……
(2)利用视频仪播放教师准备好的名片(风景、卡通、信纸、花边等名片),供幼儿欣赏,让幼儿说出名片上的内容。
(3)幼儿小结:
小雨:名片上要写名字乐乐:要画上漂亮的花越越:还要画上大汽车浩浩:还要写上电话号码……师总结: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制作名片时,不仅要把画面画的漂亮,最重要的是写上名字和电话,现在小朋友自己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吧。
活动评析:这个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这样便于幼儿很好的观察,还能激发他们制作名片的欲望。
三、1、制作名片(一)在最短的时间内(5分钟),看谁的名片制作得最清楚,最漂亮。
(1)教师提醒:名字、电话号码要写清楚,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班级,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漂亮的名片。
(2)老师到幼儿中间观察幼儿设计的名片。
活动评析:在这个环节当中,我没有进行指导,只是对个别特殊孩子给予帮助,这样能够让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出最美的名片。
2、制作名片(二)在最短的时间内(5分钟),看谁制作的名片最合理,最漂亮。
(1)教师提要求(基本的美术技能):线条要清晰,色彩搭配要合理,造型大小要适度,选材要合理等。
(2)教师到幼儿中间指导幼儿设计的名片。
活动评析:我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四、介绍名片(1)自评名片。
安安:我画了大汽车,把名字和电话也写上了蒙蒙:我的最漂亮,我画了好多花……(2)互评名片。
越越:蒙蒙画的漂亮,我画的汽车不像……活动评析:在幼儿自评与互评中,我没有参与意见,我觉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时我说的任何话都可能影响到孩子,我不说话,孩子就会更大胆的说出心中所想,这有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最后让孩子自己评出最清楚最合理最漂亮的名片。
(3)互送名片你想把名片送给谁?(教师、幼儿之间)为什么?
活动评析:在互送名片这个活动中,给了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了名片的作用。
五、结束
(1)教师小结:叙述名片上的内容。
(2)幼儿随着音乐和朋友再见,结束愉快活动。
自我评析:
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名片的牵引下积极投入,积极配合,兴趣很高,达到了认知、动手操作、审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培养之目的,这说明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分散使之能够集中在了活动中;另外,在这次活动中,能够巧妙渗透美术基本技能,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制作出自己最满意的名片。但是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我准备的材料还不够丰富、合理,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的进行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废旧物品还有利用的价值,在这次活动中锻炼了幼儿敢于探索研究,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与同伴积极合作的能力,小朋友通过此活动知道了废物利用,不乱仍垃圾污染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15篇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源自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下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中的一个内容——京剧脸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很多幼儿对它并不陌生,教师也经常在区角中创设绘制京剧脸谱的活动,如果再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关于京剧脸谱的美术活动,可能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本次美术活动我们引入了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川剧,通过川剧特有的“变脸”,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实现游戏和教学的巧妙结合。
活动目标:
1.迁移已有的绘画创作经验,创造性地绘制面具。
2.小组协商完成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处挖洞)、炫彩棒、勾线笔、川剧表演的视频、供幼儿欣赏的面具作品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川剧表演“变脸”
1.欣赏第一遍后讨论:这位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他是怎么表演的?
2.欣赏第二遍后讨论:你们看见他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脸(红、蓝、黄、黑、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一共变了几次脸?
3.教师小结:这位演员表演的节目是川剧的“变脸”,川剧的“变脸”就像我们中国的京剧一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宝贝”,人们把“变脸”称为绝活。
二、欣赏面具作品
1.师: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变脸”的游戏?玩游戏之前我们先要认识不同颜色的面具。
2.师(翻开红脸面具):这种面具是什么脸(提醒:什么颜色最多就叫它什么脸)?这张面具上的红色最多,所以我们就叫它红脸。
3.师(翻开蓝脸面具):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脸?蓝脸上有很多不同的蓝色,你能说出这些不同蓝色的名字吗(深蓝色和淡蓝色)?
4.师(翻开黄脸面具):黄脸面具上全是黄色吗?你们能不能找一找黄色的朋友(橘红色和柠檬黄)?
三、讨论面具的绘画方法
1.师(拿出空白的面具):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面具做得真不错,可是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没有变化,我们来玩“五官变变变”的游戏。谁来说说眼睛能变成什么?
2.师:左边的眼睛变成苹果了,右边的眼晴可以变成什么(当幼儿说不出来时,教师可以适当举例,为幼儿提供参考)?
3.师:眼睛变好了,该轮到鼻子变变变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每当幼儿说出一个图案时,教师就在空白的面具上进行填画)。
4.师:“五官变变变”的游戏真有趣,嘴巴已经等不及了,你们快想想嘴巴能变成什么?
5.师:现在面具上的五官都画好了,我们已经有了红脸、蓝脸和黄脸面具,现在我们来画绿脸面具,绿脸面具上什么颜色最多?
6.师:先找一支绿色的勾线笔将刚才画过的五官勾一下。然后,我们可以找一找绿色的朋友(淡绿色和草绿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变脸”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
师:四个好朋友,每人完成一张面具。可以事先通过小组协商,每个人完成不同颜色的面具。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醒绘画步骤
◆提醒幼儿进行“五官变变变”的想象创作,在面具上画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炫彩棒为面具上的五官进行勾线(提醒幼儿为面具涂上颜色)。
◆为面具涂颜色时,提醒幼儿不要只用一种颜色,可以使用多种相近色。
3.进行“变脸”游戏
四人一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对观众,听着鼓声节奏依次“变脸”,每次“变脸”后同伴迅速说出面具的颜色。
第1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大小的纸盒做铁皮人。
2、通过合作完成难度较大的制作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纸筒、皮筋、锡纸等。
2、木偶进行曲或其他欢快的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论、模仿有趣的铁皮人。
1、讨论铁皮人的特别之处。
--教师:故事里的铁皮人是怎么走路的?和我们走路时的姿势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你觉得铁皮人有趣吗?他有趣在哪里?
2、模仿铁皮人。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铁皮人有趣的样子。(鼓励幼儿大胆模仿铁皮人有趣的动作和造型,引导幼儿观察铁皮人的姿态和神情。)
二、讨论制作方法。
1、讨论制作的材料。
--教师:如果请你来做一个铁皮人,你想做一个怎样的铁皮人?(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你觉得制作铁皮人要用哪些材料?用什么材料做比较方便?(引导幼儿选用现有的合适的材料。)
--教师:你做的铁皮人能动吗?怎样能让铁皮人动起来?(引导幼儿用橡皮筋等有弹性的材料让铁皮人的关节动起来。)
2、讨论制作的步骤。
--教师: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幼儿从铁皮人的头到脚按顺序考虑。)
三、制作铁皮人。
1、幼儿寻找合作伙伴,制作铁皮人。
--教师:请你和朋友一起来制作铁皮人吧!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师和好朋友帮忙。
2、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制作不同姿态的铁皮人。引导幼儿互相做模特,协作完成制作任务。)
四、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你的铁皮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在干什么?他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教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我们一起请铁皮人来跳个舞吧!(在背景音乐中幼儿操作铁皮人,表现铁皮人的简单动作。)
第17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喷刷画的技能,让幼儿了解多种不同的作画方式。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作画习惯。
3.激发幼儿对喷刷活动的兴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二﹑活动准备:
废旧牙刷、梳子、毛巾、废旧报纸、白色画纸人手一张、颜料(红、黄、蓝)几何图形、调色盘、水和桶,范画两张(喷刷画)事前已进行过图形拼贴活动。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以手工为主题,谈谈小朋友喜欢什么手工。
2.出示二幅范画,比较作品。(一幅蜡笔画,一幅喷刷画)幼儿观察后,说说这二幅画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讲述)
3. 介绍作画工具:小朋友看一看教师给你们在桌上提供了哪些工具?
(幼儿观察讲述)
4. 讲解示范:如何制作喷刷画
(1)先在画纸上做好图形拼画,注意不要移动纸。
(2)左手拿梳子,右手拿牙刷,将牙刷轻轻的蘸上颜料后,对准纸,可以先喷刷红色,用一把牙刷蘸上少量的红色,然后牙刷与梳子相互摩擦,红色均匀地喷洒在纸上;再喷黄色或蓝色,(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但必须等画面上的红色干了以后再进行,注意换颜色时也必须清洗原来蘸有颜料的牙刷和梳子。喷刷颜色的顺序可任意,可以喷三种颜色,也可任选其中两种颜色。
5.幼儿操作,提出制作要求:
⑴、蘸颜料时不要蘸的太多,如果多了可以让它滴掉一点再刷。
⑵、喷刷时用力要均匀,不能碰到纸。
⑶、制作时不要着急,喷刷时不能移动画纸和放好的彩纸图形。
⑷、等颜色干了以后再取下图形,注意保持桌面、画面的整洁。
6.集中交流:
1.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评价:哪些作品图案优美,色彩漂亮,作品干净。
2.亲子活动:将制作好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或好友。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牙刷、梳子、各种形状、材料等物品,发挥幼儿想象力,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喷刷画。该活动选材较有新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能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工具,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学习新的画种--"喷刷画",本次活动趣味性、活动性较强。幼儿在活动中能边玩边学习,在娱乐中体验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此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促进了动手能力的发展。
第1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讲述自己家房子的样子及周围的景物,并能运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来。
2、欣赏优秀的儿童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新房子及周围的景物。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两张优秀的儿童画范画一张白纸、铅笔及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课堂引入:师:小朋友们每天被爸爸妈妈从幼儿园接走后都去哪啊(引导小朋友们说"回家")
家在小朋友们的印象中是什么啊?(引导小朋友们说"是一幢大房子")
那小朋友们的家的房子都长什么样子啊?(举手发言讲述)
老师现在给每位小朋友发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小朋友们把自己脑海中家里房子的样子简单的画出来,五分钟后老师看看谁画的最好哦
2、欣赏优秀儿童画师:老师手上有两张画也是关于新房子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www.banzhuren.cn
(1)出示第一幅:《蘑菇房子》
提问:这是一幢长的什么样子的房子啊?是用什么建造的啊?有什么颜色啊?里面都住了谁呀?房子周围都有什么啊?
(注:这是一幢蘑菇式样的房子用蘑菇造的有一扇木门屋顶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蘑菇点房子周围有小草和木栅栏)
(2)出示第二幅:《冬日里的房子》
提问:图画中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啊?是什么季节啊?房顶上覆盖着什么啊?房子旁边的小树、小草是怎么了啊?房子前边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啊?
(注:房子是红色的有烟囱屋顶上覆盖了雪是冬季的房子小树枯了小草黄了屋子前边有石子路)
3、图画创作:
(1)师:如果小朋友们有一幢新房子,你们想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想房子的周围有些什么呢?(幼儿进行自由讨论)
(2)请幼儿发言说出自己心目中新房子的样子,教师出示范画(例如草地上的房子)
4、展示交流:
幼儿分组进行互相欣赏,互相提意见看法。
活动反思:
房子是孩子们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对于房子孩子们并不陌生。所以这次课我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主题,先从谈谈自己家的房子开始,慢慢的引入我设计的房子中来。
新《纲要》指出:“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美术活动,使得幼儿能够结合绘本的特点,发挥幼儿的想象。
第1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排水画的技法,表现五颜六色的菊花形象;
2、在观赏的基础上能够画准菊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3、感受排水画与其它绘画的不同风格特征。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菊花一盆;幼儿操作纸、油画棒人手一份;深色颜料若干盘、毛笔若干、报纸大量。
活动过程:
一、观赏菊花,了解菊花的主要特征
(1)秋天来了,你知道哪些花开了吗?(一串红、菊花等)
(2)谁来说说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3)看看,菊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师幼共同小结:菊花的花瓣是一丝丝的,细细长长的,有点弯曲,颜色有紫红的、黄色的、白色等五颜六色的。
二、学习画准菊花形象的技能
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画菊花,老师一旁讲解技能要点:找好一个中心点,向四周发散画出一丝丝的弯曲的花瓣。
连续晴2——3名幼儿上前在同一张纸的不同地方示范画菊花。
老师提醒菊花要画得大,颜色要有力、均匀。
三、探索用排水画的手法表现菊花形象
(1)欣赏幼儿用书上的排水画作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作欲望;
(2)老师示范用水粉颜料有序地刷出底色。将上述幼儿示范的作品放在报纸上,选择一种颜料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一排一排地刷好颜色。要点: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刷。
四、幼儿创作活动:
老师巡视指导,提醒:
(1)合理布置画面,画面一定要丰满,主体菊花一定要画大颜色要画深画均匀;
(2)可以用勾线笔画花瓶的造型,也可以直接用油画棒画;
(3)刷颜料时应注意顺着一个方向刷,注意保持桌面整洁,刷好颜料后的作品放置在一旁晾干。
五、展示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专门的展区《彩色的菊花》,供幼儿欣赏排水画特有的艺术效果,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幼儿都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20篇教案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特别喜欢看漫画。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漫画书来看,常常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漫画也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着孩子们,它夸张的手法、幽默大胆的想像、简洁的图文、出乎意料的结局,正符合孩子们阅读和欣赏的特点。因此。我选择了漫画欣赏这一新的教育内容,将美术欣赏与语言讲述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引导幼儿从艺术的领域去欣赏漫画.从语言的领域去读懂漫画。使幼儿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像。
重点难点:
1.欣赏和感知理解漫画作品.需要幼儿集中注意观察,这也是能否达到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从活动开始便设置了一个个悬念,直到结尾也就是高潮部分,我没有直接揭晓答案,而是留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想像空间。这样,使幼儿的注意得以长久保持。
2.了解漫画特点对幼儿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也不是一次活动所能完成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不能空洞地将一些抽象的词汇灌输给孩子们听,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和让幼儿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有机渗透在活动中。我还设置了漫画墙作为准备和延伸活动,长期贴在教室里,使幼儿自己从中慢慢体会,不断深入地了解漫画。
活动目标:
1.理解漫画作品内容,尝试运用语言和图画刨编故事结尾。
2.通过漫画欣赏、初步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更加喜欢漫画这一艺术形式。
3.养成细致观察和大胆想像的习惯。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漫画书《父与子》一本,完整的4幅漫画作品、不加背景的图4一幅。
2.供幼儿续编添画的作业纸每人一张、黑色水笔每人一根。
3.布置一个漫画墙,上面贴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单幅的、连环的、黑白的、彩色的、有趣可笑的、充满幻想的、讽刺褒贬的)。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漫画墙前面自由欣赏漫画。
2.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漫画吗?为什么喜欢?(可根据幼儿回答归纳漫画的部分特点:幽默,夸张;文字很少,小朋友、外国人不识字也能看懂;有彩色,有黑白:简单,一目了然……)
3.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漫画的特点。
介绍漫画书《父与子》及作者,为幼儿理解作品做铺垫。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漫画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卜劳恩很爱自己的儿子,常常把父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画下来。
介绍漫画作品名称《假日的第一天》,出示图片1~3幅,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讲述参考
第一幅: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还在唾梦中,爸爸和一个叔叔轻手轻脚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要给儿子一个惊喜。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轻手轻脚”?还可以用什么词?
第二幅:他们轻轻地把儿子抬上了汽车。
第三幅:儿子睡得可真香,还没有醒。汽车开在马路上,马路上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们。父亲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大家别吵醒儿子,指挥交通的警察也让大家保持安静。
师:猜一猜,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出示第四幅没有背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儿子的表情,想像、讲述。
分组讨论:每组一名幼儿将自己小组讨论中最“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出示漫画原稿,感受漫画带来的惊喜与幽默。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
讲述参考:父亲把儿子抬到了森林里(或公园里、牧场)。太阳出来了,儿子醒来一看吃惊极了:“咦,我是在梦中吗?”他看到了……以为在做梦呢。爸爸躲在树后悄悄地笑了。
4.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5.幼儿完整讲述漫画作品。
延伸活动:
幼儿尝试用漫画的手法创作故事结尾。
教师:今天,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像,编出了和画家不一样的故事,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做个小画家,把你们编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给每个幼儿一张缺少背景的作业纸.幼儿创作漫画结尾。
活动反思
1. 与幼儿一日常生活紧密相联
对于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来说,一日活动既丰富又有规律,
孩子们对一些固定的活动时间已比较熟悉。从他们的一日生活入手,设计组织活动,既激发和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通过感知特定时间与相应活动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幼儿对时间的连续性、可测量性的认识。
2. 巧妙利用幼儿的手表
过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认识时间时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拨钟面,由
此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孩子对于分针的走动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时针的变化,如在拨半点时,他们常常把分针指在数字6上,而时针依然指在整点数字上。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活动中采用了孩子们的手表,它的时针和分针是连动的。在拨拨玩玩中,孩子们知道了拨动的方法,又弄清了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
3. 鼓励幼儿运用生活经验
这次活动,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制作内容,供他们选择。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时间。有的说“我要8;00起床”,有的说“我10:00要去学钢琴”,有的说“我下午3:30去超市买东西”。孩子们制作的时间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4. 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
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有利于孩子积累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为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孩子们的作品既可布置在墙面上,也可悬挂在空中。这些作品成了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孩子们不时地议论、指认,主动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
第2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签作画,表现棒棒糖的螺旋状花纹。
2.体验在情境中作画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堂准备:实物棒棒糖、范画、PPT。
材料准备:棉签、水粉颜料(红、黄、绿)。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幼儿行为指导要点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熊,来听听小熊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提问:小熊最近在忙些什么呀?
做礼物做棒棒糖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二、观察实物,初步感知提问: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呀?在圆圆的糖上你还看到了什么?像什么?
小结:棒棒糖身上有着一圈一圈的花纹,这样的棒棒糖又好看又好吃,小动物们肯定会喜欢。圆圆的、红色的、上面有线(蜗牛线)一圈一圈的线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螺旋线特征。
三、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1.欣赏范画,观察不同样式过渡语:瞧,小熊为小动物们做了这么多棒棒糖呢!
提问:这些棒棒糖都一样吗?
2.教师示范,讲解操作方法导语:让我们来看看小熊是怎样来制作棒棒糖的!
导语:五彩棒棒糖还需要小魔咒哦!
儿歌:从里往外绕,先绕一个小圈圈,小小的小小的,再绕一个大圈圈,一圈又一圈,最后插紧小棒子。
过渡语:小熊为了做棒棒糖啊,的确忙坏了。你们想不想来帮帮它?
我也想帮帮这只热心的小熊!为了帮助小熊,我还准备了一些小工具哦!
介绍操作材料。(棉签)儿歌:小棉签,蘸一蘸,亲亲大白纸,从里往外绕,先绕一个小圈圈,小小的小小的,再绕一个大圈圈,一圈又一圈,最后插紧小棒子。
(1)幼儿尝试徒手练习导语:能干的小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做棒棒糖。
(2)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提问:哪个能干的小朋友愿意上来来试一试做个棒棒糖呢?
不一样有大有小有红的、黄的……幼儿徒手练习教师用儿歌的形式渗透作画方法和要求教师引导其他幼儿也徒手练习,并共同用儿歌提示示范操作的幼儿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导语:让我们一起加油帮小熊做更多圆圆的、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棒棒糖吧!(做完的棒棒糖放置黑板。)幼儿选择不同颜色进行以儿歌形式不断提醒幼儿操作。
五、幼儿欣赏作品,教师评价。
提问:大家做了好多棒棒糖,你喜欢哪根棒棒糖?我们请这位小朋友来说说吧?
小结:小熊看到你们帮它做了这么多好看又好吃的棒棒糖,会说些什么呢?彩色的、大的、有花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以及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并不刻意去要求幼儿,棒棒糖要画的有板有眼。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作画动机和信心都身份的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浇灭他们的信心,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信心是关键。只要他们愿意动手,愿意画,我都会给于肯定,“你画的真棒,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的?你的棒棒糖要送给谁吃呢……”这时幼儿的情绪高昂,这是好事,可这也导致场面有点小小的失控。比如在提问“你吃过什么味的棒棒糖?”时,教室就像炸开了的锅,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他人学,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扎实。
第22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撕纸的技能,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认识红、绿、蓝三种颜色,知道多种颜色在一起就是彩色。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教具:小牛、小青蛙、小兔、小猫教具各一份学具:小盘子、小白兔、红、黄、蓝三色蜡光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今天,小白兔过生日,它邀请了许多的小动物来参加它的生日聚会,它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听!谁来了?跟小牛打个招呼吧!
(二)认识红、绿、蓝三种颜色
1、小牛的衣服漂亮吗?谁来告诉我小牛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完整讲述)噢,今天,小牛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真漂亮。
2、看!谁一跳一跳的走来了?我们来学小青蛙走路。今天,小青蛙也穿了一件新衣服,它的衣服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完整讲述。
3、听!哪个小动物又来了?“喵—”谁来告诉我小花猫今天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完整讲述)小结:小动物们都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小牛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小青蛙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小猫又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再次复习三种颜色
4、小动物们的衣服真漂亮,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它肯定也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穿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幼儿自由回答。那,我们来帮它小白兔做件新衣服吧。
(三)学习撕贴的技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叫蜡光纸。看我是怎么帮小白兔做衣服的。
手指紧紧把纸拿,轻轻撕个小口子,撕呀撕,撕呀撕,一直撕到底,撕出一个小长条,挤一点,撕一下,撕出一个小方块,轻轻放进盆子里。伸出小手来学一学。请个别幼儿操作。
最后把小方块从上直下一块一块贴上去。
老师在旁边的桌子上为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蜡光纸,请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比一比,谁撕得又快又好,先撕好的小朋友,老师先吧小白兔送给他。
请小朋友带着你的小白兔,告诉客人老师你给小白兔做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小朋友结束后坐到椅子上。给小白兔做红衣服的小朋友请起立,做黄衣服的请起立,做蓝衣服的请起立。
(四)认识彩色小朋友帮小白兔做的衣服真漂亮,表扬表扬自己。今天,老师也帮小白兔做了一件新衣服,这件衣服上都有什么颜色呢?
许都颜色放在一起好看吗?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彩色,一起说一说。
(五)结束
小白兔穿上新衣服真开心,也邀请我们去参加它的生日聚会呢,听!聚会马上要开始了,吃蛋糕去。
反思:
围绕“我喜欢”这个主题活动,我设计了这一节课美工撕纸《给小动物穿衣服》,活动目标是初步学习撕纸的技能,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并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知道多种颜色在一起就是彩色。
孩子们对小动物是非常的喜欢。活动一开始,我先以小白兔过生日故事意境吸引孩子们,在通过小动物的叫声导出小动物,让孩子们来学一学小青蛙是怎样走路的,让他们来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使他们更加感兴趣,更好的融入到活动中来。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衣服,完整讲述每个小动物的衣服颜色,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撕纸技能时,我创编了幼儿简单易懂的儿歌,让孩子们来理解和掌握,从小朋友的操作过程来看,孩子们通过儿歌的形式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撕纸的方法,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和手眼协调能力。活动结束部分,通过让幼儿欣赏彩色衣服,再次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让幼儿知道许多颜色放在一起就是彩色。最后以参加聚会结束。
在活动中,虽然,孩子们都能融入到活动中来。但从活动过程来看,孩子们由于刚入园的年龄特点,不敢回答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慢慢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让他们敢说,会说。
第2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小汽车轮子进行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
2.体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辆小汽车来幼儿园,幼儿事先有玩汽车玩具的经验。
2.每组1张大绘画纸。
3.在浅盘子里分别放入各色浓度适中的水粉颜料,抹布若干。
4.示范画1幅。
活动过程
1.欣赏汽车轮子滚画。
(1)展出示范画。“猜猜这是谁的脚印,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小汽车很快乐,它去过海边、山上、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迹(车轮印)。
2.尝试用汽车轮子滚画。
(1)幼儿分组作画:将玩具汽车蘸上颜料,在纸上来回滚动,看看每辆车的轮胎印有什么不同。
(2)幼儿可以多滚画几次,感受色彩交叉重叠的特殊效果。
3.讲讲我的画。
将作品展示在墙面上,幼儿共同欣赏、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的汽车沿着怎样的路线开,它要开往哪里。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第24篇教案
目标预设
1.在情境中能用简单地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各种姿态。
2.大胆添画,感受画面的动感美。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用单线条的不同方向来表现树叶的手脚,表现出树叶飞舞时的不同姿态。
2.在感受树叶飞舞时的欢快情境中为小树叶添画上开心的表情。
设计理念
生成是相对于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着的预成而言的,生成是教师与幼儿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的过程。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中所关注的事物,结合季节的特征,让幼儿运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常见的事物--树叶,感受到秋天落叶的动态的美。
设计思路
1、情感的体验: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和形象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没有能力去表现,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帮助幼儿唤起表现物体清晰的意象,从而慢慢激发幼儿想画的欲望。在这个活动中从音乐入手结合幼儿平时观察到的树叶飞舞的情景进行想象,从语言说的想象再到用动作自由表现的想象,从静到动,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也满足了他们情感的需要,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来参与美术活动。
2、情境的创设:在这个活动中创设了给小树叶拍照的游戏情境也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游戏,对于美术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用拍照的这个游戏情境可以淡化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痕迹,让他们在动动玩玩中来得到绘画的乐趣。
3、形式的多样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绘画或是涂色,那么幼儿将会失去兴趣,我们将提供不同的绘画的材料如棉签蘸了颜料来表现、彩色的蜡笔来表现等,最后展示他们作品的时候可以放在一个大的秋天树林的背景图中,这样虽然是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小树叶的动态,但丰富的色彩的渲染与音乐的烘托,让幼儿从视听的美感刺激进一步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前两天我们在散步的时候,看见小树叶都离开了大树妈妈,现在仔细听听这段音乐,猜猜小树叶在空中可能会做什么?
(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
2、跟音乐来表现小树叶欢快舞蹈师:请你们也来做小树叶,跟着音乐一起跳舞,想想你会怎么跳,音乐停止时请摆一个你觉得最好看的动作。
3、教师示范:给小树叶来拍个照师:小树叶们的舞蹈真优美,我要给大家拍个照。(请一个孩子摆好造型,其他幼儿仔细观察手和脚的动作)师:这片小树叶的手是往哪里的?脚呢?(边引导幼儿说,老师边在树叶上用笔画出手和脚相应的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姿态)照片拍好了,看看和这片小树叶跳的舞一样吗?
4、请能力强的幼儿来给小树叶拍照。
师:谁也想来给其他的小树叶拍个照呢?拍照的时候要仔细看好小树叶的手和脚是什么样子的。
5、幼儿绘画,尝试用简单地线条来表现树叶跳舞的样子。
师:还有很多的小树叶都想拍跳舞的照片,你们愿意去帮助它们吗?想想小树叶在跳舞的时候它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对了,笑起来拍出来的照片会漂亮哦!
6、展示欣赏作品(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把拍好的照片展示在大树林背景图中)你的小树叶是怎么跳舞的?你最喜欢那片小树叶跳的舞呢?
我们一起来跟着小树叶跳一个舞吧!
教材简介:
在孩子的眼里,秋叶飘落是对秋天最直观的感受,在一次午后带孩子们散步的时候,秋风吹来,一片片树叶从空中悠然地飘落,孩子们兴奋地喊了起来:"快看,小树叶飘了下来,象在跳舞呢!"是啊,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树叶犹如爱跳舞的精灵正在翩翩起舞。既然孩子们是如此的感兴趣,那么怎么样来把孩子眼中的跳舞,引导他们用一些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呢,于是生成了"小树叶的舞蹈"这个美术活动。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一步步提问,幼儿回答问题,加深对这个活动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一步步的铺垫,幼儿能对接下来的作画有个准备,再加上相应的指导,幼儿能画出令人满意的画作。
第2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
2、借助儿歌语言和动作,感知用曲线的轨迹表现毛线团。
3、敢于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毛线团,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小猫图片若干、纸油、画棒、毛线团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小猫今天自己在家玩,它在家里找啊找,突然它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是一团毛线。小猫开心地玩着毛线,一会,它把毛线扯了一大堆出来。毛线就乱成了一团,小猫没办法把毛线绕回去了,小猫可着急了,但它想不到好办法,于是很不开心。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好办法,帮帮小猫吧。
幼儿:好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猫。
幼儿:我们把这些毛线收起来。
幼儿:我们把这些毛线绕起来吧。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那你们会怎么绕毛线吗?
2、幼儿尝试。
(1)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猫的忙,把这里的毛线绕回去吧。
——教师把毛线绕回去,幼儿跟着教师的动作用小手学习绕毛线的动作。
——教师边绕毛线边念儿歌“绕线团,绕线团,一圈一圈往外绕,越绕越大哦,越绕越大,毛线团绕好了。”
让幼儿打练习几遍在进行实物操作绕毛线
(2)幼儿用笔自己尝试从里到外绕圈的方法进行绘画。
师:刚刚我们帮小猫绕了一些毛线团我们能不能再多帮小猫绕几个呢?我们在纸上帮小猫绕几个毛线团好吗?
用笔在纸上找到一点,从里向外画螺旋线一圈一圈往外面画越来越大,在画毛线时要花的均匀一点,不要把毛线弄乱了。
——我们一起来绕毛线。看看谁把毛线绕得最好。
——引导幼儿边绕毛线边念儿歌。增加趣味性。
作品欣赏
我们一起来看看宝贝们绕的毛线吧。你们都很棒,来看看我们画的毛线团像什么?
(棒棒糖、太阳、饼干……)看看谁画的毛线团最好看?哪个毛线团又被弄乱了?
结束部分
我们帮小猫绕了这么多毛线团,小猫真高兴,他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和他一起玩游戏,我们一起到楼下和小猫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我每示范画一个毛线球都会以小班孩子喜欢的童趣话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原本活动中就不活跃的孩子也在老师和同伴的情绪带动下,开口或拍手、跺脚起来。还有,根据几位小朋友也提出了颜色的要求。给我极大的提示,我立即调整了原定的活动进程,把认识颜色融入孩子即时的兴趣学习中,活动中我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把原本单纯练习绘画技能的活动,即时自然地融入了一些数学方面的学习内容。孩子们活动中的受益,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2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用双手交替的方式将彩色纸撕成长条、大小块,进行粘贴造型。
2.能较大胆合理的运用鲜艳的颜料进行点画、印画装饰。
3.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一组一张大的没涂色的小动物图片。
2.红、黄、蓝彩色纸和彩色颜料若干,浆糊、棉签、大花衣服的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漂亮的衣服",感受服装上的条纹、色块图案之美。
师:这里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呀?你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幼儿个别介绍或相互介绍。
2.出示空白的小熊、小兔等小动物底图,交代活动内容及要求。
师:小动物们没有漂亮的衣服穿,真伤心,你们愿意帮他们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吗?。
(1)示范双手交替撕纸。鼓励幼儿撕出长条或小块。(幼儿徒手模仿撕纸动作)
(2)教师将撕好的长条和块状的纸片贴在小动物的身上。
(3)示范手指点画或纸球印画方法,并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分成两组操作,一组撕贴画,一组手指点画。
(1)撕贴画组:桌子上放一个小筐,请幼儿将撕好的彩纸放在小筐里,不要随地乱扔。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将纸条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往下或从左至右粘贴,并注意颜色的搭配。(教师可将纸折成长条后再让幼儿撕,减轻难度)
(2)手指点画组:指导幼儿蘸一种颜料点画后把手擦干净再蘸另一种颜料点画,并注意色彩的搭配。
4.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美工区中可提供材料继续制作。
反思:
孩子们对小动物是非常的喜欢。在活动中,虽然,孩子们都能融入到活动中来。但从活动过程来看,孩子们由于刚入园的年龄特点,不敢回答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慢慢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让他们敢说,会说。
第2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揉团和粘贴的基本方法。
2、愿意用白色皱纹纸揉成团,粘贴成一碗白米饭。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两筐白色皱纹纸,两盘浆糊和两块抹布;
2、宝宝用书人手一册;
3、范例大碗一个。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宝宝吃饭》,引出主题。
教师(边翻书边讲故事):吃饭了,宝宝跑来跑去。他一会儿……奶奶来了,对宝宝说:“都怪你自己不好”。后来,宝宝愿意变好了,我们给他做一碗白白的米饭好吗?
2、出示范例,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师:这是一个大碗,这里有许多白纸,怎样变出一粒粒的白米饭呢?让宝宝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示范揉团一用纸团沾浆糊——将纸团贴在碗里。
3、宝宝操作活动《一碗白米饭》。
宝宝搓纸团,贴在宝宝用书的大碗上,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宝宝在大碗里贴许多米饭,让碗装得满满的。
4、展示宝宝的操作材料,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5、师:宝宝说:“谢谢宝宝给我做这么多香喷喷的白米饭”,宝宝还说“我们一起来吃饭吧!”
6、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念儿歌《白米饭》。今天这一活动我分两次进行。
第一个活动是让宝宝学习揉纸团。在学习过程中宝宝基本能运用老师教的技能练习,只是宝宝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善,多数宝宝不肯自己动手搓,要老师不断提醒和鼓励才动一动。
第二个活动重点学习粘贴,宝宝第一次接触胶水,我重点示范了蘸胶水的方法。可是在活动中许多宝宝根本不按老师的方法,拿着纸团直接按在胶水里。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第2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压扁的技能。
2.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压印活动,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肌理明显的实物饼干每组一盘。
2.各种肌理明显的废1日材料,如毛线、纽扣、木棍、石头、网袋等。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饼干,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饼干。请你仔细看看,饼干是什么样的?你在饼干上发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饼干的形状和饼干上的纹理。(幼儿自由讲述)
要点提示:
帮助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对幼儿制作陶艺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从饼干的形状和饼干上不同的纹理两个方面来入手,重点在观察饼干的肌理、花纹上,为幼儿后期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示范,重点讲解陶泥搓圆后进行压扁和用废旧材料压印的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上面压印出的各种肌理,并相互交流各自运用的不同材料。
教师:利用人们丢弃的一些废旧材料,可在陶泥上制造出不同的肌理,从而使陶艺作品更漂亮,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5.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饼干放进“饼干屋”或“超市”,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角色游戏。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第2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尝试运用各种常见的蔬果进行印画。
2、能进行创造性地装饰,丰富画面。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胡萝卜印画的基础。
2、材料准备:各种常见的蔬菜(大白菜、莲藕、蒜头、胡萝卜、辣椒等)、各色颜料、调色盘。
3、幼儿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1、用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大家知道现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许多蔬菜宝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认识吗?”(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蔬果的名称、颜色和吃到嘴里的味道。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蔬果的切面进行印画。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些蔬菜切成两半,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可以怎样切。”(引导幼儿发现横切、斜切和竖切三种切法会出现的不同形状。)
(2)教师演示分别用几种蔬菜的切面进行印画。
师:“切好的蔬菜宝宝是什么样的?仔细看一看。”
(3)幼儿尝试用各种蔬菜的切面印画,感受每种印画图形的奇特。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边出示幼儿美术画册,边讲述情景故事。教师:“秋天到了,大森林里的树叶落了,小花谢了,小草枯了。小动物们想请大家帮忙装扮一下他们的大森林。最好能说一说‘我用××蔬菜印树叶,用××蔬菜印小花……’”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和蔬菜创造性地表现树叶、小花和小草。
4、欣赏与评价。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大森林,体验创作的成功。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第30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初步体验用“点”的动作从上而下,一下一下地点画雨滴。
2、学会用抹布擦干净手的方法。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讲解示范。
1、示范画彩色的雨滴。
(1)提问:选个颜色看一看,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我从哪里开始点的呀?
(2)小结:雨滴宝宝是从云朵娃娃下跑出来的,雨滴宝宝要跑出来啦!
(3)师:现在老师想再请出一个颜色的雨滴宝宝,可是它不喜欢我手上有这个颜色,所以我就先把手指在布上擦一擦,“擦擦手指再蘸蘸,点点点”。
(4)提问:这里已经有一个雨滴宝宝了我能不能再点在它上面呀?
2、请一名幼儿来模仿,其余幼儿空手练习。
三、组织幼儿制作。
1、提出制作要求:雨滴要画在云朵娃娃下面。换个颜色再蘸蘸的时候要用布把手擦干净,伸出手指再蘸蘸,点、点、点,擦手指的时候要擦干净哦,这样画出的云朵才漂亮。已经有雨滴宝宝的地方不能在点了,雨滴宝宝不要挤在一起。这样不漂亮。
2、巡回指导个别幼儿制作,帮助幼儿困难的幼儿。
三、展览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一个“手指点画”,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手指点画,兴趣非常高。活动前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观察雨滴落下来的方向“从上往下落”,老师在讲解示范时看的非常认真,知道要“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换一种颜色之前要把小手擦干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小朋友是随意点雨滴,并没有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点画。另外,还有部分小朋友忘记把小手擦干净就换颜色进行点画。经过多次提醒,情况才有所好转,今后在“手指点画”方面多加练习。
第3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画连续★的直线,尝试用线条表现不同的叶脉。
2.学习观察各种叶脉,能大胆的作画,并对观察活动感兴趣。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进行拾落叶,观察叶脉等活动,收集各种树叶(注意叶脉有明显差异)。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3.诺干铅画纸和各种画笔。
活动过程:
1.展示各种树叶,让幼儿仔细观察实物树叶和教学挂图种的树叶。
★教师:看小树叶身上有什么?花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出示叶脉不同的树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叶脉。
教师:这片树叶穿的衣服和那片树叶一样吗?花纹像什么?你还看过哪些树叶穿的衣服和它们不一样?
★欣赏教学挂图上的各种树叶叶脉。
教师:小树叶身上的花纹叫叶脉,是从中间的茎长出来的,一直长到树叶边上,一条一条的,像小路,像蜘蛛网,还像鱼骨头。
2.教师请幼儿示范并讲解。
教师:请小朋友来给小树穿上漂亮的衣服,现在叶子的中间画上长长的茎,从一端连着画到另一端,再画很多很多的小叶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大胆的画出连续的长直线。鼓励已掌握技能的幼儿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叶脉。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教师:看看谁给小树叶穿的"衣服"最漂亮?那篇树叶的"衣服"和别人不一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引导。本次活动,我通过一段儿歌让幼儿来完成叶脉的绘画,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在让幼儿观察叶脉的时候,可以出示不同的叶脉,不要单一的看一种,这样会限制幼儿的思维。
第32篇教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一上一下画折线
活动目标:
1、幼儿进行画折线的训练,使幼儿的手部运动灵活。
2、引导幼儿尝试大胆、随意地绘画,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有一盒水彩笔。
2、有折线图案的栅栏。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水彩笔。
今天我们要交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水彩笔(让幼儿齐声复述一遍),它幼儿许多种颜色,可以画出不同颜色的画。画画的时候,要用右手,也就是拿勺子的这只手握笔,握笔的时候,要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食指按住它。请小朋友跟老师一样拿笔,比比看,谁拿得对。
教师巡回走动示范,让幼儿看清楚如何握笔,同时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握笔方法。
2、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大胆随意地画,同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法。
(1)教授儿歌:
上山、下山、上山、下山小白兔翻过了一座座大山
向下、向上、向下、向上汽车下山又上山
一上、一下、一上、一下洒水车救火车开下山冈
一下、一上、一下、一上公共汽车开上山来
向右、向左、向右、向左小兔子转进山窝窝
一右、一左、一右、一左小海龟爬上沙滩找不着窝
(2)幼儿在画面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已开始涂画的幼儿,鼓励没动笔的幼儿开始画,同时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方法。
(3)教师评价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表扬。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第33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对折纸感兴趣,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鱼。
2.感受传统儿歌“一字韵”的特点。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折好的大鱼、小鱼、虾、蟹图卡,有大海的背景图1张。
2.方形彩纸四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彩笔,胶棒等。
3.《大鱼来、小鱼来》语言CD。
4.幼儿学习资源②第1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大海”背景图,引导幼儿猜想:蓝色的大海里,谁在游?
2.教师一边出示“大鱼”“小鱼”折纸作品及“虾”“蟹”卡片,一边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观察“大鱼”和“小鱼”,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对角折“鱼”的方法:将正方形纸对角折成三角形,将边上的两个角向上折,在“头部”画上眼睛。
4.请幼儿学习折大大小小的鱼。
5.请各色“大鱼”“小鱼”到“大海”中游玩。教师协助幼儿将“大鱼”“小鱼”粘贴到“大海”背景图中或幼儿学习资源②中。
6.师幼共同欣赏作品,说说儿歌,感受大海中小动物一起游玩的快乐气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第34篇教案
活动目标: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小班数学下学期教案《神奇的魔术师》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
(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活动反思:
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整个活动中,都以围绕“变魔术”来开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第35篇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雪花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
2、运用撕撕、拼拼、贴贴、涂涂的方法制作美丽的雪花。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颜料、胶水、抹布、刷子、白蜡笔画好的雪花图案、画好的雪花图案。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小雪花的歌曲,让幼儿听着好听的声音一起边唱边跳进教室。)
师:小朋友,冬天到了,你们最喜欢冬爷爷的什么礼物呀?引导幼儿讨论。
师:冬天天气很冷,天空中下起了雪花,小朋友你们喜欢雪花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今天,冬爷爷真的送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礼物,看,放课件。
二、欣赏雪花,教师讲解。
(通过看课件,让幼儿认识下雪了、雪花、雪人的词,并知道雪花有六个花瓣。)
师:今天老师给雪花拍了一张照片,让幼儿看,问幼儿有没有看到呀?没有?可是,这片雪花就在这一张纸上,老师来变一个魔术给你们看看,把他变出来,好不好。
三、介绍一种新的画画工具。
出示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画边讲解。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朋友来帮忙,你们看,他是谁呀?这是刷子,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小刷子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念一遍,(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是一个粉刷匠,小刷子,手中拿,找中颜色做朋友,蘸一蘸、舔一舔,来来回回仔细刷,我的本领真正大”。教师示范,请一名幼儿上来练习。讲解涂色的要领。提醒幼儿颜色未干时千万不能用手去摸画面,如果手上脏了,可以请抹布帮忙。
四、幼儿操作。
请幼儿也来变魔术,一组幼儿撕贴雪花,一组幼儿涂色变雪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颜色未干时千万不能用手去摸画面。
五、欣赏并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手拿作品相互欣赏拍照合影。
延伸活动:打雪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浓厚,选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冬天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知道冬天的特征以及雪花有六个花瓣,整合语言讲述、环境创设、交流互动、动作展现、识字活动、认识了有关雪的文字,并能用语言来表达, 使整个活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在活动中,幼儿对油水分离的美术效果十分感兴趣,她们对颜料刷子刷刷刷后的美丽的冬天景色回味无穷。结合儿歌,运用多种方法撕撕、贴贴、涂涂的方法制作美丽的雪花。采取了分组的形式,每一组都提供了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方法也不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差异,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的积极性。
不足的是一组涂色幼儿动作较快,好象完成了没事了,幼儿有些闲着,这时可以引导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有些什么不同,让他们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这个活动,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更加注意。
第36篇教案
活动目标:
1、 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对制作元宵感兴趣。
2、 初步学习用油泥搓圆的方法。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油泥和一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出示生元宵,问:这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要吃元宵?老师请大家吃元宵,高兴吗?
2、欣赏教师做元宵。教师把一小块油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
3、幼儿学搓元宵。教师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4、让幼儿把自己搓的元宵送给小动物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 ” ,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做圆子,吃圆子,在正月十八的时候呢将会吃面,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将“搓元宵”这节活动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节”同时学会“搓元宵”
第37篇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藕拓印的方法将两个圆连接,并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爪子。
2、大胆地画出小鸡简单的动态。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1、学习用藕拓印的方法将两个圆连接。
2、感受活动的快乐。
活动难点:大胆地画出小鸡简单的动态
活动准备:
莲藕;红、黄、蓝三种颜色;勾线笔每人一支、有色卡纸每人一张。课件。
(除了上述物质材料的准备,还应有经验的准备,如课前观看小鸡的图片,了解小鸡简单的动态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小鸡》引题。(圆脑袋,尖嘴巴,会捉虫,会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二、讨论演示小鸡的简单动态。
1、出示谜底: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提问:请小朋友来想想看小鸡会干什么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3、接下来,王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鸡的故事(播放ppt):鸡妈妈孵了很多鸡宝宝,今天天气真不错,鸡妈妈决定带小鸡到草地上玩耍,其中小黄鸡跑得最快,它早早的来到了草地上,在看前面有没有食物 。
4、草地上又来了一只小黄鸡,瞧,这只小黄鸡正在干什么呢?
哦,可能正在看天上的白云吧?
5、这时小红鸡也来到了草地上,咦,你们看小红鸡正在干什么呢?
哦,它可能正在地上找东西吃呢,两只眼睛正在寻找着什么?
6、两只小蓝鸡出来了,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哦,原来是在争虫子吃啊。
三、学画小鸡
1、出示莲藕,
“这是什么呀?”“两个圆连在一起,像什么呢?”强调头和身体是要紧紧的连在一起的。
2、添画嘴巴、眼睛和两条腿。
“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添画小鸡的嘴巴、眼睛和两条退,画两条腿的时候我们让直线来帮忙,画出两只脚和分开的爪子。
四、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要求:
1)不要将颜料混在一起;
2)藕蘸上颜料印在纸上后,马上拿起。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两个圆连接在一起,引导幼儿画出小鸡的各种动态。
五、幼儿说画。
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来说说自己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
第38篇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剪、贴、撕、画等多种技能有创意的装饰塑料袋。
2.探索塑料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做做玩玩的乐趣。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每人一个)、即时贴装饰物、彩笔、双面胶、剪刀(每人一把)、毛线、教师制作的范例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出示塑料袋,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塑料袋的用处,告诉幼儿塑料袋不仅有多种用处,我们还可以跟它做游戏。
2.欣赏教师范例,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为什么塑料袋鼓鼓的?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怎样装饰塑料袋。
3.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的情况,教师给予适时地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激发幼儿玩塑料袋玩具的兴趣,说说我们装饰好的塑料袋可以怎样玩?如:可以套在头上当头饰, 可以拴上长长的绳像放风筝一样玩等。
5.引导幼儿拿自己制作的玩具,与同伴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说说还可以用塑料袋做成什么?请幼儿收集塑料袋,在手工区继续开展创造性活动,并告知幼儿废弃的塑料袋不能乱扔,要保护好环境。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第39篇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面具与脸谱,比较它们与一般人的脸的不同点;感知脸谱艺术的美。
2、初步画出想象中的脸谱。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记号笔、课件、一张面具、一幅平面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1、看看这些像什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2、(老师带上面具)老师戴的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吗?
刚才欣赏的与老师戴的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叫什么名字?(面具)
3、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面具。
4、(出示脸谱)这两张与我们刚才看的面具有什么不同?
5、这些又像脸又与面具不同的也有一个名字,叫脸谱。(出示平面图与面具比较)
6、其实每一张脸谱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比如这张脸谱(国王),老师能想象出一个优美的故事,请小朋友听我讲。
7、小朋友也试着想象一下这张脸谱(公主)画的是谁?她最喜欢什么?
小结过渡:欣赏了这么多脸谱,小朋友知道了脸谱与我们的脸有很多不同,它们很夸张,但这些夸张的脸谱能让我们想像出很多故事,所以它是一种很美丽的艺术。如果请你来画一张脸谱,你会在脸谱上画些什么、编一个怎样好听的故事呢?现在让我们想一想然后画一张脸谱试试。
二、想象创作。
1、老师加强观察,及时介绍不同于别人的图案,同时也用提示性的问题帮助较低层次的幼儿,如在脸上画一个嘴巴,表示妈妈的吻,可以吗?
2、对于先画好的幼儿建议他们涂色。
三、交流分享。
1、幼儿介绍自己画的脸谱。
2、提出下次涂色的要求。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中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第40篇教案
设计思路:
圆形是幼儿熟悉的图形,一个个简简单单的圆,添画几笔就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常见的物品,他们对此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会觉得既亲切又趣味十足。本活动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多感官参与的方式,让幼儿认真观察画面,尝试理解画面内容并能清楚地讲述。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个或几个圆组合添画成各种物体。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绘画能力。
3、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体验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一个或几个圆组合添画成各种物体。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添画,制作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课件 (2)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后面贴好双面胶),绘画纸,彩笔,展示板,
2、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对于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上有圆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王老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乖,所以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我还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师:听,小客人和我们打招呼呢。圆形娃娃: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娃娃。师:哦!原来是圆形娃娃呀,我们一起和小客人打个招呼吧。幼儿:圆形娃娃,你好!师:圆形娃娃有个特殊的本领,他会变魔术,老师昨天和他学了一招,只要我们说咒语:圆形圆形,变变变。圆形就能变成各种物体。不信我给你们变变看。
2、老师表演变魔:;师:小朋友,看看老师能把一个圆形变成什么?我得请你们来帮忙,帮我说咒语。幼儿:圆形圆形,变变变。出示幻灯片。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的吗?幼儿:把一个红圆形四周添上线条就变成红太阳了。师:小朋友说的真好!看两个圆形又能变成什么?出示幻灯片。师:谁来说说我是怎么变的?(幼儿自由回答)继续出示幻灯片。让幼儿说说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先回答,教师总结)
3、幼儿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你们也学会了变魔术。你们想一想:一个圆,两个圆,三个圆,许多个圆还能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师:你想把圆形变成什么?请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4、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师:和老师变了半天魔术,累不累呀。咱们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好吗?和幼儿一起玩"抓泡泡"游戏。(放音乐)问:你们刚才抓到泡泡了吗?幼儿:抓到了。他们哪去了?幼儿:不见了。"他们都跑老师这来了。现在老师就把他们还给你们。请你们用这些圆形也去变一变吧。(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5、展示欣赏:
画完的幼儿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并说说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说完后把他贴到展示板上。
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形还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他们也想让小朋友来变魔术,你们回家后,把他们都请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第41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争当汽车管理员"的游戏,引导幼儿记忆不同颜色、不同车号汽车的排列顺序。
2、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教室环境创设。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师用汽车大卡片12张,汽车大指令卡6张。(教师自制)
幼儿使用资料:指令卡6张,游戏图一张,卡片(一)上的汽车卡片12张。指令电脑人手一份。
2、班级环境设计: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安排颜色、品牌、大小不同汽车的墙饰一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通过感知体验,提高幼儿对汽车的兴趣,丰富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入活动:
1、教师请幼儿听声音:"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问幼儿:"哪来的汽车喇叭声音"。
2、汽车很多,请幼儿想方法我们让汽车停在哪呀?(引出"停车场"以和"汽车管理员")
(二)游戏:"争当汽车管理员",选拔汽车管理员"需要闯三关"。
1、第一关:"看谁记得准"。
(在玩具架上摆放出三层分别是颜色不同、品牌不同、车号不同的三排汽车。)
玩法:教师带领幼儿在汽车城里看,找出哪辆汽车开走了,并找出记忆方法。
2、第二关:"看谁记得快"。
游戏(1)
玩法: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指令卡给汽车排队,"看谁记得快",并找出记忆方法。根据幼儿实际和兴趣点,此环节可玩2-3次。
游戏(2)
玩法:幼儿自选一张汽车大卡片,四人组成一张指令卡,让其他幼儿观察、记忆排列顺序,片刻后转身背向其他幼儿,其他幼儿根据记忆进行排队,看谁记得快。根据幼儿实际和兴趣点,此环节可玩2-3次。
3、第三关:"看谁记得多"。
玩法:幼儿自选一个裁判,三人一组根据多张指令卡分别进行记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根据记忆进行排队"看谁记得多"、排的对。
(此环节规则,幼儿记对一次就得到一个指令卡,以得到指令卡多的幼儿为胜。)
(三)根据以上的闯关成果,选出今天的"汽车管理员"贴上标志给予鼓励。
活动延伸:
将游戏资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幼儿在活动区中两人或多人一组继续进行记忆游戏。
研讨:
此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准确记忆颜色和数字组合的排列顺序,通过游戏幼儿从一个层面上的记忆,逐步过渡到两个层面上的记忆,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符号类信息的记忆能力。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兴趣,教师结合中班幼儿对颜色已很熟悉特点,由颜色记忆排序再到颜色和数字同时记忆排序。使活动层层深入,最后选出今天的"汽车管理员",幼儿从中体验到胜利的快乐。由于每个幼儿的记忆方法有差别,教师应在活动中,多关注、多强调幼儿记忆的方法,并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自身的记忆方法,形成互动,达到经验共享,提高幼儿。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选材的生活化,强调教材来源于生活、又服务、回归于生活,就是重复考虑了孩子的形象思维这个特点,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教育特点。于是,我选择了“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汽车”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最熟悉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幼儿在成长中不断看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汽车及玩具,对汽车自然产生了兴趣与爱好。在活动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能积极的参与,可以看出幼儿对汽车知识是那样丰富,思维是那样活跃。
第42篇教案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以下这节课教材新颖,内容新奇,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夸张的手法画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滑稽形象,体现出爸爸高大的形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多优质免费教案欢迎关注查看。
【活动目标】
用夸张的手法画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滑稽形象,体现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爸爸的衣服一件,范画一张、蜡笔、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请一名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毛衣进活动室)
XX小朋友今天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衣服不是他的,很大)
你穿的是谁的衣服?(爸爸)
你们看,爸爸的衣服穿在小朋友身上是怎么样?(很大、肥肥的)
为什么?(爸爸的个子很高,爸爸身体胖胖的)
二、讲解示范。
你们想不想穿一穿爸爸的衣服,(想)教室里没有爸爸的衣服,我们来画一件爸爸的大衣服。(示范画爸爸的大衣服)
我们来穿一穿爸爸的大衣服。(添画上幼儿的头、脚)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要把爸爸的衣服画的大大的,显示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四、结束。
让我们穿上爸爸的衣服到外面去。
【课后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要使幼儿对学习保持稳定的兴趣,所选教材必须新颖,毫无新奇的学习内容会使他们感到厌烦。怎样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好大的爸爸》感兴趣,我反复地思考决定用“我穿爸爸的衣服真滑稽”这一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活动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谢沐杨小朋友穿上一件大毛衣到活动室,让幼儿观察谢沐阳小朋友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看到谢沐阳这一滑稽的样子,小朋友都很开心地笑了,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孩子们很好奇,很想知道谢沐阳为什么要穿上这件大毛衣到活动室。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我对幼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谢沐阳小朋友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能接着我的话题马上回答:“衣服太大了。”“手看不见了。”“肚子也看不见了。”……“对,那沐阳你告诉小朋友你穿的是谁的衣服?”沐阳大声地说:“是我爸爸的。”哦,原来是爸爸的毛衣,孩子们恍然大悟。在这一环节里,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同爸爸相比,“爸爸个子很高,自己个子很矮”。在第二个环节里,我是这样设计地,请小朋友画一件爸爸的大毛衣,让自己穿一穿,感受一下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的样子。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一个个都很快地描绘出这样一副画:爸爸的毛衣大大的,自己的头会变得很小,手会藏起来看不见,衣服下面只能看见自己的一双小脚。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真滑稽。
在整个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舒适地学习环境,使他们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出小朋友穿着爸爸衣服的滑稽形象,体现出爸爸高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