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语言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 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2、大班科学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生成: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即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一次无意的科学小实验。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我们给幼儿讲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后,请孩子回家做了实验。第二天,有个孩子告诉我,他做了实验,结果水没有到瓶口,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为了验证他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我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孩子自己发现的现象,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学习活动——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课件。纸剪的石子、沙子堆积图,实验记录表一张。
2、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两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个漏斗。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师:乌鸦是怎样喝 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6个人一组,每组有3个瓶子,可以怎样做?
师:两个人一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提问: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吗?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用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两个人合作,做好实验后分别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3个瓶子里的水?
(四)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1、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这是老师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图,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了,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沙子之间的缝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还有一点水在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一点水。
(五)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
活动延伸:
1、尝试用其他材料做实验,并做记录。
2、讲述新编的《乌鸦喝水》的故事。
活动反思: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乌鸦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励孩子知道以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3、中班科学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桂圆若干。
②实物图片三张。
3、一瓶绿茶,两杯一样多的橙汁、绿茶,乌鸦一只,数字翻牌卡2个。
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冬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这是什么?(小量杯)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幼儿估计、猜测)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4、请你们动手量一量,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4、请幼儿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枣 蚕豆 花生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一)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1、出示乌鸦:现在,乌鸦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绿茶,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绿茶)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吧!(引导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绿茶?为什么是黑枣?对,最大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
二)比较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
1、小乌鸦喝了绿茶,又感觉有点饿了,它又找来了两份点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圆,可它说不出它们谁大谁小,谁知道?
2、“谁来帮小乌鸦区分圣女果和桂圆的大小?”(请幼儿想办法并提供两只一样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测量不出它们的大小,那我们能不能用乌鸦喝水的方法来比比圣女果和桂圆究竟哪个大呢?我们分成两对来接力赛,一边是圣女果队,另一边是桂圆队。你认为圣女果大,能让乌鸦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队。你认为是桂圆大的,就加入桂圆队。
4、幼儿竞赛。
教师讲解规则:每次向瓶里放一个果子,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队用最少的果子让饮料满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圆的比较结果和获胜组。
谁来说说,哪组的小朋友猜对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看上去大,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大的,这就要我们多动脑筋,用聪明的方法来比较。
反思:
《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从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以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乌鸦喝水》为活动载体,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幼儿易于接受。活动中,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并获得成功的快乐,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按“引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设计本次活动流程,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4、大班教案《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4.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 大胆想象,尝试讲述故事的不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 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5、大班科学教案:乌鸦喝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乌鸦喝水
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故事都知道乌鸦是通过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后使水位升高的办法来喝到水的,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没有关系呢?我想这可以让孩子来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确答案的,而不是仅仅靠故事来知道结果,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内容让孩子进行小实验,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乌鸦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组: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别是少,半瓶,大半瓶(各两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实验记录纸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小结:原来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三瓶水和石子,请你们看看这三瓶水有什么不一样?
师:有没有发现每个瓶子上都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水位线,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线说明乌鸦可以喝到水。
师:那是不是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
师: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
师:那我们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够喝到水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等一组小朋友都做好实验了,那请你们把实验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找一张桌子开始实验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实验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纸上的结果。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红水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水还是没有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实验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还是和刚才一样的三瓶水,但是里面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把石子换成沙子来做这个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大家听仔细:还是和刚才一样四人一组,因为沙子比较细,所以老师请了小漏斗还有沙子和筷子来帮忙,注www.qinzibuy.com意不要把沙子洒出来,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而且这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取材料了,老师已经帮大家分配好,请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来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拿好就开始实验,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先来拿(一组一组跟上)
师:巡回观察指导,直到完成实验
师: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小朋友和刚才一样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泼出来,慢慢走。
师:我们一起来看记录纸,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的记录纸和第二次的记录纸上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师:为什么刚才在红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线,而现在加了沙子却可以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图片)我们请小图片来帮个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
师: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对呀!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红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水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课后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6、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
2. 能够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瓶中物体的大小有关系。
3. 愿意动脑思考,体验合作与探索发现的乐趣。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贴有水位线并标有1号、2号的塑料瓶若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组活动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二、交流验证,知道“填石头”能够增高水位
1. 提出问题:刚才的故事中,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道了水?
2. 验证猜测:请一位小朋友来验证“填石头”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结:经过小朋友的验证发现小乌鸦的方法是可行的,石头放进瓶中,水位线真的升高了。
三、动手实验,探索并发现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
第一次实验:取三个2号瓶,并放入不同的材料,观察是否都能让乌鸦喝到水。
1. 提供2号瓶,观察与1号瓶有什么不同。(水位)
2. 引发猜想,2号瓶里的水少,填入哪一种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为什么呢?
3. 操作实验,发现往2号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乌鸦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则不能喝到水。
4. 交流思考,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结:水位线受石子间缝隙大小的影响,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会流到缝隙中,但因缝隙小,剩下的水被挤到上面来,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见得缝隙较大,可以容纳大部分的水,被挤出的水就变少,乌鸦就不容易喝到水了。
第二次实验: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1. 提出问题,引发猜想: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2. 操作验证,交流讨论:“继续在装有大石子的2号瓶内加入小石子和沙子还能继续增高水位线,让乌鸦喝到水。”这又是为什么呢? 将实验结果用对号、或错号标记到小组活动记录单上。
活动延伸:
联系生活,交流经验。让小朋友们想想说说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乌鸦成功的喝到水。
小结:经过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的合作,开动脑筋的思考,找到了很多方法来帮助小乌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乌鸦一样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希望我们都能学习小乌鸦多动脑筋,多观察思考,然后去动手把它解决掉!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转而变成一个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始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目标的制定,再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蜕变的过程。
7、中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目测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五瓶一样多的矿泉水,乌鸦头饰一个,数字翻牌卡4个。
2、粮食图片四张,人手一份:透明小量杯(果冻壳),水彩笔、记录纸、黑枣、蚕豆、花生、圣女果若干
3、事先听过《小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水位升高可借助外力。
幼儿准备:
1、学习记录方法,能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2、听老师指挥能正确操作
3、在操作中自觉体现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秋天)
二、开始部分
T:宝贝们,看,谁来了?
S:小鸟-------乌鸦-------
T: 对了!秋天到了,乌鸦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乌鸦过冬的粮食吧!
S:幼儿介绍小乌鸦粮食(蚕豆、花生、黑枣、圣女果)
三、基本部分
1、介绍测量工具和粮食。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T:(出示果冻壳)看,这是什么?
S:果冻壳 T:今天我们就用果冻壳做“小量杯”吧,用这个小量杯来装一装这些粮食,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
S:请2--3人回答(幼儿估计、猜测)
T: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S:请2--3人回答(幼儿估计、猜测)
T:小朋友的猜测结果都不一样,想不想自己验证下到底能装多少颗蚕豆、多少颗枣子?
介绍活动要求:
T:宝贝们,桌子上有四种粮食,请小朋友们选择两种粮食进行测量,自己动手量一量,把粮食装进量杯,倒出来数一数有几颗粮食,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量杯装的粮食会不一样?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1)T:宝贝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
S:我装了蚕豆子,有20颗-----(教师把豆子的数量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T: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S:我量了。
T:那,你是怎么量的?
S:把花生几颗几颗放进量杯里,把量杯装满。
师小结:为什么同样的量杯、同样的粮食会出现不同的数量?我们小朋友在用量杯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T: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圣女果只能放一两颗,而花生能放十几颗?
S:请2--3个幼儿回答(因为圣女果大,花生小。)
师小结:说的真棒!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T:谁能来说说这几种粮食用量杯装谁装得最多、谁最少,我们用从多到少的排列方式帮它们排排队。
S:请2--3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推理结果
(2)请集体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豆子-----花生---黑枣-----圣女果
3、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1)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话外音)出示乌鸦:小朋友们,我渴死了,有水喝吗?
T:现在,乌鸦口渴了,我们一起帮乌鸦找水喝吧!哇,这里有一瓶矿泉水。
(出示一瓶矿泉水话外音)瓶太高,水太少,我的嘴尖尖的够不着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小朋友帮我想想办法吧?
S:用手拿起来喝水。
T:可是瓶子太重了,乌鸦没有手只有翅膀,拿不了瓶子。
S:请2--3名幼儿回答(把圣女果放进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
师小结: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T:宝贝们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为什么是黑枣?我们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放下黑枣水位就怎么样了?
S:升高了。
教师小结:对了,最大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
(2)游戏:小乌鸦喝水
T: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个好办法,小乌鸦这下可有水喝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吧!
(教师讲解规则)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看谁先让乌鸦喝到水。请宝贝们变成4组进行比赛,每次向瓶子里放一个圣女果,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个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对更快让矿泉水满到瓶口。
(3) 宣布比赛结果
T:宝贝们真棒团结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让小乌鸦喝到了水,乌鸦说要谢谢你们呢。现在我们和小乌鸦一起去户外看看秋天的落叶,let’s,go!(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从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以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乌鸦喝水》为活动载体,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幼儿易于接受。活动中,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并获得成功的快乐,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按“引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设计本次活动流程,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教师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进行了两次探索活动,尝试以个别、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师提供给了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操作材料,有冬枣、板栗、蚕豆、黄豆、大米、鸡蛋、花生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但从活动情况看,如果教师提供给幼儿太多的材料,有时候可能也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反而有点乱,只有提供给幼儿适宜的操作材料,才能发挥材料在活动中的作用,可以选择大小两种材料来比较物体的大小与水升高的关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科学有效的言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指导语可以激发并维持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兴趣,保证活动有效的完成,王教师在幼儿操作时可能对幼儿操作性的要求没有具体、明确、到位,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目标不明确,急于完成。
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时时出现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把握其指导的方法与策略。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在充实丰富的材料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8、大班音乐活动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过亲自实验,进行验证,尝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表演歌曲。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托盘、瓶子数个。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歌曲《乌鸦喝水》视屏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歌曲《乌鸦喝水》第一段,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并在歌曲第二段中证实。
2、说一说乌鸦是想什么办法喝到水的。(乌鸦在瓶子里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二、分组实验
1、第一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和大小均与歌曲中的一致。
(1)实验提示:瓶子里有水,幼儿扮作乌鸦,尝试用乌鸦的办法往有水的瓶子里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来。
(2)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瓶子里的水都满了上来,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实验:石子的数量和大小与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样多。
(1)实验提示:乌鸦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吗?
(2)幼儿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进去也没有用,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与歌曲中的一致,但石头分两种大小。
(1)先假设:你们觉得乌鸦这次能喝到水吗?为什么?
(2)再实验:幼儿分组试验并加以验证。(瓶子里放大石子,乌鸦喝倒了水,因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占据了,水就渐渐地满上来了。而小石子小,占的地方少,水没有办法满到上面来,乌鸦就喝不到水。)
4、教师:除了上面几种实验得出结论,还有其他方法吗?
5、幼儿大胆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侧过来。教师鼓励幼儿活动结束后再去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三、表演歌曲
1、根据不一样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分成4组,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组。
2、表演部分歌曲内容(幼儿按照所选择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内容)。
3、幼儿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个歌曲(将创编的内容融入其中)。
活动延伸:
1、对幼儿实验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可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实验。
2、对幼儿进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断的可能性,教师可再次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让其尝试验证。
附歌曲
乌鸦喝水
1、小乌鸦 呱呱呱, 想喝水, 没办法, 瓶口小 头太大, 水又浅, 伸不下,哎呀呀呀 哎呀, 哎呀呀呀 哎呀, 累坏啦, 渴死啦。
2、小乌鸦 呱呱呱, 要喝水, 想办法, 衔石子 轻放下, 三、四、五、 六、七、八, 啊哈哈哈 啊哈, 啊哈哈哈 啊哈, 水满啦, 喝到啦。
教学反思:
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
9、大班综合新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遇到困难学会思考。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
2、操作材料:饮料瓶若干、小石子、沙子、吸管、棉花、碎纸张。
3、核桃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夏天到了,我们户外活动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幼儿回答)
2、教师:这里有只乌鸦啊,也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打开课件,按向下按钮:在一个炎热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乌鸦飞来飞去,他渴极了,到处找水喝。)(继续按向下按钮:他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个瓶子里还有点水,他高兴极了,真想一口气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乌鸦的嘴够不着,怎么办呢?)
3、教师: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4、小组讨论后幼儿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有。。。。。。有。。。。。。这些办法都是你们动脑筋想出来的。
①那么这些办法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办法最好的?(教师把幼儿讨论出来的材料摆放于幼儿面前)除了刚才小朋友讲的这几样东西,老师还准备了另外几样东西,看!
②你们觉得用这些材料都能成功的喝到水吗?这些可都是你们说的,到底行不行我觉得我们得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5、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
师小结:看来遇到困难光动脑筋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对不对。
6、教师:乌鸦也想到了几种办法,它和我们想到的办法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继续按向下按钮,让幼儿看看乌鸦的办法都是什么:(拿吸管,挖坑,往瓶里放石子)
7、让幼儿再看一遍《新乌鸦喝水》。(按再看一遍按钮)
8、教师:你们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教师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要学会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9、活动延伸(教师出示核桃)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这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看!可是我发现了个问题,这核桃该怎么吃呀?那我们现在回教室再好好的动动脑筋,把这个核桃吃掉。(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问题,常常需要我们动脑筋来解决,而对于幼儿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让他们认识到动脑筋和自己动手的重要性非常的有必要。那么如何让他们的活动中体会到这点呢?我采用了课件这种直观的方式,提出问题同时大家解决。在大家的讨论和操作中得出这一结论。由于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的定位偏向于语言方面,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给幼儿自由讲述的时间比较的多。但是就发现我在活动开始谈话中显得比较的罗嗦,对幼儿来说也无多大意义。
由于本次活动在教具上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在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时显得不简便,听课教师建议把本次的操作部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幼儿来合作完成,并作好操作后的统计。把这节偏向于语言的活动改为语言和科学的综合活动,使它能更好的体现活动目标。
在第二次看完课件时,我提出的问题"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幼儿还是把自己当成乌鸦的角色来回答,而且内容都里不开喝水这一问题。在我多次的引导他们要联系到我们生活当中时,幼儿的思维才打开。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我要进行改变。
10、大班科学公开课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前几天,有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讲了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许多孩子对石子投入瓶中能让水位升高很感兴趣,并提出,要是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还会想出其他办法吗?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 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3、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3、饮料瓶子若干4、统计纸活动过程:
一、 课件引题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二、 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 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
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 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4、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在这种活动环境中来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主动交流分享对方的经验,对于探索中产生的各种预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教师应真诚地接纳和认可,要力求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幼儿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幼儿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自主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案反思: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里投放石子,乌鸦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励孩子知道以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11、大班语言公开课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12、小班教案《乌鸦喝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乌鸦喝水》故事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尝试在新的问题情景下创编故事。
2、通过实验验证,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图片两张。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 3、饮料瓶子若干、4、统计纸
活动流程
一 、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
“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实验,并记录。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哪些材料实验成功哪些材料实验不成功)
四、教师进行小结,并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奖励小贴画。
五、让幼儿完整看课件并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想的办法和哪一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让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六、根据实验结果、创编故事
(价值取向:借助传统的故事和实验的验证,以此作为幼儿创编故事的基础,让幼儿在说中巩固实验的结果)
小朋友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来编一个不一样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请幼儿看着前两幅图片和自己的实验记录的结果进行讲述,讲述时注意要提问: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是什么样子的?小乌鸦是怎样找到水的?找到水后是什么心情?当遇到困难喝不到水时是什么心情?小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活动延伸
1、让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册第35页的图片,给图片进行排序。并把故事讲给爸妈听。
2、在区角中开展设立《乌鸦喝水》的内容,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水、石子与能否喝到水的关系。 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刚看到这个故事时,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熟悉了,而就是因为太熟悉,又让我感到了把握这次活动的难度。作为传统的语言活动,要给予幼儿的可能更多的是理解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按照原先的预设思路,我是准备先欣赏故事,再做小实验。但这样的想法很快就被自己推翻,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得到一致的实验答案:扔石头,那么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将这两个环节互换一下位置,或许故事的内容能在实验的过程中被理解,被再现。调整后的预设环节果然效果颇佳,幼儿不仅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次尝试和体验到了小组实验的成功,而且创编故事时能根据实验结果创出不一样的故事情节,效果很好!
1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乌鸦喝水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14、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乌鸦喝水》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中水量的多少有关。
3.通过实验发现石子缝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缝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故事(课件)。
2.每组3人,2人做实验,1人记录。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实验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一开始喝到水了吗?后来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只要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二)第一次实验:目标:水位上升与水量关系。
每组2个瓶子,水量分别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师:三个人一组合作做。在2个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教案出自:banzhuren.cn)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实验:目标:水位上升与缝隙关系。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个。加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现在我们换一换,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总结: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
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
15、大班科学《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乌鸦喝水
年龄段/领域:大班(下)/科学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后能够让水位升高,了解水位上升的原因。
2.探究发现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于合作实验,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点: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后能够让水位升高,了解水位上升的原因。
活动难点:探究发现瓶子里水位高低变化与水量和石子的大小、数量的关系,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课件,实验记录单。
2.实验一材料:每组 2 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不同量(高水位和低水位)的水,大石子;实验二材料:每组相同水位的瓶子 2 个,大小不同的石子各 1 杯,记录纸 1 张;实验三材料:每组低水位的瓶子一个,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若干、漏斗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2.结合课件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3.提问:故事中的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加入石子后真的可以让瓶子里的水位上升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乌鸦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到水呢?
4.小结:只有亲自试验一下,我们才能验证乌鸦是否能够喝到水。
二、实验验证“乌鸦喝水”。
(一)实验一:探究不同水位的瓶子加入石子后乌鸦是否能够喝到水。
1.出示不同水位(中高水位、低水位)的瓶子、石子。
提问:这两个瓶子哪里不一样?你觉得这两个瓶子里装入石子后水位能够上升到瓶口让小乌鸦喝到水吗?为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结果。
3.师:请小朋友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到底加入石子后能不能让乌鸦喝到水。
4.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加入石子后水位上升了吗?
两个瓶子是否能够让乌鸦喝到水呢?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加入石子后水位能够上升呢?
6.小结:加入的石头占据了水的位置,将水挤到了旁边与上面,就会让水位上升。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少,就算放很多的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多,乌鸦放很少的石头就能喝到水。
(二)实验二:探究石子的大小与投放数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个相同水位的瓶子,大石子和小石子。
提问:小乌鸦发现了有大小不同的石子,但一次只能投放一颗石子,如果要尽快喝到水的话,它应该投放哪种石子呢?为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3.幼儿分组实验使用大小不同的石子分别放到两个一样高水位的瓶子中,并记录使用的石子的数量。
4.请幼儿大胆讲述分享结果。
提问:哪种石子用的多?哪种石子用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呢?
5.小结:石子大,使用的数量就少,乌鸦投放的次数就少,就能更快的喝到水;石子小,使用的数量就多,乌鸦投放的次数就多,喝到水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三)实验三:探究使用不同材料让乌鸦喝到低水位瓶子里面的水。
1.出示低水位的瓶子、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漏斗等材料。
师:小乌鸦如果只找到了这个低水位的瓶子,它可以怎样喝到里面的水呢?请小朋友们合作使用不同的材料试一试。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不同小组的方法。
3.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哪一组成功了?成功的秘密是什么?你们使用了什么材料?
哪一组没有成功?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成功呢?
小结:大石子之间的空隙可以用小沙子来填充,这样能够继续将水往上排。
三、发散思维:如何用其他方式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呢?
1.提问: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呢?
2.鼓励幼儿大胆思考表述想法。
小结:大家都是善于动脑筋,大胆想办法的小朋友,生活中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学习小乌鸦,不怕困难,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
四、活动延伸
1.班级益智区中投放大小不同的石子、布、羽毛、吸管、纸巾等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乌鸦喝水”的方法。
课后反思:
1.借助寓言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幼儿活动兴趣。
此活动首先以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导入,并结合故事内容顺势提出关键性问题:“故事里的乌鸦真的能够通过在瓶子里加入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吗?”引发幼儿思考,创设出帮助乌鸦喝到水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实验层层递进,凸显幼儿的主动学习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创设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引导幼儿思考在不同材料与情境下乌鸦是否能喝到水,如何能更快地喝到水,问题的答案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来验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过程中教师用关键性提问引导幼儿感受实验前的思考、预测、实验验证、观察、表达实验结果、分析原因等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3.合作实验发挥同伴小组学习的优势,捕捉提升共享探究经验。幼儿四人一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互相讨论,互相配合。教师细致观察、捕捉每个小组不同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分享帮助幼儿提升共享学习经验。
16、大班教案《乌鸦喝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4. 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 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17、大班科学优质课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尤溪实验幼儿园 张艳
设计意图: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前几天,有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讲了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许多孩子对石子投入瓶中能让水位升高很感兴趣,并提出,要是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还会想出其他办法吗?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2、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3、饮料瓶子若干、4、统计纸
活动过程:
一、 课件引题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 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 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
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 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
4、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在这种活动环境中来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主动交流分享对方的经验,对于探索中产生的各种预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教师应真诚地接纳和认可,要力求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幼儿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幼儿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自主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8、大班主题《新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遇到困难学会思考。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
2、操作材料:饮料瓶若干、小石子、沙子、吸管、棉花、碎纸张。
3、核桃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夏天到了,我们户外活动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想干什么?(幼儿回答)
2、教师:这里有只乌鸦啊,也遇到了和我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打开课件,按向下按钮:在一个炎热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乌鸦飞来飞去,他渴极了,到处找水喝。)(继续按向下按钮:他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个瓶子里还有点水,他高兴极了,真想一口气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乌鸦的嘴够不着,怎么办呢?)
3、教师: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4、小组讨论后幼儿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有。。。。。。有。。。。。。这些办法都是你们动脑筋想出来的。
①那么这些办法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办法最好的?(教师把幼儿讨论出来的材料摆放于幼儿面前)除了刚才小朋友讲的这几样东西,老师还准备了另外几样东西,看!
②你们觉得用这些材料都能成功的喝到水吗?这些可都是你们说的,到底行不行我觉得我们得自己动手验证一下。
5、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
师小结:看来遇到困难光动脑筋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动手试一试,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对不对。
6、教师:乌鸦也想到了几种办法,它和我们想到的办法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继续按向下按钮,让幼儿看看乌鸦的办法都是什么:(拿吸管,挖坑,往瓶里放石子)
7、让幼儿再看一遍《新乌鸦喝水》。(按再看一遍按钮)
8、教师:你们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教师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要学会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9、活动延伸(教师出示核桃)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这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看!可是我发现了个问题,这核桃该怎么吃呀?那我们现在回教室再好好的动动脑筋,把这个核桃吃掉。(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问题,常常需要我们动脑筋来解决,而对于幼儿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让他们认识到动脑筋和自己动手的重要性非常的有必要。那么如何让他们的活动中体会到这点呢?我采用了课件这种直观的方式,提出问题同时大家解决。在大家的讨论和操作中得出这一结论。由于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的定位偏向于语言方面,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给幼儿自由讲述的时间比较的多。但是就发现我在活动开始谈话中显得比较的罗嗦,对幼儿来说也无多大意义。
由于本次活动在教具上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在教师和幼儿共同操作时显得不简便,听课教师建议把本次的操作部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幼儿来合作完成,并作好操作后的统计。把这节偏向于语言的活动改为语言和科学的综合活动,使它能更好的体现活动目标。
在第二次看完课件时,我提出的问题"你们学习了《新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幼儿还是把自己当成乌鸦的角色来回答,而且内容都里不开喝水这一问题。在我多次的引导他们要联系到我们生活当中时,幼儿的思维才打开。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我要进行改变。
19、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乌鸦喝水反思
导读:《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我先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流程: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20、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反思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 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 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 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三、活动过程:
(一) 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 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 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2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乌鸦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7、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22、大班科学说课稿《乌鸦喝水》反思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我先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23、中班教案《乌鸦喝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上要做相应的刻度标记,以免孩子们在记录时混淆实验的结果。 2、瓶中的水要适量,如果水量过少,在用沙子做实验时,水慢慢不易往上冒,幼儿会得出结论:“在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沙子,水不会冒出来”,而事实上,不管瓶中的水有多少,加入沙子后,水都会冒出来,只是水较少时,需不断摇晃瓶子,才会冒上来,这样实验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课件
2、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两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个漏斗
3、纸剪的石子、沙子堆积图
4、4、实验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是怎样喝 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6个人一组,每组有3个瓶子,可以怎样做?
师:两个人一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提问: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吗?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用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两个人合作,做好实验后分别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3个瓶子里的水?
(四)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1、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这是老师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图,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了,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沙子之间的缝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还有一点水在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一点水。
(五)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用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5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24、大班语言教案《乌鸦喝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 幼儿会复述故事。
3. 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 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 图片:乌鸦,石头,玻璃瓶
2. 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 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 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 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 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 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 幼儿复述故事。
三. 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25、中班科学领域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反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12级管理实验班李佳星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讨论交流活动《乌鸦喝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活动设计。
一、说教材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讨论交流型活动最为主要和普遍,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通过信息交流有效的促进幼儿思维。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活动目标内容及要求我设计了《乌鸦喝水》这一活动让幼儿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发展幼儿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以讨论交流为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向水平内投放玻璃球能使水面上升。
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讨论,帮助其他小朋友解决问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让幼儿之间有效的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知道水位上升的原因。难点是理解科学原理,并延伸到生活之中。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准备了以下物品:玻璃球、几个相同水位的水瓶、以及乌鸦喝水的ppt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表达目的为本次活动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大胆表自己观点,让幼儿与教师之间共同成长学习,并运用提问法和讲解法,实物教学法,引导幼儿达到本次活动教育目的说学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培养幼儿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大胆的表达自己观点学会在交流中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给幼儿发水瓶(带有粉色标记)让小朋友们思考不用手去接触水瓶怎么样能喝到水瓶中的水。
2.幼儿自由讨论方法。
(二)教师播放ppt向幼儿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故事讲到高潮处)
1.小朋友们猜猜乌鸦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啊?
2.幼儿自由讨论。
(三)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讨论
1.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为什么投入小石子就会使水位上升?
3.乌鸦喝过水之后他还想喝水它发现水位又下降了,那么小朋友该怎么办?
(四)教师边做实验边讲解原理并延伸生活。
1.因为瓶内的空间是有限的,投放的玻璃球是有体积的,水是会流动的,玻璃球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到上面,水位就上升了
(五) 教师将此原理延伸生活
1.洗衣服时不要放太多的水,以免衣服放进去后水会溢出来。
2.幼儿洗脚丫的时候也不要放太多的水,以免水会溢出来滑伤。
3.妈妈洗菜的时候也不要放太多水,以免水会溢出来。
六、活动特色
本次活动以幼儿讨论交流形式开展,极大的调动幼儿积极性,以交流讨论研究乌鸦喝水的方法及延伸到科学原理上,并运用科学原理延伸到幼儿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用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5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26、大班科学教案《乌鸦喝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