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科学蛋宝宝历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探索意识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索、操作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难点:尝试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活动过程:1、故事引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蛋宝宝历险记》。一天,天气真好,许多蛋宝宝出门去玩。它们看看花,看看草,真高兴呀!走到小河边,一个蛋宝宝说:“哎呀,天气太热了,我去洗个藻。”说着“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宝宝 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小天使听到了赶紧飞来,在池塘里撒下一种神奇的东西,蛋宝宝慢慢浮上来了,得救了。蛋宝宝们真高兴!
师:你们知道小天使撒下的是什么吗?
2、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和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探索,观察蛋宝宝在水中的变化。
3、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讲一讲:
(1)加在水中的糖和盐那里去了,初步了解它们在水中会溶解。
(2)哪个杯子里的蛋宝宝浮上来了,你在里面加的是什么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师操作了解在水中要加很多盐才能使蛋宝宝浮上来。
5、延伸:出示鸭蛋宝宝,它也想在水中游泳,小朋友能不能帮帮它,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小班优秀科学教案《蛋宝宝历险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努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杯、鹌鹑蛋、小勺每人各一份,放入操作盘中。
2、盐一盆,抹布一块,每组一份。
3、鹌鹑头饰一个。
4、清水一盆,空盆一只(备用)
活动过程:
1、故事引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蛋宝宝历险记》。一天,天气真好,许多蛋宝宝出门去玩。它们看看花,看看草,真高兴呀!走到小河边,一个蛋宝宝说:"哎呀,天气太热了,我去洗个藻。"说者"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宝宝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清水姐姐听到了,马上使劲地把蛋宝宝往上托。可惜清水姐姐的力气太小了,蛋宝宝还是一个劲地往下沉。这时候,来了许多的盐哥哥,它们跳进水里,和清水姐姐一起转呀转,转呀转……最后,你们猜,盐哥哥能不能帮助蛋宝宝浮出水面来呢?
2、试一试蛋宝宝到底有没有得救,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一讲教师戴鹌鹑头饰,引导幼儿讲一讲:
1)蛋宝宝有没有得救?是谁救了他们?
2)盐哥哥在哪里呀?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延伸:在区角里再来试一试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溶解在水里后也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3、大班下学期科学优质教案《土豆宝宝历险记》含反思
【活动设计】
在幼儿科学启蒙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应用探究方法来独立地解决问题,获取经验进行创新,尝试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的引导发现活动目的在于启蒙,活动的要求应是浅显的,其高度应该是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的。
大班的幼儿已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老师,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较小、中班幼儿进行思考的探究特点来说,大班幼儿已经可以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什么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规则意识、坚持性也不断增强,思维积极、活跃,幼儿之间也相互分工、合作、协作,还能主动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
通过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对“沉”和“浮”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具有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实验的经验,一次区域活动玩水时,一位幼儿问道:“老师,能不能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不能。”很多幼儿大声回答。此时我联想到“死海”上物体漂浮的现象,便利用这个有趣的科学现象设计了本次活动《土豆宝宝历险记》。以科学实验的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观看动画短片等多种方法进行活动。既能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又能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还能够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发现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2、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通过实验发现土豆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能和同伴合作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糖、盐、味精、土豆、贴有红黄绿线的一次性透明杯子、塑料杯子、记录纸、记号笔、《土豆宝宝历险记》(课件)、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
1、出示土豆:这是什么?(土豆)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3、提问并验证:猜猜土豆掉到水里会怎样?
(直入活动主题,“猜猜土豆掉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的提问,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大胆构想,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已经获取了的关于沉浮的哪些经验,为后面的活动环节提供依据。)
4、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价值分析:幼儿思维直观、形象,需要有具体的事物感知,因此我利用生动形象、动态逼真的故事课件的形式引出问题,合理、科学、规范,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
5、讨论:土豆宝宝掉到水里去以后,是谁救了它?你认为白哥哥可能是什么?
(价值分析:提出的疑问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幼儿实验探索的愿望。)
二、合作探索。
1、出示介绍实验材料。(糖、盐、味精)
2、交代实验规则:两个人一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杯子里的白哥哥全部倒进和它们标记相同的水杯中,再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然后往每个杯子里放一块土豆,最后请你仔细观察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
(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但是对他们而言,怎样合作,合作的质量如何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他们在合作中的经验还是比较肤浅的,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清晰地交代合作实验的规则,帮助孩子积累良好的合作经验。)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交流: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5、实验总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中放了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
6、出示不同含盐量的两杯水进行实验:是不是土豆放在盐水中一定会浮起来呢?
(价值分析:孩子们通过操作材料,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形成了许多刺激和初步的经验。但这些还只是比较笼统和较模糊的东西,只有通过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讨论,才能形成较清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
三、经验拓展。
1、出示“死海”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人能这么悠闲的浮在海面上看书呢?有谁知道这个海的名字呢?
2、观看介绍死海的视频。
(价值分析: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一个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便于他们接受和理解,拓展了孩子关于水的浮力的经验。)
小结:原来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快思 www.banzhuren.cn)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出示两盆大小不一的土豆并提问: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盐水中,小的土豆块会有什么现象?大的土豆块呢?
2、幼儿猜测。
3、到底结果怎样,现在不告诉你们。老师把材料放在我们班级的实验室,你们自己去试一试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价值分析:以疑激趣,以趣激疑,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活动评析】
1、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引出问题,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逼真的模拟,并将抽象概念形象化,用清晰、动感的画面来帮助幼儿发现秘密,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让孩子观看关于死海的视频,向孩子展示了一个看似深奥的科学道理,使得活动内容浅显有趣味,幼儿兴趣很高。
2、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秘密,理解关系,建立表象,化解难点,让幼儿获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土豆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孩子尝试了用较好的方法与同伴合作,例如一个记录,一个实验或是一个倒白哥哥,一个搅拌等,这种方法的获得将是对孩子终身有益的。
3、幼儿在实验前对“什么东西可能是白哥哥”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设想,例如面粉、沙子、味精等。如果在实验中也能适当提供相应的材料,可以让充分感知有些白哥哥是能溶解的,有些是不能溶解的,这样能拓展孩子的经验。
4、孩子在整个活动中思维活跃,表达大胆,教师在某些环节还缺少较好的互动,例如孩子提出的含盐量的多少问题、关于如何引出实验中的疑问等都还比较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改进。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4、小班美术图形宝宝变形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都含有圆形的结构。
2,能以圆形为载体,运用添画的形式表现物体。
3,激发有初步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识。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直径为3—4厘米的各色圆形纸片若干。圆形物体若干投放到教室的各个角落。每名幼儿一张长约28厘米分为3色3格的卡纸(分为天空,海洋,草地的卡纸)。油画棒。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宝宝。
1、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东西是圆形的?
3、你们还见过那些东西是圆形的?
二、说说图形宝宝像什么。
胡老师手里的这张图形宝宝可是一个神奇的图形宝宝,它可是会变魔术的,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
1、教师示范。
如:教师拿出红色的圆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绿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黄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等等
三、创设环境。
图形宝宝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呢,现在它要带上它的好朋友去旅行了把他们的魔术表演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看。
1、出示3色卡纸。
图形宝宝要飞过天空,趟过海洋,跑过草地。
2、幼儿想象
你觉得图形宝宝飞到天空或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趟过海洋会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跑过草地又会变成什么?
小朋友可真聪明,现在圆形宝宝需要小二班的小朋友们挥动起你们的魔法棒(油画棒)来帮助他们变形呢。
四、幼儿自由选择各色圆形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圆形宝宝大舞台(作品展)
延伸活动:
幼儿熟悉添画以后教师可以添加三角形正方形等,也可以指导幼儿用两种图形来变形。
活动反思:
圆形是孩子们最早认识的图形,而且圆形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出现的最多的图形,如:玩具,棒棒糖,圆椅,奶粉罐等。所以圆形是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的。比较容易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有一部的孩子的思维想象还是带有局限性的,因此我利用了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创设了圆宝宝去旅行的场景为孩子们设定了环境如天空,海洋,草地等,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线索,同时也具有了情景创设的意味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5、小班美术教案《图形宝宝变形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都含有圆形的结构。
2,能以圆形为载体,运用添画的形式表现物体。
3,激发有初步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识。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直径为3—4厘米的各色圆形纸片若干。圆形物体若干投放到教室的各个角落。每名幼儿一张长约28厘米分为3色3格的卡纸(分为天空,海洋,草地的卡纸)。油画棒。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宝宝。
1、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东西是圆形的?
3、你们还见过那些东西是圆形的?
二、说说图形宝宝像什么。
胡老师手里的这张图形宝宝可是一个神奇的图形宝宝,它可是会变魔术的,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
1、教师示范。
如:教师拿出红色的圆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绿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黄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等等
三、创设环境。
图形宝宝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呢,现在它要带上它的好朋友去旅行了把他们的魔术表演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看。
1、出示3色卡纸。
图形宝宝要飞过天空,趟过海洋,跑过草地。
2、幼儿想象
你觉得图形宝宝飞到天空或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趟过海洋会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跑过草地又会变成什么?
小朋友可真聪明,现在圆形宝宝需要小二班的小朋友们挥动起你们的魔法棒(油画棒)来帮助他们变形呢。
四、幼儿自由选择各色圆形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圆形宝宝大舞台(作品展)
延伸活动:
幼儿熟悉添画以后教师可以添加三角形正方形等,也可以指导幼儿用两种图形来变形。
活动反思:
圆形是孩子们最早认识的图形,而且圆形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出现的最多的图形,如:玩具,棒棒糖,圆椅,奶粉罐等。所以圆形是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比较容易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有一部的孩子的思维想象还是带有局限性的,因此我利用了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创设了圆宝宝去旅行的场景为孩子们设定了环境如天空,海洋,草地等,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线索,同时也具有了情景创设的意味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6、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图形宝宝变形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都含有圆形的结构。
2,能以圆形为载体,运用添画的形式表现物体。
3,激发有初步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识。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直径为3—4厘米的各色圆形纸片若干。圆形物体若干投放到教室的各个角落。每名幼儿一张长约28厘米分为3色3格的卡纸(分为天空,海洋,草地的卡纸)。油画棒。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宝宝。
1、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东西是圆形的?
3、你们还见过那些东西是圆形的?
二、说说图形宝宝像什么。
胡老师手里的这张图形宝宝可是一个神奇的图形宝宝,它可是会变魔术的,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
1、教师示范。
如:教师拿出红色的圆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绿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黄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等等
三、创设环境。
图形宝宝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呢,现在它要带上它的好朋友去旅行了把他们的魔术表演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看。
1、出示3色卡纸。
图形宝宝要飞过天空,趟过海洋,跑过草地。
2、幼儿想象
你觉得图形宝宝飞到天空或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趟过海洋会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跑过草地又会变成什么?
小朋友可真聪明,现在圆形宝宝需要小二班的小朋友们挥动起你们的魔法棒(油画棒)来帮助他们变形呢。
四、幼儿自由选择各色圆形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圆形宝宝大舞台(作品展)
延伸活动:
幼儿熟悉添画以后教师可以添加三角形正方形等,也可以指导幼儿用两种图形来变形。
活动反思:
圆形是孩子们最早认识的图形,而且圆形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出现的最多的图形,如:玩具,棒棒糖,圆椅,奶粉罐等。所以圆形是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的。比较容易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有一部的孩子的思维想象还是带有局限性的,因此我利用了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创设了圆宝宝去旅行的场景为孩子们设定了环境如天空,海洋,草地等,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线索,同时也具有了情景创设的意味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7、大班数学:图形妈妈和图形宝宝
数学《图形妈妈和图形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愉悦的游戏情节,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宝宝回家
2.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到图形王国里去参观,进图形王国要受门票,你们胸前都有一张图形门票,知道自己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吗?
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师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
比如:有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
2.复习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1)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提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
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教师: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提问: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
3.幼儿操作,学习图形分类:
(1)圆形分类:
出示圆形脸谱
提问问: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
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
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教师再利用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形,
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小结归纳:所有长的圆圆的,周围很光滑,没有角的图形都是圆形妈妈的宝宝,
(2)依同样方法进行正方形、三角形分类。
三、结束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开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开着小汽车,从出口回家吧!
8、大班语言小鹿历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鹿历险记》,学习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2.了解其它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3.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在遇到不同危险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小鹿历险记》,学习小动物之间的对话。
难点: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在遇到不同危险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录音带《小鹿历险记》、录音机。
2.投影仪、相对应的动物头饰。
3.小鹿、大灰狼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图片进入教学
教师:(出示图片小鹿)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小鹿)对。这这又是什么呢?(大灰狼)一天,小鹿出门玩,突然遇到了这只大灰狼,吓得赶紧跑。那小鹿能不能躲过大灰狼的追赶呢?我们来看看!
二、活动指导
(一)理解故事《小鹿历险记》
1.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故事《小鹿历险记》。
2.教师:小鹿躲过大灰狼的追赶了吗?我们再来听一遍,小鹿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那些小动物?小动物又是怎样教小鹿躲过大灰狼的?
3.教师:那个小朋友来说说小鹿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那些小动物?(小壁虎、黄鼠狼、花狐狸、小青蛙)
4.教师: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教小鹿躲过大灰狼的?(在幼儿回答出来的时候,组织幼儿分角色来学习动物之间的对话)
5.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小壁虎产、黄鼠狼、花狐狸的方法都帮不了小鹿逃跑,只有小青蛙说的方法可以帮小鹿逃跑。
过渡语:那小青蛙帮助小鹿逃跑的方法叫什么呢?
(二)保护色的定义
1.教师:小青蛙让小鹿利用自己身上的斑点像树林里的阳光点点,来躲避大灰狼的追赶。所以我们就把动物利用自己身上的颜色跟周围环境的颜色一样来保护自己的方法叫做动物保护色。
2.教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小动物也是利用这个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3.教师:这些小动物除了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其它小动物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
4.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每种小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懂得用不同的方法来保护自己。那你们在到危险的时候懂得保护自己吗?
(三)说一说:自我保护的方法。
1.教师:好,现在老师问问你们,在遇到这些危险的时候要怎样来保护自己。
A:发生火灾的时候怎么办?
B:发生地震的时候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
C:遇到坏人的时候要怎么来保护自己。
D:小朋友你们来说说还会遇到那些危险的事,要怎样来保护好自己。
2.教师小结:小朋友真棒懂得这么多保护自己的方法。以后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害怕和紧张,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三、活动结束
1.巩固、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
2.游戏:让幼儿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根据故事《小鹿历险记》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幼儿的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说一说:自我保护的方法时,小朋友表现得十分积极。通过相互讨论,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什么的情况用什么方法更能保护好自己。不足之处就是自我还不够放松,不够淡定。声音小了点,应变能力不够灵活。领导、老师也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建议我能在区域放些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建议我自己讲述故事,这样不但可以锻炼我的胆量还可以让我在语言、表情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我知道,不仅要上好一节课,课后的巩固、扩展也是很重要的。
9、大班音乐蛤蟆历险记教案反思
学情分析:
本活动以图画书《蛤蟆爷爷的秘诀》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为线索设计。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迁移理论,我将故事前置,让幼儿了解图画书的内容,熟悉故事主要情节,并根据游戏的需要对个别情节稍加改编,这样的支撑降低了幼儿学习音乐游戏的难度。活动过程中,选配恰当的音乐形象来增强故事情境的渲染,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内在情感,在动作设计上不追求整齐划一,让全体幼儿在高密度参与活动的同时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引导下,跟随音乐玩"蛤蟆历险记"游戏。
2.通过模仿教师的表演,能主动参与游戏并大胆表现自己。(过程与方法)
3.根据故事情节记忆游戏顺序,并能用"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对话来展开"蛤蟆历险记"游戏。
4.在充满趣味的律动游戏中体验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享受游戏的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6.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
让幼儿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合拍的做出"蛤蟆历险记"游戏动作。
教学难点:
幼儿创编动作的同时说出动作的名称。
活动准备:
音乐《植物大战僵尸》片段,头饰蛇、鳄龟、怪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跟着音乐入场。(入场前:小朋友们,一会儿老师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
2.互相问好。(请坐,小朋友们好,老师好,我是王老师)二、基础部分。
1.故事激趣,引入课题。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个故事,叫《蛤蟆爷爷的秘诀》,我们一起来听听发生了什么(播放PPT)。
有一天,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在森林里散步。
爷爷说。"小蛤蟆,你知道吗,我们的世界里到处都是饥饿的敌人。"小蛤蟆问:"那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呢?"爷爷说,"我来给你讲讲我的秘诀。第一个秘诀是勇敢。面对危险的敌人,你必须勇敢。"正在这时,一条饥饿的蛇出现了。"喂,蛤蟆,我要把你们当午饭吃掉!"小蛤蟆尖叫着逃走了,但爷爷一点也没有害怕,爷爷使劲吸进空气,让身体越鼓越大。把蛇吓走了蛤蟆爷爷开心地对小蛤蟆说,"可是有些敌人太大,是吓不走的。所以,我的第二个秘诀是机智。面对危险的敌人,你还必须机智。"正在这时,一只饥饿的鳄龟出现了。"喂,蛤蟆,我要把你们当点心吃掉。啊呜!啊呜!"小蛤蟆尖叫着逃走了,但爷爷一点也没有害怕爷爷问,"你不想吃大餐吗?""哦,当然想。"鳄龟说。
爷爷低声说:"嘿嘿,刚刚一条又肥又嫩的蛇游了过去。你赶紧追,还能追得上。""奥,谢谢提醒。"鳄龟一听,急忙去追那条蛇了。
小蛤蟆从灌木丛中跳出来,他叫道,"哇,爷爷,你真勇敢,真了不起!"蛤蟆爷爷开心地笑了,"现在,我的第三条、也是最后一个秘诀--"他刚说到这里……一头巨大无比地怪兽出现了。
提问师:小朋友们,我的故事讲完了蛤蟆爷爷小蛤蟆散步时他们遇到哪些饥饿的敌人?(蛇、鳄龟、怪兽)哦~遇到了这么多饥饿的敌人啊,蛤蟆爷爷用什么秘诀打败他们的呢?(用勇敢的秘诀打败了蛇,用机智的秘诀打怪了鳄龟,请用一个词告诉老师)用小蛤蟆的语调:蛤蟆爷爷被抓走了,我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我救救爷爷吧教师:1.小朋友们怪兽抓走了蛤蟆爷爷,小蛤蟆非常害怕,不敢去救爷爷,你们敢去吗?(敢,不敢)小朋友们真勇敢,可是有的小朋友很害怕,没关系,我们来回想一下蛤蟆爷爷都有哪些秘诀,跟着老师一起来!
三、动作创编1.探索A段动作①.播放音乐1,请小朋友观看老师的表演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②.提问:蛤蟆是怎么散步的?谁愿意来学一学蛤蟆散步。(叫个别小朋友学教师的蛤蟆散步的动作1个)。表扬你,盖个章!
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小手准备!
④.提问:他们散步时嘴里说着什么?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走!(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
⑤.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⑥.我们大家一起和小蛤蟆散步吧!(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做A段动作)2.探索B段动作。
① 播放ppt:在幼儿A段动作结束时,怪兽音乐响起,教师带领幼儿原地蹲下。
师:蛇来啦,快蹲下,不蹲下的小朋友会被怪兽抓走的,想一想蛤蟆爷爷是用什么秘诀打败蛇的呢?(勇敢,用动作告诉老师)播放音乐2(教师做,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勇敢)。小朋友们,快和老师一起用蛤蟆爷爷的秘诀打败蛇。
幼儿: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勇敢。(幼儿教师一起)师:蛇被小朋友们用勇敢打败了,你们真棒!
我们一起和小蛤蟆继续散步吧!(播放音乐,幼儿和老师一起做A段动作)② 播放ppt:怪兽音乐响起师:鳄龟来啦!(教师蹲下)想一想,蛤蟆爷爷是用什么秘诀把鳄龟打跑的?(勇敢,机智,其他的)是勇敢呢,还是机智呢(音乐起,我不怕,我的秘诀是机智,我不怕,我的秘诀是机智)师:是什么秘诀呢?(机智,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幼儿用动作告诉老师)。
我们一起用机智把鳄龟打跑吧!(音乐2起,教师幼儿一起,我不拍,我的秘诀是机智!)师:小朋友们真棒!(音乐起,教师和幼儿一起散步,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突然怪兽音乐响起)师:啊~~~~~蛤蟆爷爷被怪兽抓走了,小朋友们快想一个秘诀救蛤蟆爷爷,要求: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教师在幼儿的回答中选择一个秘诀编词,或者让幼儿直接自己说自己的秘诀)放音乐,做动作,我不怕,我的秘诀是×××。
四、游戏巩固师:怪兽被我们用秘诀打败了!我们救回了蛤蟆爷爷,让我们和蛤蟆爷爷一起游戏吧!
师(讲解游戏规则):一会儿,请一个小朋友做怪兽,怪兽小朋友去旁边,当怪兽音乐响起的时候,就冲过来对大家说,我要吃掉你,当小朋友们蹲下时,怪兽就不能动了!等待小蛤蟆们用秘诀打败怪兽!现在谁愿意当怪兽?
其他小朋友和我一起做蛤蟆!我们开始散步咯!(放音乐,完整版)①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我要吃掉你,(怪兽蛇)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勇敢②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我要吃掉你,(怪兽鳄龟)我不怕,我的秘诀是机智③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饥饿的敌人在哪里,没看见,没看见我要吃掉你,(怪兽)我不怕,我的秘诀是×××五、结束部分师:请小朋友们坐着休息一下(坐好后)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秘诀救回了爷爷,我们再看看故事里的小蛤蟆是用什么秘诀救了蛤蟆爷爷。
师(继续看ppt):小蛤蟆抓起野莓朝怪兽扔去,野莓砸在怪兽的腿上,留下一个个红斑。小蛤蟆勇敢地从灌木丛中走出来。"爷爷,放过这可怜的怪兽吧!你对怪兽下毒可不好,你的毒已经升到他腿上了,还会涨到他的屁股上"怪兽一看自己的腿,大叫起来:"救命,救命!"怪兽放下蛤蟆爷爷逃走了。
爷爷这个时候想起来,他的第三个秘诀就是,一定要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蛤蟆爷爷的三个秘诀。第一个秘诀是勇敢(动作),第二个秘诀是机智(动作),第三个秘诀是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你们今天真棒,蛤蟆爷爷要和小蛤蟆回家了,我们和后面的老师们说再见,和我一起回教室休息吧!(组织幼儿排队回教室)
【活动反思】
1.有益的玩就是学,像玩一样来学习。日本幼教专家本吉圆子说过一段话:“孩子仅仅聆听语言的说明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孩子要通过自身整个身体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才能得到教育,通过手及身体的接触使身心和头脑运作起来。”本活动从把握幼儿学习特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出发,以绘本为基本内容进行再创。同时,选配了与故事形象非常吻合的“蛇、鳄龟、怪兽”的音乐,通过肢体、表情等多通道感官参与,把幼儿带人游戏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用与角色形象匹配的个性化动作、表情、语言表达游戏内容,自然而快乐。
2.“简单重复”教学原则,使幼儿体验更深刻“简单重复”是我园“艺术启蒙”课题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教学原则,是基于幼儿认知特点提出的。站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简单重复”的学习、游戏能够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简单重复”的游戏不等于每个幼儿都是整齐划一地表达、表现,而是基于幼儿自身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表达、表现。它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更给予幼儿同伴问相互学习的机会。“简单重复”还可以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经验给予幼儿不同的挑战,激起幼儿更大的学习兴趣。
10、大班综合小鹿历险记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图文并茂,富有科学性。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续编故事,大胆想象,同时以大量的图片介入,从而揭示主题:了解动物在面临危险时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活动中以幼儿的观察、讲述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有自我保护的本领,初步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能积极参加讨论,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知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一天,小鹿出门玩,没走多久就碰到了大灰狼。小鹿害怕极了,它撒开腿就拼命地向森林里跑去......提问:猜一猜,在逃跑的路上,小鹿会遇到谁?
二、教师讲述故事,探索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提问:小鹿在路上遇到了小壁虎,小壁虎会为小鹿出什么主意?
(二)启发幼儿说说接下来遇到的动物们(黄鼠狼、花狐狸、青蛙)为小鹿出了什么主意。
提问:小鹿最后是怎样躲过大灰狼的?(保护色)
(三)交流与讨论:给故事取个名字。
师:今天,这个故事里面讲了小鹿遇到大灰狼这件危险的事情,后来通过小青蛙的提示想利用自己的保护色成功的甩掉了大灰狼的故事,那我们一起给它取个名字,叫什么呢?(小鹿历险记)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
(一)小结:故事中,小鹿为了躲避大灰狼,共遇到了哪几个动物?是如何帮助小鹿出主意的?
(二)你还知道动物会用哪些方法保护自己?观看画面,引导小朋友观察画面里的动物是用什么保护自己的。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与同伴交流故事内容。
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有趣吗?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动物遇到危险时,总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小朋友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呢?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打开〈〈幼儿画册〉〉,边看图画边试着与同伴交流故事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幼儿的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说一说:自我保护的方法时,小朋友表现得十分积极。通过相互讨论,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什么的情况用什么方法更能保护好自己。不足之处就是自我还不够放松,不够淡定。声音小了点,应变能力不够灵活。领导、老师也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建议我能在区域放些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建议我自己讲述故事,这样不但可以锻炼我的胆量还可以让我在语言、表情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我知道,不仅要上好一节课,课后的巩固、扩展也是很重要的。
11、大班科学羊羊历险记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积极尝试和操作,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
2、经验迁移,发现生活中的连接现象,萌发探究的兴趣
3、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多种材料,发现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粘、夹、打结等),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难点:发挥想象和创造,创造性地进行物体的连接
活动准备:
1、 吸管、手工纸、回形针、橡皮泥、布条、绳子、双面胶、轻泡、牙签
2、 森林背景图一张
3、 字卡:粘、夹、打结、串、钉、插
4、 PPT课件:生活中的连接现象(水管、电线、桌椅、积木)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朋友,你们肯定认识——喜羊羊和懒羊羊。
他们两个决定进行一次伟大的探险
师讲述故事:两个小家伙背上神奇背包,离开了羊村,来到小河边,却发现——桥断了,怎么过去呢?(指导:把断桥连接起来)
桥接好了,两人继续探险,来到一片黑森林里,这里充满了危险,到处都有灰太狼挖的陷阱……他们两个非常小心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忽然,懒羊羊觉得脚下一空,扑通掉进了深深的陷阱里面,这个洞这么深,懒羊羊爬不出,急得直哭,喜羊羊努力地想办法……
猜猜,喜羊羊会想到什么方法呢?
(幼儿自由发表个人见解)
二、操作材料,尝试连接
1、师:我们来听听喜羊羊怎么做,他想了想,打开神奇背包,发现了这些东西——(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有:吸管、手工纸、回形针、橡皮泥、布条、塑料袋、绳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2、师:可是这些东西都是短短的,能把懒羊羊救起来吗?(不能)喜羊羊不知道怎么办了,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会怎么做?(重点引导:把短的东西连接起来)
3、师:下面就请你把这些短短的东西变长,把懒羊羊救上来。
4、幼儿操作材料,尝试多种连接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重点指导幼儿:选择多种材料,尝试多种方法的连接,比如:布条打结、手工纸用双面胶粘成长条、或用夹子夹成等等。
5、提醒幼儿:如果你完成了,去图上比划一下,看长度够不够把懒羊羊救上来。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个别幼儿的探索结果,鼓励第一个完成营救任务的幼儿,以及活动中的合作。
三、交流讨论,总结方法
1、师:喜羊羊可着急啦,赶紧把你想到的办法告诉他吧!谁愿意第一个告诉他?(请第一个成功的幼儿)
(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如粘、夹等),他用这个方法连接,成功了吗?我看到他是第一个成功的。
2、师:有谁和他用一样的方法?
3、师:除了……还有什么方法?
(教师针对创造性的方法给予重点展示)
4、师:你们想到了粘、夹、打结、串、钉、插这么多连接方法,为你们开动小脑筋,老师要鼓个掌。懒羊羊就顺着这条长长的线往上爬啊爬啊,终于逃出了陷阱,“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忙”两个人又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
四、经验迁移,发现连接
1、师:刚才我们通过把东西连接起来,帮两个小家伙解决了难题,其实生活中有些东西只要连一连就可以帮忙解决很多问题。(出示课件)
师:比如说它——水管,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送水等)
这个呢?(电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就可以?(通电)
还有这个——木头,连接起来就是?(桌子椅子等等)
下面这个小朋友最喜欢(管子积木),连接起来就是……
2、延伸部分
师:在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连接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找到后记录在纸上,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找到的最多。
12、小班音乐老鼠历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A—B—A‘乐曲的风格,理解小老鼠历险的故事情节,并建立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老鼠找东西吃的动作,感受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避免与同伴相碰撞。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钢琴,猫的头饰。
事先学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请老师和幼儿共同做小老鼠去历险,在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1.小老鼠们,今天鼠妈妈带你们出去找吃的好吗?不过你们可要紧紧跟着妈妈,当心别让猫给抓走了。
1)复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乐的变化。(播放A段音乐)
二、播放 B段音乐,通过游戏体验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1)放音乐(低音,含减七和弦)
2)放猫走路声 (低音,强)1 55|1-|1 55|1-|……
强至减弱。问:现在猫走了吗?(没有)
你怎么知道猫还没有走?
减弱至无声。问:现在猫走了吗?(走了)你怎么知道猫走了?
3)游戏:猫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戏,幼儿做猫。
三、播放A段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创编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表演动作。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
四、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老鼠们,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3、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说一说。
二、教师讲解、示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们想想帮助它们啊?
三、幼儿操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4、大班数学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不同特征(颜色、形状)进行两次逐级分类;
2、初步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形成集合与它的子集,并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圆形盘2个,并分别记作1号、2号;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3个,各小组1份。布袋1个(内附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1个)
活动过程:
一、识别物体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的长桌上都有什么呀?(两个圆盘、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幼儿分类数数(正方形:9个、圆形:9个、三角形:9个;红色:9个、黄色:9个、绿色:9个)
二、提供分类标准教师手拿神秘布袋走向一名幼儿,让他伸手去摸。例如:摸出一个红色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颜色?(红色)随及,请全班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红色的图形宝宝放到1号"家"里;又问:这是什么形状?(正方形)请全班小朋友把1号"家"里的所有正方形宝宝放到2号"家"里。
三、比一比问:小朋友们,是2号"家"里的宝宝多,还是原来1号"家"里的宝宝多?(1号);又问:为什么2号"家"的图形宝宝没有1号"家"里的多?(2号"家"里的宝宝是从1号"家"里拿出来的,1号"家"里还有图形宝宝)
活动建议:
将幼儿分成小组,小组人数可视班内小朋友人数而定;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时,要鼓励幼儿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请各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并引导其说出分类的原因。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最后以游戏“认一认”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接着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一次提高幼儿兴趣,以游戏“图形宝宝找家”贯穿结尾巩固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将图形宝宝进行正确分类。
总之,在整节课中我力求把课堂变为活动的课堂,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游戏“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使幼儿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幼儿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认识有趣的图形。
15、小班游戏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区分三种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图片、幼儿操作用的三种图形若干,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几幅画
2、固体胶、纸、奇妙箱、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图形妈妈,带图形娃娃(幼儿)做律动。(每个幼儿发放一图形板)
二、认知图形
1、游戏:摸一摸“奇妙袋”
师:老师这里有一只奇妙的口袋?(出示口袋)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
A、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摸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书,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书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B、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C、老师:口袋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D、总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一样长;圆形就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
2、游戏:捉迷藏
老师: 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分别说说有什么图形有几个?
3、游戏:图形找家
三、添画活动
1、交代要求,老师:现在请你们玩个“变戏法”的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会儿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2、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四、活动延伸: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6、小班教案《图形宝宝》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感知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这三种图形。
2、乐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1、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2、三种带有图形宝宝嘴型的动物,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个。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3幅画。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区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2、难点: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四、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从黑板后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三角形有几个角?(伸出手点数) 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饼干、三角形的蛋糕)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桌子、椅子、放玩具的篮子)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闹钟、吃饭的碗、碟子)
小结:圆形是圆的、正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有三个角。
2、 游戏:找图形。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老师已经把他们请到地板上,当我说出三图形,小朋友就跳到三角形的前面,并说出他的名字。
规则:地板上散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幼儿听教师口令找出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字。
3、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老师把这些图形宝宝拼成了几张很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图一:房子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图形?房子的墙壁是什么图形?房子的窗口是什么图形?
(2) 图二:金鱼提问:金鱼的身体和尾巴是什么图形?金鱼的眼睛是什么图形?
(3) 图三:汽车提问:汽车的车轮是什么图形?汽车的窗口是什么图形?
4、操作:给动物吃图形饼干,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图形饼干,请小朋友每人拿两块不一样的饼干,放在地板上滚滚,发现了什么?有三只动物来我们班做客,看看周老师把动物们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熊猫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老虎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小猫的嘴巴变成了什么图形?小动物们肚子饿了,请小朋友给他们吃饼干吧!
(1) 幼儿人手一个图形投到与图形匹配的动物嘴巴里。
(2) 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5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都喂给小动物喜欢吃的饼干,谢谢大家,和图形宝宝说再见。活动结束。
反思: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活动目标主要有两点:1、进一步感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正确区分这三种图形。2、乐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乐趣,从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已经达到我的预期目标。
整个活动,我运动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等等贯穿其中,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对幼儿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先观察,比较,再描述,幼儿在探索中学习,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是在第一环节出事三种图形时,让幼儿说说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像这些图形的,我应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播放生活中见过类似图形的东西,这样就容易让幼儿感知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17、小班主题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使用剪刀,能沿轮廓线剪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
2、根据物品的特征将图形装饰在相应的作品上。
3、体验剪纸以及创作活动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样搞,剪刀,城堡情境创设、胶水、棉棒。
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城堡老师:宝宝们,你们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请你再仔细看看,图形城堡里的这些房子,小花、蝴蝶、汽车缺少了什么?
(圆圆的轮子、方方的门、三角形的屋顶……)让我们用图形宝宝把缺的补上去,让城堡更漂亮。
二、尝试剪图形宝宝1、认识各种图形宝宝。师:看看有哪些图形宝宝来了?
2、复习剪刀的使用方法。
儿歌:小手变成小手枪,大拇指放进小洞洞,其他手指放进大洞洞,变成小鸟飞呀飞。一起试试看,小鸟飞起来。
3、学习剪图形1)师:图形宝宝放进小鸟的嘴巴,沿着黑黑的轮廓线剪,小鸟嘴巴一张一合地、慢慢地往前移。
2)幼儿剪纸,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a、剪刀使用时注意不要对着同伴和自己。
b、要沿着黑黑的线剪。
c、剪下来的垃圾放进垃圾篓子里。
4、送剪刀回家三、打扮城堡师:看看你剪得是什么图形宝宝,想想应该送给城堡里的谁?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8、大班主题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大班综合——图形宝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几何图形。
2、 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 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活动过程:
一、兴趣激发:
1、师:今天,齐老师请来了一些朋友要来我们班作客,它们是谁呢?(师出示正方形、圆形)
问: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圆形有什么特点?
2、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许多朋友要来祝贺。你们看!它们是谁?(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3、师: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
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圆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1、捉迷藏
三角形虽然没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幼儿找图形并填表格。师巡回指导。
(2)幼儿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
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戏
1、变魔术
现在齐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小图形娃娃来。
(1)幼儿变魔术(大图形变小图形)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变成哪些小图形?
2、拼图案
师:你们变出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我们就用小朋友变出的小图形和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形拼一幅漂亮的画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1)幼儿拼贴(师巡回指导)
(2)幼儿说一说用什么图形拼成什么送给正方形、圆形娃娃。
三、活动结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圆形娃娃要回家了,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它们吧!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几何图形,幼儿自愿组合几何图案。
活动反思:
大班综合活动《图形宝宝》的设计思路是: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是尝试将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活动以图形娃娃过生日为主线,通过听听、看看、找找、剪剪、拼拼、讲讲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适宜性行为:
1、 教师注重各领域融合,互相渗透。
2、 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如在请幼儿找图形并进行记录时教师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图形。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有的事先画出图案中躲着的图形让幼儿找找有几个、有的则让幼儿自己找出图形并数数有几个;最后让幼儿用几何图形拼图、组画变化多,形象生动,容易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心理要求,使他们享受到表现自我能力的乐趣。
3、 课前知识准备充分。活动前我与幼儿一同认识了许多含有几何图形的物品,帮助他们积累知识经验,而本次活动则是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
4、 把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适宜行为:
1、 活动中过分地依赖于事先所设计的环节,现场应变能力不够。
2、 教师引导不够。幼儿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联系生活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寻找几何图形,教师的导语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以致于幼儿的回答局限于汽车上、窗户上。可见,教师的引导语必须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这样幼儿的回答情况才不会单一。
3、 生生互动不够。在幼儿找图形环节时,教师可以请幼儿互相来检查、验证是否正确,这样通过与同伴交流,不仅能提高幼儿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进一步帮助幼儿辨别图形,能让幼儿更快、更好的体验成功之后的快乐感。
19、大班律动游戏教案:蛤蟆历险记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教案:蛤蟆历险记
◆动作建议
第1-4小节:听前奏作游戏前准备
第5-6小节:行走动作
第7-8小节:身旁摊开双手,作询问对方状
(第9-10小节同第5-6小节;第11-12小节同第7-8小节)
三段中,蛇出来,鳄龟出来,怪兽出来依据经验进行个性化动作表现
第13-16小节:双手张开放嘴边做吃的动作
第17-20小节:做不怕的个性化动作
(第二段同第13-20小节动作)
(第三段“怪兽中毒喽”作扔东西动作)
注:最后一遍结尾“追逃音效”可根据孩子经验及活动中出现的现状作两人追逃或单人逃动作。
◆游戏玩法建议
1、建议坐成单圈,面向圆心,在单圈内玩。
2、“蛇”、“鳄龟”、“怪兽”分别在开始游戏前由老师指定,必须在幼儿不知情情况下,增加游戏趣味,当音效出来,幼儿则四处躲闪至圈上座位躲起来。
3、“蛇”、“鳄龟”、“怪兽”音效结束时,他们停住脚步,与他们面对面的幼儿就是“蛤蟆爷爷”。
4、游戏分三段,先分段组织游戏,最后可将三段连起来完整游戏。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引导下,跟随音乐玩“蛤蟆历险记”游戏。
2、根据故事情节记忆游戏顺序,并能在游戏中,用“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诀是xx”对话来展开涛戏。
3、在充满趣味的律动游戏中体验故事不同角色情感,享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绘本导入,回忆故事主要情节及顺序。
(1)说一说《蛤蟆爷爷的秘诀》的故事及主要内容及顺序。
(2)带着对第三个秘诀的猜测进入游戏。
2、充分学习,引发幼儿随乐随情境展开游戏。
(1)学习第一段游戏。
①教师随乐示范蛤蟆走等动作、语言,引发幼儿观察、反馈和模仿。
②幼儿听A段音乐一起练习、自然启动,并跟随音乐节奏和动作加入“饥饿的敌人在哪里”的语言。
③教师扮“蛇”,引发“小蛤蟆”逃到灌木丛(座位上),让幼儿了解由蛇“指定”爷爷白则,进行角色间“我要吃掉你,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勇敢”的又及动作练习。
④听“蛇”音乐和B段音乐练习对话、动作,帮助幼儿梳理第一段游戏内容,进一步了解游戏内容及规则。
⑤完整进行第一段游戏。
(2)学习第二段游戏。
①迁移第一段游戏经验,出现“鳄龟”音乐,将“蛇”替换,引导幼儿表现鳄龟和机智的个性化动作。
②悄悄指定“鳄龟”,完整进行第二段游戏。
(3)学习第三段游戏。
①迁移第一、二段游戏经验,依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体验当故事情节发生变化后而带来游戏规则的变化。
②引导幼儿想象怪兽抓住蛤蟆爷爷后小蛤蟆的做法,能大胆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
③悄悄指定“怪兽”,完整进行第三段游戏。
3、完整游戏,体验故事的完整感和连贯游戏带来的挑战和愉悦。
(1)伴随音乐,将三段游戏连起来,完整游戏,鼓励幼儿运动多种感官大胆表现。
(2)梳理三个秘诀,让幼儿对第三个秘诀进行发散。
(3)回归到图画书,讲述故事结尾,揭示第三个秘诀。
三、友情提示
1、建议活动前花15分钟左右时间讲述改编的《蛤蟆爷爷的秘诀》故事。
2、建议幼儿有“丢手绢“游戏中追逃的经验。
20、学前大班故事活动教案贝贝历险记
活动名称:贝贝历险记
活动目标:
1、专心听故事,并能围绕故事进行讨论。
2、了解适合鳄鱼居住的环境。
3、能比较清楚连贯地表达。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用手套制作鳄鱼指偶
2、《贝贝历险记》故事图卡
3、有关鳄鱼的剪报或其他资料。
活动过程:
1、老师戴上鳄鱼手偶,并出示故事图卡,讲述故事《贝贝历险记》
2、与幼儿讨论:
(1)为什么鳄鱼和它的朋友要从原来居住的地方搬走?
(2) 小鳄鱼被急流冲到哪里去了?
(3) 为什么岸边聚集着很多人?他们在寻找谁?
(4) 小鳄鱼喜欢山贝河吗?为什么?
(5) 小鳄鱼最后被谁抓,他们要怎样处置小鳄鱼?
(6) 你认为小鳄鱼应该住在哪里?
3、按幼儿的回答分成三组,请三组幼儿分别讨论贝贝住在“李叔叔家:、”“湿地公园”和“山背河”的理由,老师帮助他们用简单的文字把原因写下来,然后请各组轮流讲给大家听。
21、大班语言小蛋壳历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故事的趣味性,感受故事中小蛋壳的机智、勇敢。
2、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理解故事情节,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小蛋壳历险记》。
2、故事《小蛋壳历险记》视频。
活动过程:
一、 出示ppt,引导幼儿猜想故事内容1.幼儿观看ppt1,提问:这是谁?它长得什么样?
有一天,小蛋壳娃娃出门了,猜猜它会遇到什么事情?
二、 播放ppt,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提问:小蛋壳遇到了谁?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仔细观察它们的面部表情)小老鼠想用小蛋壳做什么?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欣赏故事)你们觉得小蛋壳会愿意吗?(引起幼儿争议阐述理由)观看课件,揭示谜底。追问,为什么小蛋壳会跟小老鼠走?
下雨了,它们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讲述)小老鼠怎么会把小蛋壳当成雨帽的?这顶雨帽好不好,为什么?
小老鼠为什么吱吱叫?小蛋壳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小蛋壳你会怎么说?
小蛋壳为什么要让小老鼠把自己当做小船?如果你是小蛋壳,你会想出什么办法?
三、完整欣赏故事,重点了解小蛋壳动脑经保护自己的经历。
1.请幼儿故事录音,理解故事名称。
"什么叫历险记?历险记,就是外出时遇到许多危险的事。"2.请幼儿回忆故事中小蛋壳的经历。
"小蛋壳出门,遇到了哪些危险的事情?"3.说说小蛋壳保护自己的办法。
让幼儿分小组开展讨论。
"遇到危险,小蛋壳是怎么保护自己的?"(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4.帮助幼儿理解故事重点。
"小老鼠怎么会把小蛋壳当成雨帽?这顶雨帽好不好,为什么?""小蛋壳为什么要让小老鼠把自己当做小船?"四、想象迁移,教师和幼儿双向设疑并解答。
1."你们喜欢小蛋壳吗?为什么喜欢?"2."如果你是小蛋壳,你还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小老鼠,保护自己?"3."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4.师幼共同小结。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22、小班音乐小老鼠历险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A—B—A‘乐曲的风格,理解小老鼠历险的故事情节,并建立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老鼠找东西吃的动作,感受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避免与同伴相碰撞。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钢琴,猫的头饰。
事先学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请老师和幼儿共同做小老鼠去历险,在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1.小老鼠们,今天鼠妈妈带你们出去找吃的好吗?不过你们可要紧紧跟着妈妈,当心别让猫给抓走了。
1)复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乐的变化。(播放A段音乐)
二、播放 B段音乐,通过游戏体验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1)放音乐(低音,含减七和弦)
2)放猫走路声 (低音,强)1 55|1-|1 55|1-|……
强至减弱。问:现在猫走了吗?(没有)
你怎么知道猫还没有走?
减弱至无声。问:现在猫走了吗?(走了)你怎么知道猫走了?
3)游戏:猫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戏,幼儿做猫。
三、播放A段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创编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表演动作。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
四、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老鼠们,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