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大班符号想象添加画《有趣的符号》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个以上的符号自由组合排列,想象添画成有情节的画面。
2、能大胆地将符号随意变形,并能用两种以上颜色填充换面。
3、不受符号原有图像的束缚,敢于放手去画。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简单的符号,请幼儿用符号展开想象。如:“=”幼儿可以想象成马路、桥、河等;“O”幼儿可以想象成太阳、扣子、脸、西瓜等。在单一符号想象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两个以上的符号进行不同排列,展开想象。
2、可通过示范演示引导幼儿学习将符号任意变形的方法。如:把“M”任意拉长变成高山,把单个的“=”不断的平行排列,变成小河,画出高山流水的画面。
3、教师可引导幼儿欣赏完整的符号化出作品,感受画面填色后的效果。
4、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放手去画,不要怕画错,越夸张越大胆越好。作品完成后可为作品起名字。
活动反思
象形是一种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造字方法。它用最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代表什么东西。由于这些文字与所代表的事物在形状上很相像,也能突出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所以看起来就是很有趣味性的图形。本课设置正是凭借象形文字的图形趣味性及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的线条表达和概括事物特征,是提升学生艺术感受力与创造性的新课型,也是发挥和体验线条造型语言魅力的创新实践活动。
2、大班数学点点画板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点与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并能找出同样位置的构成。
2、认识点阵式的空间对应。
3、培养专注力。
重点:能根据图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真确的标示出来.
难点:通过操作掌握正确的空间对应。
教学准备:带有圆点的操作卡每人一张.数块每人一个.
幼儿操作用书及水彩笔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数数1-20.
2出示坐标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横列与数列的数序关系.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右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以小旗为起点,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小旗向上数每一个点分别代表第几?
(小旗的位置,由老师自由来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戏:玩具<蹦蹦跳>幼儿每人一张带有规则圆点的卡片,每人一个数块.
师:,老师的小数块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师一样的格子里.
提问:你的数块放到了第几行的第几格?
2、游戏:<模仿秀>: 电脑课件制作的圆点图卡.
图卡上有图案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能在自己的图卡纸上按照图卡上的造型连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建立数列的关系.
4、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35页,引导幼儿根据左图中圆点的位置,找出右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标示和连接.
教师提问: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图形?图形左边最上面的一点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其他的顶点呢?是落在第几排?第几个点的位置上?
5、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顶点并利用色笔先在顶点上点颜色、做记号、再画线将图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行比较,看看完成的图形是否和左边的图形完全符合。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收拾操作材料。
3、小班游戏点点窝教案
[游戏目的]
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反应的灵敏性。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适合年龄:小班、小小班幼儿
[游戏方法]
两名幼儿面对面坐着。幼儿甲伸出右手,手心向上;幼儿乙用右手食指在甲幼儿手心中一边点一边念儿歌(也可念一个字对应点一下),念至最后一个字时,迅速收回手指,幼儿甲则收拳抓其手指。若抓不到,再来一次游戏;若抓住了,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游戏规则]
必须等儿歌念完后才能把手指收回。
[建议]
也可作为亲子活动,家长和宝宝一起玩。
附儿歌:
点点窝,
种西瓜,
种出西瓜大又大,
宝宝吃了笑哈哈。
4、中班语言活动符号会说话教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符号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 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 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符号:红绿灯、垃圾入箱、安静、男女厕所、禁止烟火、人行横道6个符号。
大挂图一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大的一套。
小图20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小的20套。 实物环境创设;微型立体娃娃城。
活动过程:
一、 巩固认识已学的符号,并认识新的符号。
1、 引出课题:教师对着幼儿,用食指贴在紧闭的嘴巴上,看看幼儿懂不懂教师的意思,问:教师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安静),待幼儿回答后,出示这个符号。复习已学的符号。
2、 认识新的符号。
师:今天还有许多新的符号朋友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逐一出示各种符号),你认识这个符号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出现?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新的各种符号及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 学会运用符号。
1、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遇到这些符号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请你们互相商量帮助符号朋友找到合适的地方。然后想一想,符号朋友为什么站在这个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2、 幼儿分组放符号,可以互相商量、合作完成。
3、 幼儿集中讨论,并在大挂图上张贴符号。
1) 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符号朋友贴到合适的什么地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发言。
2) 为什么让符号朋友站在这里?符号朋友站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3) 教师小结:符号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多的,当我们看到这些符号时,就知道这是哪里,或告诉我们它表示什么意思,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4、游戏:寄信
延伸活动:
幼儿园需要符号吗?哪些地方需要呢?我们下次区域活动时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好吗?
5、大班科学《天气符号》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天气的含义,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2、通过活动认识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3、形成关注和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习惯。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反应天气现象的图片
2.灾害性天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1)幼儿演唱歌曲《今天天气真好》
(2)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可以干什么?
(3)说一说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并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2.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经历过哪些天气?
(2)讨论: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喜欢什么天气?你不喜欢什么天气?
(3)说一说好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4)你遇到过哪些特殊的天气?遇到恶劣天气我们该什么办?
小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它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对我们造成危害。
3.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1.教师出示教学图,让幼儿辨认天气预报符号。
2.游戏:找朋友
(1)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请幼儿说出其代表的意义
(2)幼儿分组将天气符号卡片与不同的天气情况图片配对。
(3)操作幼儿用书“天气符号”,判断图上任务的活动是否适宜,为什么?
4.了解灾害性天气
(1)播放灾害性天气的视频,幼儿讨论本地区主要有哪些灾害性天气,这些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如何?
(2)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
小结:广东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干旱、洪涝等。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等多种媒体获得天气预报。
活动延伸
1.收集天气谚语。
2.了解哪些动物可以预报天气。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6、小班美术教案:点点圆舞曲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点点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水粉颜料画点、连线,并均匀地涂上不同颜色。
2、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大胆想象。
3、幼儿的想象力和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白色手工纸,调色盆,黑色颜料、黄色颜料及其他彩色颜料,画笔若干,擦手布。
2、幼儿分组活动(16人)。
3、电脑音响,圆舞曲音乐、《去郊游》、《开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幼儿兴趣。
师:大家好!我是点点魔术师,今天我要带你们去魔术乐园玩一玩,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听《去郊游》音乐入场)
二、示范画点,引出课题。
1、师:哇!魔术乐园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白纸)现在呀,点点就要在白纸上变魔术呢!小眼睛看仔细了。
2、教师示范画圆点。
师:瞧,一个圆点娃娃变出来了,刚才我是怎么变的呀?
小结:拿起小画笔,喝喝颜料水,舔一舔,跳到白纸上。瞧!我又变出了一个圆点宝宝。提示:圆点宝宝呀喜欢在空的地方玩,不喜欢挤在一起。那谁愿意也来变一变啊?(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三、幼儿画点。(教师指导)
四、圆点宝宝跳舞——自由连线
(放一段优美的圆舞曲)
1、师:哇!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圆点宝宝,真是太棒了!听,魔术乐园的舞会开始了,圆点宝宝呀也想去参加舞会呢,不过它们想找个舞伴手拉手一块儿跳,请你们帮助我们手拉手吧!拉手的时候可以横着拉,可以竖着拉,还可以斜着拉,可以用直线拉,也可以用曲线拉。
2、鼓励幼儿合作连线,线条可以用直线拉,也可以用曲线拉。
五、示范变“地毯”——涂色
1、师:圆点宝宝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手拉手跳起了舞,金老师听到圆点娃娃在说悄悄话呢!它们说:“我们不喜欢黑色的地毯,要是你们能变出彩色的地毯,我们就跳得更开心了。”变的时候先用画笔喝喝水,舔一舔,跳到地毯上跳个舞,瞧,这块白地毯变成了红地毯。刚才我是怎么变得呀?谁愿意也来变一变?(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涂色。)
2、指导幼儿大胆涂色,一个格子涂一种颜色。
六、欣赏、想象
师:“看,圆点宝宝跳着优美的舞蹈变成了一幅神奇的图画,在这幅神奇的画面里面藏着什么呢?”老师带幼儿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去欣赏、想象,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与肯定和赞赏,激发他们对创造的兴趣。
七、结束
师:今天呀,点点带小朋友来到魔术乐园,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还学会变魔术呢!现在点点呀想给你们提个要求:把你们学的魔术交给其他小朋友,好吗?那让我们开着汽车回家吧!(听音乐退场)
7、小班数学点点虫虫飞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1 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一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一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1 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 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1 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2 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3 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1 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 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3 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附故事毛毛虫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鸣、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8、小班科学点点豆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手指点画” 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色彩搭配美的情感。
4.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用手指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
活动准备
装有花的花瓶图片若干(PPT)
各色的油画棒、颜料
有花的实物花瓶两个
范画一张,画有花瓶和树枝的纸张若干
擦手的毛巾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感受花和花瓶之间的色彩对比。
1、让幼儿说出花和花瓶的颜色。
2、 引导幼儿将花与花瓶之间的颜色进行对比。
二、出示实物花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的对比。
三、 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范画。
教师:画中的花瓶是什么颜色的?花是有哪些颜色?
教师:这幅画使用了哪些你们知道的材料呢?
2、教师介绍画纸以及桌上的操作材料。
3、 出示画有花瓶的纸,教师示范用油画棒涂色,并讲解涂色的要求。
4、 教师用手指使用颜料在树枝上进行点画,边点边讲点画的方法:点、抬。手指点下去不能换位置。手指换颜色时,必须用毛巾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5、 请几个幼儿来进行点画,并提醒他们没有注意的地方。幼儿点画时教师再次强调方法、色彩的搭配及注意事项
四、 幼儿操作
1、 幼儿选择颜色自由操作
2、 教师做巡回指导
五、 评价幼儿的作品,特别是色彩搭配很协调的,要予以表扬。
六、 活动结束,收拾桌面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幼儿用手指进行点画,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使用点抬的方法进行点画;他们在色彩的搭配上,很随性,都是按他们自己的喜好来的。我班的幼儿很喜欢玩颜料,每次上颜料课,他们都很喜欢,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换颜色时,有的幼儿没有擦手,把颜色弄混了。如果我再上这堂课,我要邀请那些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到范画上来练习,给予他们机会。
9、小班音乐点点豆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记得有句话说的好:培养你的孩子成材,培养我的孩子成材,培养我们的孩子成材,但是培养孩子成材不是我们唯一要做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是快乐的。所以,今天我就选择了适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快乐手指游戏〈点点豆豆〉,把点点豆豆这首儿歌配上一曲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点点豆豆〉是一首韵律很强的儿歌,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一拍一点,从而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结伴游戏的能力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使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本节课采用的都是一些老儿歌老游戏,这些儿歌游戏都是我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做的,她不仅加深了我们母女之间的感情,而且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现在还记忆尤心。我也很想让这些儿歌把各位家长老师带回对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老儿歌老游戏的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学唱歌曲。
2、通过歌唱和游戏愉悦幼儿身心,培养幼儿活泼欢快的性格。
3、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指偶一个。点点豆豆音乐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儿歌〈拉大锯〉,小朋友仔细听听,歌曲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儿歌)二、基础部分2、小指偶唱大戏〈点点豆豆〉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他们去姥姥家干什么了?
幼:看大戏。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一起看看啊?
幼:想(教师用指偶在手上唱大戏《点点豆豆》)3、学唱歌曲〈点点豆豆〉。
(1)、教师范唱两遍,幼儿欣赏。
(2)、幼儿伸出小手当舞台,小指偶在幼儿手指上唱歌 。
师:小指偶想到小朋友小手搭的舞台上唱大戏。
4、幼儿学唱歌曲。
(1)、用不同的手指点豆唱歌。拇指爸爸先唱歌,食指妈妈再唱歌,最后中指哥哥也要唱歌。
(2)、幼儿边唱边点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想一想我们还能在身体哪个部位上点豆豆。
5、幼儿结伴游戏点点豆豆。
6、和客人老师一起做点豆豆的游戏。
师:你们想和客人老师做游戏吗?
三、结束部分7、送指偶回家。
师:天黑了,我们把指偶送回家里吧!下次再请他们过来玩。
另附:儿歌《拉大锯,扯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不让二妞去。恩……歌曲《点点豆豆》点点豆豆,开花石榴,小狗搬家,喀嚓一锁。
活动反思
⒈选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老师选择的歌曲《点豆豆》,音乐形象鲜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强。歌曲中有趣的点豆豆游戏,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当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这样的音乐素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⑴点豆豆中,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豆豆图片代表不同味道,请孩子们在学唱的时候观察豆豆的表情,间接地感受他们不同的味道,再假装吃一吃,并把表情、动作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歌词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⑵在学习理解歌词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强调歌词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自身的演示:甜豆豆肯定很好吃,来来来,我们一起来吃甜豆豆吧,甜不甜?吃到甜甜的豆豆是什么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熟悉理解歌曲,最后巩固点豆豆的游戏,并将两部分串联起来。在和孩子吃不同的豆豆的方式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⑶将整个游戏情境贯穿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最后的点豆豆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豆豆,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把本次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⒊教师教态自然、丰富 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在这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她非常具有表演天赋,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夸张,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所以孩子们始终被吸引。教师范唱的歌曲也非常动听,在动听的歌声中,孩子们感受旋律,完整欣赏。
建议:丰富幼儿的经验准备。 在《点豆豆》中,不管是点豆豆的游戏,还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后的表现,都是需要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表现酸、辣的表情和动作时不够投入,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味道不熟悉。现在的家长都什么主意孩子的饮食,会避开这种稍带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尝一尝,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活动。
10、小班教案《点点点》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颜色分类。
2、在说说、玩玩中体验和点点一起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红黄蓝圆点衣服
活动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新朋友要来和我们做游戏,睁大眼睛仔细看,是谁来了?
师:朋友、朋友:快出来! 这个圆圆的像太阳一样的是--"黄点点"(嗨!黄点点好!)过渡:告诉你们这个新朋友他的本领可大了,它有什么大大的本领呢?想知道吗?它呀!会变魔术,它变魔术看过吗?
二、黄点点变魔术--从左往右手口一致点数
1、数量变
师:宝贝们我请黄点点来变魔术,看好哦!(点点点,变变变)
提问:一个黄点点变成了几个黄点点?你怎么知道是三个的?
小结:从左往右数,一个黄点点变成了三个黄点点。
2、颜色变
过渡:黄点点还要继续变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黄点点还会怎么变?谁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小结:点点点、变变变,黄点点变成了一个红点、一个黄点、一个蓝点啦。
三、点点找朋友--从上往下手口一致点数
1、黄点点找朋友。
提问:还有好几个黄点点也来来我们一起玩,看看,一共有几个黄点点?(老师操作、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小结:从上往下数,一共来了4个黄点点。
2、红点点找朋友。
提问:还有几个红点点,谁来把他们请出来。(幼儿操作)来了几个红点点?(手口一致点数)
小结:一共有4个红点点。
3、蓝点点找朋友。
提问:只有蓝点点的朋友还没来,一共需要几个蓝点点,才能和红点点黄点点一样多?谁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小结:我们还需要3个蓝点点,就能和黄点点红点点一样多,都是四个。(手口一致点数)
四、变成点点做游戏--尝试按颜色分类,体验游戏的快乐
1、排排队。
要求:跟点点们一起排队啦!(幼儿根据点点变化及自己身上点点的颜色尝试排队,幼儿穿上点点衣,介绍:我是红/黄/蓝点点。)
小结:红点点一排,黄点点一排,蓝点点一排,同种颜色的点点排在一起。
2、小点点乘火车(离场)。
要求:点点们去找新朋友啦,我们也赶快上火车吧,你站在哪里呢? (幼儿根据画面变化及自己和同伴身上点点的颜色尝试排队)
小结:原来同种颜色的朋友在一起真开心。
结束语:让我们也开着火车一起去教室找找一样颜色的朋友。
11、小班数学教案:点点虫虫飞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点点虫虫飞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一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一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 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简单,但很实用。活动前给每个幼儿系上绿色围裙,不仅是毛毛虫角色的标志,围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虫的小肚肚,装下了毛毛虫“吃”的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环节中,给予幼儿贴画奖励,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兴趣,借助纱巾,模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体验舞动“翅膀”的乐趣,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附故事
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鸣、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
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12、小班主题点点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手指点画” 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色彩搭配美的情感。
4.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用手指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
活动准备
装有花的花瓶图片若干(PPT)
各色的油画棒、颜料
有花的实物花瓶两个
范画一张,画有花瓶和树枝的纸张若干
擦手的毛巾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感受花和花瓶之间的色彩对比。
1、让幼儿说出花和花瓶的颜色。
2、 引导幼儿将花与花瓶之间的颜色进行对比。
二、出示实物花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的对比。
三、 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范画。
教师:画中的花瓶是什么颜色的?花是有哪些颜色?
教师:这幅画使用了哪些你们知道的材料呢?
2、教师介绍画纸以及桌上的操作材料。
3、 出示画有花瓶的纸,教师示范用油画棒涂色,并讲解涂色的要求。
4、 教师用手指使用颜料在树枝上进行点画,边点边讲点画的方法:点、抬。手指点下去不能换位置。手指换颜色时,必须用毛巾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5、 请几个幼儿来进行点画,并提醒他们没有注意的地方。幼儿点画时教师再次强调方法、色彩的搭配及注意事项
四、 幼儿操作
1、 幼儿选择颜色自由操作
2、 教师做巡回指导
五、 评价幼儿的作品,特别是色彩搭配很协调的,要予以表扬。
六、 活动结束,收拾桌面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幼儿用手指进行点画,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使用点抬的方法进行点画;他们在色彩的搭配上,很随性,都是按他们自己的喜好来的。我班的幼儿很喜欢玩颜料,每次上颜料课,他们都很喜欢,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换颜色时,有的幼儿没有擦手,把颜色弄混了。如果我再上这堂课,我要邀请那些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到范画上来练习,给予他们机会。
13、小班科学点点虫虫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一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一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附故事毛毛虫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鸣、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4、幼儿园数学优秀教案《符号宝宝》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号所代表的意义,尝试正确运用“>” 、“<”完成操作活动。
2、对数学符号感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数字卡1-10,操作卡(“>”、“<”)幼儿用书中的“符号宝宝(一)”,挂图“>”和“<”
活动重点、难点:
知道“>”、“<”代表的意义,并尝试正确运用“>”、“<”。
指导要点: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念儿歌导入,两根线,真奇妙,头碰头来真要好,开口向左大于号,开口向右小于号。
2、认识“>”、“<”,了解“>”、“<”所代表的意义。
师:大家回顾一下“大嘴鱼”总是把开口对着什么数?大数还是小数?
师:现在请大家看看挂图,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并看符号的外形特征,说说两个符号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们代表什么意义呢?
观察思考:“>”和“<”该填写在哪里?当大数在前,小数在后时,中间填什么符号?当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时,中间应填什么符号?
师幼共同总结:当大数在前,小数在后时,中间应填“>”(大于号);当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时,中间应填“<”(小于号),也就是:大数在前,开口向前,大数在后,开口朝后,开口总是朝着多的一边。
3、探索发现
幼儿每两人一组,运用数字卡比较大小并用“>”或“<”认真做好记录(方法:2名幼儿任意出一张数字卡,让另一名幼儿记录多少,用大于号小于号来记录,第二次比较时交换记录)
4、总结操作,正确运用“>” 、“<”完成操作活动。
(1)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说说你的记录,哪些用到了“>”?为什么在这里要用“>”?哪些用上了“<”?为什么在这里要用“<”?
(2)完成幼儿用书中“符号宝宝(一)”。
15、大班教案《数学符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数学符号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游戏。
2.认识“=”、“〈”、“〉”,初步学会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符号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数学图标一张
3.数学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字卡及数学符号卡,谈话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许多朋友,请你们仔细看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把它们找出来。
小结:小朋友们认识的朋友可真多,(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屏幕上还有三个新朋友,我们还不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1)出示图片,认识符号。
①出示等于号的图片,提问:
这个新朋友,刚才有小朋友已经说出了他的名字,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长得什么样?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等于号呢?
教师小结:等于号是由两条一样长的平行线组成的,它表示两边的物品或数字是一样多的、一样大的。
②同时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片。
师: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对双胞胎符号,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俩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一头尖,一头张开大口,像一只鳄鱼张开大嘴巴。不一样的是,前面开口,后面尖尖的是大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多、要大;前面尖尖,后面开口的是小于号,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数字比后面的要少,要小。
(2)尝试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种数学符号。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认识的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都是数学符号,而且它们都是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动动脑筋,,你们能用我们两只平平的,像直线一样的手臂表示这几个符号吗?
(3)游戏:符号蹲。
玩法:教师和幼儿统一等于号、小于号和大于号的动作,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大家一起检验。
3.学习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符号蹲游戏,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这儿有一几张数学图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上面丢失了一些数学符号和数字,请你们帮我在下面的答案栏中找出来。(引导幼儿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4.分组游戏
师:你们做得可真棒,真让我感到高兴。现在,我想请你们玩一个分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你们三个人一组合作玩。请你们自己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三个人一组,组合好的站到后面的点子上。
介绍游戏玩法:都组合好了吗?现在和你们组的成员拉拉手。小朋友们请看,这边的桌子上是刚才我们学的数学符号卡片,这边的桌子上是1-10的数字卡片。等一会,老师说开始后,我们每组的三个小朋友先到时这边的桌子上取找你们喜欢的两张数字卡片,分别挂在两个人的胸前,再一起到这边的桌子上取相应的符号卡片,挂在第三个人胸前。然后赶快调整位置,组合成正确的数学式。
5.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和数字卡片及数学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玩得真开心。你们好朋友之间合作的也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把卡片朋友们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16、中班安全会说话的符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
2、养成自觉按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
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火警电话、灭火器、上下路道、禁止燃放鞭炮,紧急出口、禁止吸烟注意信号标志等信号标志图片,安全标志挂图两张,录音机、小司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手式“安静”“停止”情绪,激发幼儿兴趣。
师做动作并提问:刚才老师没说话小朋友怎么知道要安静呢?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入主题:
1、幼儿带问题观察: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片,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画什么,在哪里见过?表示什么?
2、幼儿各抒己见。
3、引出主题:――“会说话的符号”。
(三)、引导幼儿寻找标志并结合标志图进行讨论与讲述1、提要求:认真看标志图画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在班上寻找标志。
3、出示标志图讨论:(1)与同伴说说自己找到的标志?
(2)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4、幼儿讲述,教师启发引导幼儿说出标志名称?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四)、教师简单小结标志图中的所有符号及意义。
(五)、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认识禁止符号。
(六)、品德教育并小结。
(七)、以带幼儿“旅游”寻找会说话的标志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卫和防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了标志与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中提供了幼儿充分地自由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了幼儿个性发展。
17、中班主题会说话的符号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许多多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的符号标志也慢慢溶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一定依赖语言或文字,但却清楚地提示着大家,自觉的遵守这些符号标志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大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这些符号标志对于幼儿而言是熟悉但也陌生的,他们经常看到,却很少去认识理解与主动遵守。我设计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掌握一些常见的符号、标志,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养成从小自觉按公共场所的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认识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并说说符号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规律。
2、知道公共场所中符号标志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按符号标志行事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禁止驶入、禁止行人通过、火警电话、灭火器、人行横道标志、禁止燃放烟火等各种常见的信号标志;录音机、磁带、挂图及场景布置。
2、事先带领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符号标志。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手式“暂停”“安静”“真棒” 安定情绪,疑惑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手式——暂停〈左手横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顶掌心〉、安静〈食指放在嘴上〉、真棒〈竖起大拇指〉)
问:刚才老师都没说话,小朋友怎么知道要安静呢?——会说话的符号。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会说话的符号呢?
小结: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会说话的符号,它们不用说出来也不用写出来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
2、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师:今天咱们班也来了许多会说话的符号,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
要求:找到后说一说它们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可自己说一说也可告诉老师或小朋友)
3、提问,讲述。(出示符号标志挂图,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师:你看到了什么符号?能不能在图中找到?它有什么作用?看到它你应该怎么做?
4、发现规律,认识禁止符号。
师:有一种符号,如果看到它这件事情就一定不能做,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适当提示,引导幼儿找出共性——禁止符号,举例说明如吹喇叭前面加禁止符号就是“禁止吹喇叭”,吸烟上面加禁止符号便是“禁止吸烟”)。
5、游戏:旅游
师:认识了那么多的符号,现在一起去旅游吧!
(1)要求:注意看“会说话的符号”,看到一个符号要先说一说那是什么标志,我们该怎么做,然后再沿路游玩。(播放
音乐——小司机,幼儿在音乐律动中愉快进入游戏)。
(2)情境设置:超市偶然失火——幼儿发现——急呼救火
(3)教师提问,幼儿讨论讲述:着火了怎么办?
(4)现场演习:(重点指导幼儿打火警电话及找紧急出口撤离火场)
(5)讨论总结:教育幼儿不要玩火,因为年龄小遇到火灾应先保护自己,可喊人,可打火警电话,但必须学会找紧急出口尽快离开现场;教育幼儿每到一处都要先看清“会说话的符号”,按符号标志行事。
6、延伸:在幼儿园里、日常生活中寻找“会说话的符号”。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卫和防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了标志与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中提供了幼儿充分地自由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了幼儿个性发展。
18、大班语言活动有趣的人形符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辨识不同的人形符号。
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用清楚的语言表述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有趣的人形符号》
教学电子资源活动过程1、出示教学电子中的各种人形图卡,请幼儿辨认。
出示男、女的“人形”符号,引起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这是什么?这是男的还是女的?
2、引导幼儿分辨人形符号中男女的不同特点。
引导语: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符号的颜色不一样,衣服也不一样小结:这个蓝色的人形符号是男孩,这个红色的人形符号是女孩。
3、出示全部的人形符号,引导幼儿分辨老幼病残孕的特点。
引导语:接下来要来考考小朋友,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人形符号,这些符号里哪些是大人?哪些是孩子?哪些是需要帮助的?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说了哪些是大人,哪些是小孩,哪些是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人形符号,看看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4、出示单独的人形符号,观察和分辨人形符号的不同姿态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坐在轮椅上,这个符号是残疾人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穿了三角裤,这个符号是小宝宝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们手牵手在走路,这个符号是大手牵小手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妈妈抱着小宝宝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老爷爷和老奶奶在走路,是老人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这个符号是孕妇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的脚受伤了,这个符号是受伤的意思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形符号?
幼儿:残疾人设施,男性,女性,孕妇,大手牵小手,老人,小婴儿、幼儿,受伤的人等。
5、游戏“会变的人形符号”:通过演示图卡组合,让幼儿感受到符号的组合变化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这么厉害,那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做“会变的人形符号”。
引导语:这是一个小人,再加上一个方框和箭头,变成了什么?
幼儿:请搭乘电梯。
引导语:这也是一个小人,当他转过身加上一个扶梯,变成了什么?
幼儿:请搭乘扶梯。
引导语:这是一个男小人,当再加上一个女小人和一条线,变成了什么?
幼儿:服务台小结:刚刚小朋友又认识了三个人形符号。
6、引导幼儿自由创想,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引导语: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人形符号,小朋友可以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把这些符号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7、结束。
结束语: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幼儿园里有没有人形符号,会有哪些人形符号。
活动反思
象形是一种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造字方法。它用最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代表什么东西。由于这些文字与所代表的事物在形状上很相像,也能突出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所以看起来就是很有趣味性的图形。本课设置正是凭借象形文字的图形趣味性及线条在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学习用简洁的线条表达和概括事物特征,是提升学生艺术感受力与创造性的新课型,也是发挥和体验线条造型语言魅力的创新实践活动。
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学符号教案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20、科学活动《天气符号》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天气的含义,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2、通过活动认识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3、形成关注和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习惯。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反应天气现象的图片
2.灾害性天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1)幼儿演唱歌曲《今天天气真好》
(2)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可以干什么?
(3)说一说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并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2.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经历过哪些天气?
(2)讨论: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喜欢什么天气?你不喜欢什么天气?
(3)说一说好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4)你遇到过哪些特殊的天气?遇到恶劣天气我们该什么办?
小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它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对我们造成危害。
3.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1.教师出示教学图,让幼儿辨认天气预报符号。
2.游戏:找朋友
(1)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请幼儿说出其代表的意义
(2)幼儿分组将天气符号卡片与不同的天气情况图片配对。
(3)操作幼儿用书“天气符号”,判断图上任务的活动是否适宜,为什么?
4.了解灾害性天气
(1)播放灾害性天气的视频,幼儿讨论本地区主要有哪些灾害性天气,这些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如何?
(2)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
小结:广东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干旱、洪涝等。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等多种媒体获得天气预报。
活动延伸
1.收集天气谚语。
2.了解哪些动物可以预报天气。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21、中班主题活动符号会说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符号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大挂图一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大的一套。
小图20张,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小的20套。
实物环境创设;微型立体娃娃城。
活动过程:
一、 巩固认识已学的符号,并认识新的符号。
1、 引出课题:教师对着幼儿,用食指贴在紧闭的嘴巴上,看看幼儿懂不懂教师的意思,问:教师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安静),待幼儿回答后,出示这个符号。复习已学的符号。
2、 认识新的符号。
师:今天还有许多新的符号朋友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逐一出示各种符号),你认识这个符号吗?它表示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出现?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新的各种符号及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 学会运用符号。
1、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会遇到这些符号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请你们互相商量帮助符号朋友找到合适的地方。然后想一想,符号朋友为什么站在这个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2、 幼儿分组放符号,可以互相商量、合作完成。
3、 幼儿集中讨论,并在大挂图上张贴符号。
1) 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符号朋友贴到合适的什么地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发言。
2) 为什么让符号朋友站在这里?符号朋友站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3) 教师小结:符号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多的,当我们看到这些符号时,就知道这是哪里,或告诉我们它表示什么意思,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4、游戏:寄信
活动延伸:
幼儿园需要符号吗?哪些地方需要呢?我们下次区域活动时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好吗?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卫和防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了标志与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中提供了幼儿充分地自由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了幼儿个性发展。
22、幼儿园大班科学《天气符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天气的含义,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2、通过活动认识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3、形成关注和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习惯。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反应天气现象的图片
2.灾害性天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1)幼儿演唱歌曲《今天天气真好》
(2)请幼儿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可以干什么?
(3)说一说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并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2.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经历过哪些天气?
(2)讨论: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喜欢什么天气?你不喜欢什么天气?
(3)说一说好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4)你遇到过哪些特殊的天气?遇到恶劣天气我们该什么办?
小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它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对我们造成危害。
3.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1.教师出示教学图,让幼儿辨认天气预报符号。
2.游戏:找朋友
(1)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请幼儿说出其代表的意义
(2)幼儿分组将天气符号卡片与不同的天气情况图片配对。
(3)操作幼儿用书“天气符号”,判断图上任务的活动是否适宜,为什么?
4.了解灾害性天气
(1)播放灾害性天气的视频,幼儿讨论本地区主要有哪些灾害性天气,这些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如何?
(2)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
小结:广东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干旱、洪涝等。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等多种媒体获得天气预报。
活动延伸
1.收集天气谚语。
2.了解哪些动物可以预报天气。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23、小班艺术教案:点点找朋友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点点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利用点连接成线,组成想象的图形,感受线条的千变万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3、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活动准备
1、线描画范例图若干。
2、每位幼儿几支粗细不同黑色水笔,四张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点点星球
1、教师:点点星球上住着好多长得一模一样的点点们。
2、教师随意在纸上点出小点。
二、点点找朋友
1、教师:点点们找朋友可有趣了,还来不及来到朋友身边就急忙将手伸出去。
找到朋友www.qinzibuy.com的点点都高兴地手拉手(将点互相连接,交叉形成图案),变成了神奇的图,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
2、让幼儿自由点画并连接,随意选取几幅幼儿作品由大家想象。
三、点点溜冰
1、教师:点点找到朋友可高兴了,就跑到了溜冰场高兴地玩起来。它们溜呀溜呀
(在空白纸上随意落笔画出曲线、折线及各种图形),
也变成了一幅神奇的图,是什么呢?
(幼儿自由想象)
2、让幼儿自由涂画,随意选取几幅幼儿作品由大家想象。
24、小班智力游戏点点虫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游戏准备:
幼儿已有各种动物的经验、简单的动作协调意识。
游戏玩法指导: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扮演各种小动物的样子,让幼儿根据动物的特点说说老师模仿的是哪种小动物。
教师扮演小鸟飞的样子让幼儿猜。教师:"咱们用手指点点鸟,鸟飞了,嘟啦啦。不见了!"幼儿会自觉的跟着老师的动作去模仿。
(二)、展开部分:
1、教师用手指律动的形式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姜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手指'魔术',让小朋友看看刘老师的手指能变成什么?"教师边做律动边说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手上。
2、引起幼儿兴趣之后,开始进入教授阶段。
教师:"点点虫,虫虫飞;点点鸡,鸡会啼;点点鸟,鸟飞了,嘟啦啦。教师边说边演示。"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一下,看看那个幼儿做的又好,说的又好听啊。"幼;"好。"做完之后领着幼儿入厕、洗手。
游戏反思:
这首儿歌是比较简短的,对于幼儿来说学念是非常容易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更有兴趣的念呢,我采用了演一演和集体游戏的方式。对于每一种动物我都让幼儿进行模仿表演并学说该句,使幼儿在动作表演中巩固认识,这一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模仿得都很到位,很多幼儿特别喜欢表现毛毛虫爬,总是手脚着地的表演,非常的形象。趁着这一活跃的气氛,我将活动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玩集体游戏——点点虫。
25、小班音乐游戏点点豆豆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记得有句话说的好:培养你的孩子成材,培养我的孩子成材,培养我们的孩子成材,但是培养孩子成材不是我们唯一要做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是快乐的。所以,今天我就选择了适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快乐手指游戏〈点点豆豆〉,把点点豆豆这首儿歌配上一曲活泼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点点豆豆〉是一首韵律很强的儿歌,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一拍一点,从而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结伴游戏的能力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使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采用的都是一些老儿歌老游戏,这些儿歌游戏都是我小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做的,她不仅加深了我们母女之间的感情,而且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现在还记忆尤心。我也很想让这些儿歌把各位家长老师带回对童年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老儿歌老游戏的艺术魅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歌唱和游戏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学习游戏规则,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
3、通过游戏愉悦幼儿身心,培养幼儿活泼欢快的性格。
活动准备:指偶一个
活动过程:
1、朗诵儿歌〈拉大锯〉进教室。
2、小指偶唱大戏〈点点豆豆〉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幼:看大戏。(教师用指偶在手上唱大戏《点点豆豆》)
3、学唱歌曲〈点点豆豆〉。
(1)、教师范唱两遍,幼儿欣赏。
(2)、幼儿伸出小手当舞台,小指偶在幼儿手指上唱歌。
师:小指偶想到小朋友小手搭的舞台上唱大戏。
4、幼儿学唱歌曲。
(1)、用不同的手指点豆唱歌。
拇指爸爸先唱歌,食指妈妈再唱歌,最后中指哥哥也要唱歌。
(2)、幼儿边唱边点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想一想我们还能在身体哪个部位上点豆豆。
5、幼儿结伴游戏点点豆豆。
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找朋友结伴游戏。
6、和父母一起做点豆豆的游戏。
师:你们想和爸爸妈妈做游戏吗?(音乐《找朋友》找到爸爸妈妈做游戏。)
7、歌曲〈小宝宝睡觉〉。
8、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出教室。
活动反思:小班幼儿年龄小,学唱新歌是比较难的,而且第一课时不是很好上,因此,在选材上,我选择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手指游戏《点点豆豆》,并配以欢快活泼的曲子,让幼儿边唱边玩慢慢习得。正因为点豆游戏有一定的情节,趣味性,这就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题性提供了保证,活动中采用了手指拟人的手法唱歌,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多种形式,主动地去歌唱游戏,幼儿始终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手指点豆顺序进行讨论外,还进行了初步的结伴游戏,从而对幼儿进行了交往和遵守规则等社会化技能的训练。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快乐的。
另付:儿歌《拉大锯,扯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
就是不让二妞去。恩。。。。。。。
歌曲《点点豆豆》
点点豆豆,开花石榴,小狗搬家,喀嚓一锁。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26、小班数学活动点点虫虫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一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一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简单,但很实用。活动前给每个幼儿系上绿色围裙,不仅是毛毛虫角色的标志,围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虫的小肚肚,装下了毛毛虫“吃”的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环节中,给予幼儿贴画奖励,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兴趣,借助纱巾,模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体验舞动“翅膀”的乐趣,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附故事
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鸣、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
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27、小班美术点点找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利用点连接成线,组成想象的图形,感受线条的千变万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3、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每位幼儿几支粗细不同黑色水笔,四张绘画纸、线描画范例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点点星球教师:“点点星球上住着好多长得一模一样的点点们。”(教师随意在纸上点出小点)(线是由许多小点构成的,为了让幼儿理解这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本环节。以点点星球这一直观、易懂,而又充满神秘的物体来吸引幼儿,加深他们对点概念的理解来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二)点点找朋友教师:“点点们找朋友可有趣了,还来不及来到朋友身边就急忙将手伸出去。找到朋友的点点都高兴地手拉手(将点互相连接,交叉形成图案),变成了神奇的图,是什么呀?”(幼儿自由想象)让幼儿自由点画并连接,随意选取几幅幼儿作品由大家想象。
(两点间可以连接成无数条不同形状的线——这也是一个抽象而又深奥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不同造型的线,体验线条的奇妙世界。)(三)点点溜冰教师:“点点找到朋友可高兴了,就跑到了溜冰场高兴地玩起来。它们溜呀溜呀(在空白纸上随意落笔画出曲线、折线及各种图形),也变成了一幅神奇的图,是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让幼儿自由涂画,随意选取几幅幼儿作品由大家想象。
教学反思:
亮点:
1、老师考虑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情景贯穿整个活动,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2、老师的在制定目标时考虑了适切性和挑战性。
不足:
1、由于是语言活动,所以老师在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上要从头贯穿,这样孩子的语言才能得到发展。
2、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发散语言,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小鸭。丰富幼儿的词语。
3、地上的小脚印制作的不明显,可以减少小脚印的数量,提问时可直接导入。
4、由于是小班孩子,所以念儿歌时可以角色扮演,请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动静交替效果更加。
5、活动可以从情感处挖掘。如小鸭会对好朋友说什么话,好朋友听的才高兴。
28、小班音乐活动点点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学唱童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仔细观察句式特点,耐心倾听并流畅表述儿歌。
3.掌握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尝试通过替换童谣中的部分词语(动物名称和特征)来创编童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利用虫、鸡、狗、鸟头饰,创设“快乐游戏”情境。
2.利用虫、鸡、狗、鸟动物图片及头饰、魔法棒,创设“魔法体验”情境。
3.利用儿歌幻灯、图谱,创设“视听同步”情境。
4.利用小鱼、小马、小兔等图片,创设“想象仿编”情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儿歌并表演,体验童谣变化的乐趣。
活动难点:对童谣中的动物名称和特征进行创编。
活动过程
一、利用“快乐游戏”情境,体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叫声的乐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点点乐”的游戏。(请小朋友围圈坐,并戴上虫、鸡、狗、鸟动物头饰。)
游戏玩法:教师和幼儿一起说:“点一点二点张三,点来点去就点你。”被点到的小动物迅速站起来作出相应的动作及叫声。
二、利用“魔法体验”情境,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1.出示不同的小动物图片,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儿歌中的重点词句(如:虫会爬、鸡会啼、狗会叫、鸟会飞)。
2.教师拿魔法棒,幼儿戴头饰,利用师幼对答的方式进行互动游戏。
三、利用“视听同步”情境,感知儿歌中蕴含的句式结构
1.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幼儿结合幻灯片完整欣赏儿歌。
2.幼儿观看图谱,发现重复关系的句式特点并大胆表述儿歌。
3.用肢体动作大胆表演儿歌。
四、利用“想象仿编”情境,幼儿感受童谣变化的乐趣。
1.教师示范创编,如点点兔,兔会跳。
2.出示其他小动物图片,请幼儿自选一张图片进行大胆创编,如:点点鱼,鱼会游;点点马,马会跑;点点……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小动物回家”,请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及叫声“回家”。
附: 点点虫
点点虫,虫会爬,
点点鸡,鸡会啼,
点点狗,狗会叫,
点点鸟,鸟会飞,
飞到树林回家去。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活动开始我利用“快乐游戏”的情境,请幼儿在“点点乐”的游戏中体验快乐的同时,了解虫、鸡、狗、鸟动物的动作及叫声。请幼儿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游戏中我点到小狗时,小钊站起来做“狗跑”的动作,小毅急得站起来说:“老师狗会汪汪叫呢!”说完把两只手放于头上做狗叫的动作。当我点到“鸡”时,一诺模仿发出“咯咯咯”的叫声,这时一旁的昊楠站起来模仿发出“喔喔喔”的叫声。由此引导幼儿对母鸡和公鸡的叫声进行探讨。在探讨中幼儿明确了母鸡是咯咯咯叫的,公鸡是喔喔喔啼的。教师进一步的引导提升(公鸡发出的声音一般比母鸡发出的声音还要尖细,洪亮,所以在这里我们就用“啼”来代表鸡发出的声音)。 在“视听同步”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反复朗读,感知了儿歌中蕴含的句式结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儿歌中前句和后句的区别时,妘妘说:“第一句前边有虫的图片,后边也有虫的图片。”依依说:“下面一句有狗的图片,后边也有狗的图片。”……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并进行大胆讲述,自发的感知了童谣前一句的结束词与后一句的起始词有重复关系的句式特点。
29、小班语言点点爱上幼儿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感知词语"五颜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的结构。
2.通过观察图片表演故事理解作品内容。
3.喜欢幼儿园并乐意上幼儿园。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词语"五颜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的结构。
活动难点:
通过观察图片表演故事理解作品内容。
活动准备:
故事背景图一副 点点 妈妈图片 小鸟、小兔、梅花鹿胸饰若干 点点 妈妈胸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幼儿园吗?说一说你喜欢在幼儿园干什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幼儿园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对照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讲完了说一说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妈妈带点点去哪里?点点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一路很不高兴?那好,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
3.教师再次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感知词语"五颜六色","雪白雪白"、"漂漂亮亮。"教师讲到"经过一棵大树,树枝上落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鸟"时,手指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是什么样的小鸟?"教师讲到"经过一片绿草地,草地上有雪白雪白的兔子"时,手指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是什么样的兔子?"教师讲到"经过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漂漂亮亮的梅花鹿"时,手指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是什么样的梅花鹿?"
4.教师再次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内容。
"大树是谁的幼儿园?草地是谁的幼儿园?小树林是谁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做什么?""点点看到小朋友的幼儿园后怎么做的?怎么说的?"5.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结束部分"原来幼儿园里这么好呀,因为幼儿园里有许多朋友在一起玩耍做游戏,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本领,所以我们也要和点点一样喜欢上幼儿园。现在小朋友跟着张老师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玩具吧!"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还是有点不习惯,尤其国庆长假结束,有点适应的孩子又开始不适应了,借助这个活动能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另外刚入园的幼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借助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来培养他们安静倾听的习惯。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
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幼儿听懂了这个故事内容,也了解了幼儿园,渐渐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安静地倾听。
2.幼儿的参与性较高。
由于《点点爱上幼儿园》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简单易懂。问题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所以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
二、不足之处:
1.整洁课堂中教师说的较多。
在提问后,我总是希望幼儿能够很快地回答到问题点上,但是显然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是有些困难的,为了尽快完成教学活动,我在提出问题后,总是请个别几个举手的幼儿来回答而忽视了其他幼儿。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较少,以至于自己说的较多。
2.幼儿插嘴现象较严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没有课堂常规意识,常常在老师问题提出后就直接说出了答案,即便举手也会嘴巴里说“我、我……”不过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平时一定要注重幼儿各种习惯的培养。
我一定会逐步改善,更加注重幼儿各种学习、生活养成习惯的培养;让幼儿尽快适应并喜欢幼儿园。